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中成语教学之我见
2018-10-27易绸妹
【摘 要】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语文教师应通过:将成语融入语言,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师生互讲成语故事、成语典故;引导学生探究成语的出处;鼓励学生说话、写作中的成语运用;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鼓励学生表演成语等,让学生学习、积累成语。
【关键词】小语教学;成语;习;积累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汉语成语字词的简洁凝练、含义的广阔深远,是任何民族语言都无法企及的。一个人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基本上能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所以,学习、积累成语,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甚至所有学习汉语的人都尤为重要。而现在,很多人,特别是一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成语,更不重视成语的教学。现在,本人就二十多年的小语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对成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将成语融入语言,融入课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积累、运用成语的意识。在平时的语言,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好听、好用、好懂的成语。比如,表扬学生卫生工作做得好时,可以逐步用上“一干二净”、“干干净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表扬学生的口语能力时,可以逐步用上“伶牙俐齿”、“唇枪舌剑”、“出口成章”、“字字珠玑”......。让学生尽早发现成语的魅力,培养学习、积累成语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使用成语的好处、妙处,学生才能自觉地学习和积累成语。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成语游戏来培养学生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比如,成语填空:填数字、填季节、填动物、填景物,等等;成语接龙:接第一个字、接第二个字、接第三个字、接第四个字,正接、反接,等等;成语歇后语:最怕冷的人:不寒而栗, 最豐富的颜色:万紫千红,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最失败的美容手术:面目全非,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最难做的菜:众口难调,最难办的事:大海捞针,
最奇特的动物:虎头蛇尾,等等。
三、师生互讲成语故事、成语典故
语文教师要经常利用课堂或语文活动的时间和学生互讲成语故事、成语典故。低年级时,以老师讲为主;中年级时,师生互讲;高年级时,以学生讲为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积累和掌握成语。
四、引导学生探究成语的出处
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选择一些很有趣的成语,让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去探究其出处。如“孟母三迁”、“桃园结义”、“东施效颦”、“对牛弹琴”……。学生通过探究,不仅能彻底理解成语的意思,完成永久的积累,而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自觉地发现成语的优点,自觉形成学习、积累成语的动力。
五、鼓励学生在说话、写作中运用成语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在说话和写作中使用成语的学生适时给予表扬,哪怕有时候用得不够贴切。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成语,克服对成语的畏惧心理。让学生知道,有时候用很多语言都表达不清的意思,一个成语就能搞定!在说话和写作中嵌入成语不仅可以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更能提升一个人品味。
六、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成语积累的增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成语分类:有数字的、有动物的,写人的、写景的,赞扬的、批评的,写山的、写水的,写天的、写地的......。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例如:(1)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怒气冲冲、嬉皮笑脸、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等;(2)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情不自禁、心花怒放、惴惴不安、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等;(3)描写风景的成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花好月圆、争奇斗艳等;(4)描写天气的成语: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风起云涌、天高气爽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七、鼓励学生表演成语
从低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给学生表演成语,也尝试让学生表演成语,比如,让学生表演:莞尔一笑、开怀大笑、捧腹大笑、前仰后合、破涕为笑、心花怒放、哄堂大笑……;让学生表演:一言不发、愁眉苦脸、呆若木鸡、惊恐万状、东张西望……;让学生表演:和颜悦色、怒目圆睁、低三下四、横眉冷对、唯唯诺诺、严词拒绝……。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使成语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结束语
成语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所以大都保留古义,学习成语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语句和文章的意思,也能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成语大多会令人望文生义,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发现成语的魅力;同时成语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口语水平和写作水平,也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总之,学好成语,才能更好去发现汉文化的魅力。
当然,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炎黄子孙通过几千年的语言实践和生活实践凝练出来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不懈地能力。
作者简介:易绸妹,女,40岁,安徽省凤阳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工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二十多年来,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和辅导学生方面多次获奖:2006年荣获凤阳县“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撰写的论文获滁州市三等奖、安徽省三等奖;2008年在凤阳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5月被评为“滁州市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等等,培养了大批农村优秀学子,为农村教育教学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