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音介词“趁着”的语法化
2018-10-27谯云云
摘 要:“X着”类双音介词仅有少数被词典收录,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对“X着”类介词的语法化也进行了探讨,但研究成果较少,还不够全面,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研究。作为“X着”类双音介词的一员,“趁着”的语法化研究有助于完善“X着”类双音介词的研究,进而促进介词系统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趁着;语法化历程;语义泛化;隐喻;重新分析
作者简介:谯云云(1992-),女,陕西紫阳人,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2
用作介词的“X着”形式在宋代已经出现,元代蓬勃发展,并在元曲中大量使用,明清以后介词用法趋于成熟并沿用至今。“X着”类介词数量比较庞大,“X着”类介词占近代汉语双音介词总量的50%,但还有近一半的“X着”类介词如“借着”“就着”“靠着”等还没有专门研究成果,大部分已有成果还侧重于“X着”类介词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研究,对于“X着”类介词的历时演变情况及其演变机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历代语料的分析[1],我们认为“趁着”早已成词,并且已经语法化为介词,应该被词典收录,并单列条目。
一、“趁着”的语法化历程
“趁”最初是“追赶”义的动词,唐诗中出现介词用法并延续下去,“趁着”的介词用法晚于单音介词“趁”,我们很容易误认为双音介词“趁着”是由“介词+体助词”演变而来的,但根据朱德熙先生的说法“在兼属动词的介词里,作为动词,有的可以重叠,可以带‘了、着、过;可是作为介词在句子里出现的时候就不能重叠,也不能带‘了、着、过”,“‘X着原型结构为动词加体标记的结构”我们确定“趁着”在词汇化之前是“动词+体助词”形式。“动词+体助词”形式来源于“动+著(动)”形式,该形式在汉代就萌芽了,“着”前动词产生“附着”状态,如“缠著”“缚着”,而此时的动词“著”就表达“附着”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的“动+著”中的“著”用作处所介词,这种用法的出现为“着”字转变为介词奠定了基础。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大量“动+著+N”的动补结构,此时“著”前动词已经不产生“附着”状态,“著”的“附着”意义消失,“著”不再充当谓语动词而变成只说明动作结果、方位、趋向的补语,由动词转向了介词,如“‘是你还趁著也无?对曰:‘若道趁不著,招人怪笑。”“趁著”“趁不著”中的“著”已经介词化了,相当于“到”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受否定副词“不”修饰,其后可跟对象宾语。宋元时期,随着“着”前动词和“着”后宾语范围进一步扩大,“着”表示动作持续、进行的用法大量出现,“着”的意义进一步虚化,最终成为体助词,该用法逐渐固定下来,“X着”用例不断增多,一部分“着”开始成为词内成分,“X着”成为动词,甚至许多已经有了介词用法。明清至近代,“X着”基本已成词,并且介词用法也趋于成熟,但许多“X着”仍处于多层次并存状态。
“趁+着”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祖堂集》中,它还是“动+著+N”动补结构,元代以前仅此一例。元代共51例,仅一例出自《元代话本选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余50例全出自《全元曲》。根据“趁着”的不同用法,我们列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动+着”和“趁着”对举
幺四五骰着个撮十,二三二趁着个夹七。
辞着兄嫂,引着妻男,趁着丰熟。
但他两个说的,合着我的心,趁着我的意,恰便经也似听他。
这几例中“趁着”和“动+着”结构对举,在动词之后加上“着”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满足了元曲韵律需要,我们可将“着”看成“X着”的词内成分。抛却韵律来看,例(1)的“骰着”“趁着”以及例(2)的“引着”应分析为“动词+体助词”结构,这些“X着”中的“着”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但例(2)的“辞着”“趁着”,例(3)的“合着”“趁着”已经成词,根据语境,所需动词是非持续性动词,不需要“着”来表示动作持续进行,因此“着”已成为词内成分。
(二)“趁着”用于单动结构
你和这狗党狐朋两个厮趁着。
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眷十亲。
夫人欠身而起,奈顷刻天惨云迷,似落花趁着流水,悠悠大江东去。
这三例中“着”略含体标记,但已成为词内成分,“趁着”已词汇化为动词,可单独作谓语了,其后宾语可省略,但都是实体性名词,“趁着”还具有比较实在的“追赶”义。
(三)“趁着”用于“趁着+NP,+VP”结构
(1)趁着这木鱼声,每日上堂斋。
(2)趁着这美景良辰,请同个达时务英雄辈。
(3)父亲,你孩儿趁着如此青年,受用快活,也还迟哩!
“趁着+NP,+VP”结构中,“趁着”依然是动词,“趁着”后的宾语已基本是意义比较抽象的非实体名词(词组)了,其“追赶”义也变得相对抽象了,可理解为“憑借”“利用”。“趁着+NP”不能单独成句,它和VP共同的语义指向是句子的主语,“趁着+NP”和VP的联系不够紧密,但句子的语义重心开始偏向VP,这成为“趁着”的虚化前提。
(四)“趁着”用于连动结构(“趁着+NP+VP”)
灵芝港揭席人散,趁着海棠风赏玩忘归。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趁着+NP+VP”结构和“趁着+NP,+VP”结构在形式上的区别是前者的“趁着+NP”和VP之间没有逗号,“趁着+NP”和VP的关系更加紧密了,“趁着”所在的位置通常是介词出现的位置,因此可对“趁着+NP+VP”结构做双重分析,既可将其看成连动结构,也可看成状中结构。当我们将其分析为状中结构时,“趁着+NP”的语义指向不再是全句的主语而是中心动词,“趁着”已经虚化为介词,“趁着+NP”做VP的状语,NP是中心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凭借、利用的条件,“趁着”有了明显的“凭借”“利用”等介词意义。
明清时期,“趁着”的用例进一步增多。明代共136例、清代共367例。
(一)“趁着+NP+VP”结构
(1)我每不可点灯,开了角门,趁着明月悄悄去罢。(二刻拍案惊奇)
(2)今日,也趁着喜事来奉访。(儒林外史)
元代用例有限,我们只能说“趁着+NP+VP”结构中的“趁着”还处于动介之间,到了明清时期,“趁着+NP+VP”结构用例较多,“趁着+NP”和VP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趁着+NP”的语义直指VP,NP是动作发生所必须的外在因素,“趁着”成为介引动作发生条件的介词,具有“凭借”“利用”义。
(二)“趁着+NP,+VP”
(1)既是堂上有这们个好心,趁着这机会,叫他给咱除了这害罢!(醒世姻缘传)
(2)就那日迎娶的夜里,趁着忙乱之际,小道算是俗家的亲戚,便将玉香改妆,私行逃走。(七侠五义)
(3)趁着好天气,和你到南门外顽顽去。(儒林外史)
明清时期的“趁着+NP,+VP”结构所在的整个句子更为复杂,谓语部分较长,谓语之前经常出现多个状语,并且常用逗号隔开。“趁着+NP”是其中一个状语,修饰限定谓语部分一个甚至多个动词。“趁着”的“追赶”义基本消失,而介词义“利用”“凭借”等基本固定。
随着“趁着”的用例增多,“趁着……机会”“趁着……时候”“趁着……空”等固定格式逐渐形成并频繁使用,这些固定格式通常用在句首或句中并用逗号和谓语隔开,但并不影响“趁着”的介引作用,反而是对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条件、机会的强调。
二、“趁着”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一)语义泛化。“泛化是一个实词的语义成素部分消失,从而造成自身适用的范围扩大。”在“趁着”词汇化之前,“着”已经发生了语法化,“着”由最初含“附着”“置放”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到”“在”等义的介词,再虚化为只表持续状态的体助词,最后彻底成为“趁着”的词内成分,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着”的词义彻底消失,经历了“语义泛化”的过程。“趁著”的动介转化过程发生了语义泛化,“趁着”的宾语范围不断扩大,由实体名词到非实体名词,由具体名词到抽象名词,由名词性短语到谓词性短语,“趁着”的意义增加,适用范围扩大。
(二)隐喻。“趁着”的意义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消长变化,最初只有的“追逐、追赶”意,后来增加了“伴随”“沿着”“顺着”“凭借”“利用”等意义,现代汉语中“趁着”的较为实在具体的“追逐”义基本消失,较为虚无抽象的“凭借”“利用”已常态化。“趁着”词义虚化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义项从空间域投射到了时间域,是一个“隐喻”过程。
(三)次要位置的固化和认知的重新分析。在“趁着”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历程中,“趁着+NP+VP”结构和“趁着+NP,+VP”结构使用频率增加,“趁着+N”结构由最初作谓语的核心句法位置,变化为经常在谓语VP前作状语的次要句法位置,即“趁着”的“次要位置的固化”由此引发了“趁着”词义的不断虚化,最终由动词转化为介词。由于“趁着”在其语法化的过程中,其所在的句子结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趁着”已不再是具备支配功能的谓语了,而成为处于次要位置上起介引功能的介词了,所以要对句子结构作“重新分析”,从而确认“趁着”的词性。
(四)语言系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言系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语言形式逐渐多样化,与其他民族和国家间的交流沟通也必不可少。“X着”形式在元曲中大量使用,我们有必要将元曲这种语言形式的特殊需求考虑进去,“X着”形式的反复使用符合元曲的韵律需要,这推动了“X着”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进程,“趁着”成词于元代,因此也不例外。语言接触也是“X着”词汇化和语法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彭江江(2016)在考察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类介词的满语对译形式时发现“趁着”常被译为动介两解的兼类词,因此,满汉语言接触对“趁着”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江江.满汉合璧会话书“X着”类复音介词考察[J].语文学刊,2016.6:7-11,32.
[2]雷东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
[3]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3: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