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8-10-28贺君婷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当代价值生态文明

摘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建立环保低碳的生态文明。儒家文化中有很多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当代生态文明的种种问题都有积极作用,对其批判继承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生态文明;当代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让我国永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内容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含义

生态文明意思是说“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1]

在中国,“生态文明”这个词已经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样,家喻户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中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二)生态文明的特征

1、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做基础

封建社会时我国还处于自耕农经济时,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于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轻。但是随着不断的现代化,生产力水平在不断发展,人均收入在慢慢地增加,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的破坏,雾霾、盐碱化,乱砍滥伐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当生产力发展到特定的水平后,或者说到达一定点以后,随着人均财富进一步增加,人们更加注意生存环境,希望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污染的程度就会逐渐减弱。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为依托的。

2、生态文明具有和谐性

生态文明一定不是单纯指自然的协调发展,而更应该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融洽,发展生态文明一定要做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和谐。我们在生产力取得高度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能通过放弃自然环境效益来提高经济效益。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所以既然我们属于自然,那我们在发展经济,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系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

3、生态文明具有可持续性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保企业以及低碳产业的不断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执行严苛的生态保护制度,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大自然,形成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建设美丽中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4、生态文明时具有整体性

我们在理解它的时候要把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就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部分,万事万物都是由自然演化,而作为被自然界演化出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则。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不是单单某一个国家的,在建设生态文明时我们应该着眼全局,用一种整体性的角度看待生态文明。

二、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儒家学说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过几代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其中涵盖着许多对天人关系的阐述,包含着诸多的生态文明的理论。

(一)儒家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经天纬地谓之文,照临四方谓之明。”是人们对于文明比较早的论述,文明就是文化的精髓部分。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早在夏代人们就认识到了不应该随意采伐树木,网鱼捕鳖。早在我国的夏代就有人提出,春天为了让树木长得茂盛,就不能去砍伐,夏天也不应该去捕鱼,这样鱼儿才能更加肥美。

(二)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1、珍惜生命,尊重万物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珍惜人的生命,珍惜万物,以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的方式去爱护世间万物,儒家仁爱的学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有积极促进意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是孔子推己及人,珍爱万物的重要体现。君子要能处理好他与环境的关系,做到与自然融洽,对于天要有敬畏之情。《淮南子》记载“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这些思想都蕴含着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的思想。管子认为如果国君不能守护自己领土上的自然资源是不能被立为天下之主的。西汉的董仲舒也认为人应当去泛爱万物,尊重小动物。张载又提出了“民胞物与”的观点,既然我们与万物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对待世间万物。

2、尊重自然规则,合理利用自然

孔子十分同意曾皙暮春的思想。既然人与自然界是紧密相关的,人不应当违背自然,使天与人维系协调的关系。孟子也认识到季节与动植物生长的密切联系,《孟子·梁惠王上》认为,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态平衡,要尊重生物的生长周期,要有节制地从自然中获得生活资料。

荀子以为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则,它不会因为君主贤明德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君主桀暴厉而不存在。天是按照自己的规则去衍生各种事物,人应该尊重客观规则,利用规则造福人类。董仲舒认为天副人数,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交相胜

3、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做到“和”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才是永恒的。只有尊重生物多样性才能使万物丰盛成长。我们要尊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在处理天人关系时要注意“和”的思想。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阴阳交合在对立统一中衍生出了万事万物,都体现了“和”的思想,儒家提倡“和”及“中庸”的思想,也就是说只有做到和谐才能达到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

4、阴阳交替的可持续思想

《周易》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有阴有阳的,阴阳之间不断转化,相互作用。《周易》认为“阴阳消长”是事物发展的规则,通过阴阳的此消彼长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周易》中阴渐长、阳渐消的思想揭示了物质運动的基本规则,经过七天的发展,阴阳交替,达到不断运动发展,这就是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这样世界才能生生不息,也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启示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写入十二五规划,十八大首次论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严守“生态红线”,而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从我国面临的国内环境污染、资源严重浪费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这项决策的提出反映了我党对于现代化建设的了解已经到达了更高的层次。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积极作用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其他文明也具有积极作用。离开生态文明去建设其他的文明是注定不能够成功的,违背自然规则去建设物质文明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有实现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改善生存环境,使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

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属于在地球上生活的所有人,每个人都应该在享受自然条件上是平等的,而往往因为工业、农业以及因为在政府政策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使得人们在自然条件上造成了不平等的状况,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要改善生态环境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个人应该做到崇尚简约生活,不奢侈浪费,不加重环境负担;企业,应该坚持绿色发展,避免污水废气乱排滥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政府应该践行习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国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泛集中民智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灾难性的生态破坏。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要维持自身存在发展需要,只能不停地从自然中索原材料,可以说所有的经济效益的创造都要取材于自然,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自然规则,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我们才会从大自然中取得更多的生产资料,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只有环境得到改善我们才有机会中获得更多的原材料,提高物质性生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儒家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及其当代价值

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已经面临失衡,显现了很多桎梏人类发展的问题。所以,改善生态环境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儒家学说中蕴藏的许多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人们盲目地破坏和改变环境和生态系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灾难。例如,1930年的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的多诺拉烟雾事件等事件。20世纪80年代后,几乎历年都有许多的环境污染的报道,每次波及领域都很广,造成的破坏也都极其严重。对自然的开发也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导致许多生物因此数量锐减甚至灭种,生物多样的锐减。

儒家文化提倡尊重自然规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儒家学者认为阴阳反复就是宇宙的自然法则,阴阳消长,世界才能生生不息,对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人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所有生物,以淳厚宽仁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生物,就能做到泛爱万物。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到董仲舒时,把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已经演化到泛爱万物。这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物种丰富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世界模式

马克思认为人本身与自然界是一致的,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天与人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世界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这样的一种生态系统,但是随着大工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生态系统早已失去平衡,弘扬儒家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谋求自然、经济、社会再次平衡。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本质上都制约着社会的发展。针对资源浪费,我党提出要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针对环境问题,要坚持所有群众共治、从源头防治,长期坚持大气防污染治理,保卫蓝天。[3]

这些生态和环境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儒家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因素就是天、地、人。虽然看起来这三种因素是似乎是分离的,但是同时他们也是彼此依存、彼此作用的,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董仲舒第一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希望把天和人合二为一,让万物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发展到了张载那里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说明了人与天地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是可以协调共处的。

3、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国在发展的时候不能只是着眼于国内,更要立足全球,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全球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4]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进了资源能源不断节约目标的实现,治理生态环境的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我党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儒家思想中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建设生态文明,使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和谐低碳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向前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态文明系列丛书.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7

[2]王国轩.论语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0:70

[3]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北京:中央党校,2011

作者简介:贺君婷(1996—)女,辽宁昌图县人,渤海大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技术与社会。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当代价值生态文明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