蓝色棉被和信
2018-10-29宋晓璐
◎宋晓璐
想不起那条棉被是什么时候就在我家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年冬天母亲就会从大衣柜翻出这条棉被给我。我从来没问过母亲这条棉被是从哪里来,倒是后来母亲闲时跟我聊起这条被子,才知道它是20多年前母亲刚刚结婚时,工厂里一位热心的大姐给她做的。
被子很普通,没有任何花纹,通体由一条蓝色绸布制成,再拿白粗布包一条宽宽的边,个头不大,最多能盖住一个八九岁小孩子的全身,但胜在用料不吝,里面是厚实的棉花,盖上之后足以御冬,且因样式简单,做工又好,打理起来十分容易。
从上幼儿园起,我便单独睡。每次母亲替我关上灯,原本温馨的屋子就换了一张脸,书桌上玩偶的笑脸变成了鬼脸,窗外摇摆的树枝化作鬼爪,就连头顶的灯,在我看来也散发着说不尽的恐怖气息。这个时候,只消一整条身体缩进棉被,鼻孔处留一条透气的缝,就好像进入了一个铜墙铁壁的世界,那因为厚实而产生的憋闷的感觉,反倒成了另一种安全感。于是我就渐渐进入梦境,一觉到天亮。
后来,由于个头渐渐长大,本来能严实盖住我的棉被,已经长不过我的手脚。母亲舍不得把它送给别人,就将它压在了衣柜的最底下。几年以后,弟弟出生,这条棉被才重新为我家服务。母亲把它拿出来晒,我才惊讶地发现上面有不少斑驳的尿渍,都是很久以前尚不懂事的我留下的。我和母亲站在一起,因为聊到了儿时的糗事而大笑起来。
那天下午,我独自将被子收回,在整理时发现被子的一条缝线处开裂,出现了一个大拇指宽度的缺口。我把手探进去,摸出来一个被叠成正方形的、扁平的纸片,展开后,才从字里行间辨别出是我写的东西。这才想起来,是多年前母亲生日,我写给她的一封信,为了不被她看到便藏在了这里。但因为母亲生日已经是写信一个月之后的事,加之被子被放进了衣柜,这档子事儿我也就再也没记起过。
尽管信纸被保存得完好,但还是避免不了泛黄。上面的字迹歪斜且大而夸张,尽是些“妈妈我好喜欢你啊”“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这样我现在看来觉得肉麻无比的话。以前的自己,可以毫不犹豫地向母亲表达我有多爱她,长大后,却变得沉默内敛,纵使内心有千恩万谢也不曾开口,想到此处,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回到家,母亲已经在卧室里打起了盹。安静的下午,令我也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倦意,便走到弟弟的房间打盹。棉被上面,散发着一股子久远的霉味儿和香膏味儿,像催化剂一样让我沉沉睡去。
鉴赏空间
很多人都曾以不同的方式赞美过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确是世界上最神圣、最伟大的字眼,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诠释。然而有时我们因为母亲的平凡而忽略了那份至亲至纯的爱。那爱,如一股暖流,温暖着儿女疲惫、受伤的身心;也如一缕清泉,远远近近地缭绕在我们这些儿女的周围。作者宋晓璐以其儿时那床蓝色棉被和那封未启的信诠释母爱,刻画了一位心系孩子冷暖、慈眉善目的母亲形象。
作者感念母亲,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向读者娓娓道来的只是普通人家发生的平凡小事,但正是这样的平凡小事更具生活气息,更具真实性,更具感染力。比如,“一整条身体缩进棉被,鼻孔处留一条透气的缝,就好像进入了一个铜墙铁壁的世界,那因为厚实而产生的憋闷的感觉”,由于加入了真实体验,整个故事的画面感和语言触感非常强,我们能快速形成一幅幅感人画面:昏暗的光线、恐怖的气息、厚实的棉被、母亲慈祥的目光……所有的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
篇末作者的“一声叹息”,集中写尽对母亲的爱而未能及时开口去表达的歉疚,言有尽意无穷,更多期待伴着棉被“久远的霉味儿和香膏味儿”留给读者回味。
读有所思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我”给妈妈写信这一情节的作用。
2.请说出文章结尾段落中作者所表达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