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救“里斯本丸”

2018-10-28黄加佳

畅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战俘里斯本英国人

黄加佳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一一珍珠港。当日,日本正式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仅仅18天,香港全部沦陷。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港督马克·杨爵士在半岛酒店向日军签署了投降书。

日军占领香港后,8500多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华籍士兵被送入了位于深水直埗、北角等处的战俘营。

随着战场越来越大,日本男丁几乎都被送到各个战场,日本国内劳动力严重匮乏。于是,1942年,日军开始陆续将各占领区的战俘送回日本本土做苦工。

1942年9月起,香港战俘营中的战俘,先后分四批被送往日本本土,沉没的“里斯本丸”就是第二艘船。

1942年9月27日上午,搭载了1816名英军战俘和侨民、778名日本士兵和乘客、1676吨货物的“里斯本丸”从香港深水埗码头出发。1942年10月1日7时许,“里斯本丸”被负责破坏日军海上交通的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

不过,“里斯本丸”并没有立即沉没,而是开启了一场残酷的海上杀戮。

海上杀戮

“里斯本丸”被第一枚鱼雷击中时,船上大部分人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只听一声巨响,船体剧烈晃动了—下,随后慢慢停了下来,开始向一边倾斜。船上的日军一边用小口径火炮还击,一边把甲板上为数不多的战俘赶回船舱中。

中弹后,日军停止向战俘供应食物、水和照明。战俘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在黑暗中度日如年。1800多名战俘被迫拥挤在3个船舱内,空间狭窄,空气污浊,闷热难耐,他们多次要求到甲板上透透气,都被日军拒绝了。

而此时,三号船舱已经进水,战俘们正在人工操作水泵往外排水,但是人工水泵收效甚微,海水还是源源不断地涌入船舱。

当天下午,日本海军驱逐舰“酷儿”号赶到“里斯本丸”附近救援。下午5点,“里斯本丸”上搭载的700多名日本兵开始陆续向“酷儿”号驱逐舰和运输船“丰国丸”上转移。

6点左右,日本军官在“里斯本丸”上开会决定,将已经失去独立航行能力的“里斯本丸”拖到浅水区。为了防止战俘发生暴乱,他们决定用木条将舱口钉死。

晚上9点左右,船上所有舱口都被日军用木条死死压住,蒙上防水布,并用绳索牢牢绑住。战俘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船舱中,度过了恐怖和绝望的一夜。

一开始,战俘们坚信日本人不会无情到让1800个人活活淹死。他们安静地等待救援,没有进行任何自救的努力。可是,船尾开始慢慢下沉,没有任何人来救他们。“里斯本丸”正载着一船战俘慢慢走向死亡。

10月2日拂曉,也就是“里斯本丸”遭到袭击24小时后,船体强烈地摇晃起来,随时都可能沉没。眼看大限将至,一名战俘自制了一把长刀,爬上梯子,设法打开舱门。斯图尔特上校组织几名精干战俘,组成敢死队,冲了出去。参加敢死队的豪威尔和波特中尉,此时仍然幻想着爬出去后能跟日军谈判,请求他们把战俘放出来,但现实击碎了他们的幻想,此时日军已经开始弃船。

留下来断后的日本兵看到逃出的战俘,不由分说地开了枪。豪威尔当场被打死,其他战俘跑回舱口,奋力用刀割断封住舱盖的木条和防水布。幸亏“里斯本丸”当时处在浅水区,船体下沉时触到了海底沙洲,给战俘们逃生留出了一些时间。

战俘们割断防水布,撬开封闭木条,从舱口蜂拥而出。此时,海水已经漫上甲板,许多人还没来得及钻出,悲惨地淹死在船舱中,特别是三号舱中的战俘几乎全军覆没。

逃到甲板上的战俘与日本兵厮杀起来,混战中,战俘们纷纷跳入大海。这时,“丰国丸”上的日军开始用步枪和机枪向海中的战俘们扫射,有的英军战俘好不容易爬上日本船垂下的绳索,又被船上日军野蛮地踢了下去。

10月2日9点7分,“里斯本丸”头上尾下,沉入大海。附近海面,漂浮着无数遇难者尸体、布匹、杂物和奋力泅水的战俘。

天降救星

“里斯本丸”沉没的这片海域位于东海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中街山列岛,周围排列着大西寨岛、黄兴岛、庙子湖岛、青浜岛等170多个岛礁,居民最多的青浜岛和庙子湖岛,也不过只有近千人。

出事那天早上,渔民郭阿德照例与同伴出海打鱼。这天,他们发现附近海面上漂浮着很多洋布。渔民们争先恐后地捞洋布。捞着捞着,他们发现海中不仅有洋布,还浮着许多人。渔民们二话不说扔掉洋布,开始救人。

常年在海上出生入死的渔民有一个朴素的信条,不管是黑眼睛、蓝眼睛,都是一条命,只要掉到海里不能见死不救。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附近渔民都驾着自家的小船参与到救人的队伍中。

那天天气晴好,海面上刮着东风,正值东北涨潮时刻。落水的战俘们有的抱着漂浮物随波逐流,有的在海浪中拼命挣扎,有的好不容易接近附近的岩石,又被大浪卷入海中,眼看命在顷刻。

渔民们驾驶的是普通小木船,每条船只能容纳几个人。他们不得不多次往返于出事海域抢救落水者。由于各家渔船大小不一,载人多少也不等。营救过程中,落水英俘的表现,给渔民们留下深刻印象,“外国人很硬气,救的时候,叫他上3个就是3个”,并没有发生争抢的情况。

被救上来的英俘大多只穿着短裤背心,有的甚至赤身裸体,他们在海水中苦苦挣扎了几个小时,体力早已消耗殆尽。岛上渔民虽然生活困苦,但还是纷纷伸出了援手。有的拿出衣服给英俘穿,有的拿出番薯、鱼干和米粥给他们吃。渔民王谒富回忆:“那些外国人都饿煞了,捧起碗就喝,都不会用筷子。”

据1948年东极乡写给定海县长的公函统计,经过青浜和庙子湖两岛渔民历时12个小时的奋力营救,共有384名落水英俘获救。不过,后经学者研究发现,这个数字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的问题,实际上渔民们救上来的英俘可能在300人左右。

被救上岸的英国战俘,有的被安置在庙宇中,有的被渔民安置在家里过夜。他们中有人略通中文,在纸上写下“香港英国人”几个字,渔民们才知道对方的来历。

死里逃生的英俘刚刚在岛上休息一夜,日军就杀气腾腾地追来了。渔民们回忆,英国人看到日军,绝望至极,有人流下了眼泪,有人用手向渔民们比划,表示日军要杀他们的头。然而,面对荷枪实弹的日军,岛上渔民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瞧着刚被救上岸的英国人,又落入日军的魔爪。

重新被捕的英俘,连同后来被日本船救起来的幸存者共900多人,被集中起来送往上海。在开往上海的船上,幸存者们被集中到甲板上。此时,他们大多只穿着短裤、背心,有的甚至赤身裸体。时值秋天,海上风大雨冷,刚刚经历了“里斯本丸”船舱中的闷热后,幸存者们又不得不经历寒冷的折磨。

10月5日,幸免于难的英国战俘被运到上海码头。此时,他们身心疲惫,衣不蔽体,绝望地坐在冰冷的码头上,周围全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日军并没有因为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劫难,而对他们稍有怜悯之情,等待他们的仍是被送往日本本土的悲惨命运。

战俘们也许没有想到,就在他们绝望无助时,有三名幸运的英国人被勇敢的中国渔民藏了起来,正在酝酿一次千里大护送。

千里护送

听到日军上岛大肆搜捕英国战俘的消息,住在渔民翁阿川家里的三名战俘急得团团转。一旁的渔民唐如良见此情景,用手势比划着问他们:“是想走还是想藏?”三人表示想藏起来。唐如良与渔民许毓嵩一商量,决定带三个英国人到青浜山后的一个叫作“小顽洞”的海蚀洞中躲藏。

“小顽洞”洞口看上去只能容纳一个人出入,实际上里面很宽敞,可以装十几个人。涨潮时,洞口被海水淹没,以外面看好像根本不存在。这样好的藏身之处,只有岛上居民才有可能知晓,外人根本找不到。主意已定,翁阿川自告奋勇带三名英国人藏进“小顽洞”。

10月4日至7日,日本军舰一直在青浜岛、庙子湖岛和东西福山岛附近逡巡,直到8日才罢手。

三个英国人暂时安全了。但是其中一个叫伊文思的,却高烧不退,病情日益严重。翁阿川等几个渔民一琢磨,老这么拖下去可不行,于是辗转找到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缪凯运想办法。

缪凯运得知此事,立即到“小顽洞”见伊文思等人。缪凯运早年随父亲在上海生活,学过英语,所以跟伊文思等人交流起来问题不大。小岛上缺医少药,伊文思高烧不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务之急是先给他治病。可当时大岛重镇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小岛又缺医少药,怎么办呢?思来想去,缪凯运决定派人去定海沈家门找岳父杨福林帮忙。

杨福林是定海县的大户,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让缪凯运把几个英国人安置在自己位于葫芦岛的家中,又花重金请定海名医李启良前去出诊。经过打针、吃药,伊文思转危为安。

百感交集的伊文思,向缪凯运倾诉起自己的遭遇:“‘里斯本丸出事后,我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和儿子被海浪冲走,无法相救,自己也不想活了,是你们这些好心的中国人冒死救了我和我的战友,如果我们能回英国家乡,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中国人的大恩大德。”

葫芦岛距离普陀山和沈家门很近,这两处都有日军驻扎,三个英国人在葫芦岛长时间滞留,凶多吉少。随后,缪凯运将营救英俘的事向上汇报,从县里到省里,最终传达重庆,英国驻华使馆也得知了消息。英国大使立即请求民国政府施以援手,等三名英俘抵达重庆后,一切费用由英国大使馆负责。

就这样,定海縣海上保安纵队派了一个班的战士护送三名英国人乘车沿武夷山、南坪、泉州、厦门一线到桂林,然后又从桂林乘飞机飞往重庆。

伊文思等人到重庆时,已经是1942年12月份了。历时两个月,跨越近千里,中国军民竟然在日寇的眼皮子底下,将三名英国战俘送到大后方,绝对堪称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随着时间流逝,渐渐不再有人提起东极渔民勇救英国战俘的事迹。在西方,“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同样被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西方关于二战的研究、电影和书籍汗牛充栋,可知道“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人却寥寥无几。

但“里斯本丸”的故事,不仅记录着船上1800多名战俘的人生故事,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也记录着在最黑暗时,中国渔民迸发出的人性之光。这些故事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思考。

猜你喜欢

战俘里斯本英国人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谈天气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