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10-27赵明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摘 要】为了适应学校改革总体要求,需健全能够体现岗位绩效、符合特点、分级管理收入分配制度,依据促进学校机制、体制发展及创新原则。但是经改革实践之后,仍然有一定问题存在于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因此建立起有关对策非常关键。

【关键词】现状;对策;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

一、绩效工资制度定义

主要标的物是职工被聘用的工作岗位,又被称为是绩效加薪、激励工资,按照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环境条件、技术含量、责任大小用于确定岗位等级,以单位劳动力价位及经济效益体现工资总量,并结合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劳动成果、贡献、态度未依据,实现对劳动薪酬的支付,是建立在管理基础程度基础上的,一种科学化工资体系,是人事、工资、劳动制度紧密结合[1]。主要有下述四个层面,用于实施绩效工资后:其一,包含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依据规定保留的改革性补贴;其二,是包含薪级及岗位工资两项基本工资;其三是绩效工资,为奖励性及基础性绩效工资组成,其中生活、工龄补贴及岗位津贴三个项目组成了基础性绩效工资;其四是国家规定特殊岗位津贴。

二、高职院校实施绩效工资意义

国务院、党中央在2006年研究决定,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并实现对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各高校在201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绩效工资制度。高职院校在未行这一制度之前,职务和资历是其薪资体系主要侧重点,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其实际岗位和贡献率。薪酬标准也因为不同地区津贴不同,所以有失公平,存在不一致性,难以有效激发出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经绩效工资制度挂钩起个人业绩和教师的薪酬收入,存在积极意义。对这一制度有效实施,可积极从事创新性科研,激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促进人才培养实践及创新性,提升工作能力,改进方法,保证高技能人才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培养质量[2]。除此之外, 可实现高职院校教职工劳动积极性全面提升,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便于形成质量及绩效管理并重高职运行管理机制。

三、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现状

(一)考核制度问题

管理、工勤、技术岗位是存在于教职工三种,所以当前存在较为棘手问题,是怎样实现三者的兼顾。员工会关注工资收入相对数,以及绝对数。针对于目前的工资收入,大部分教职工存基本满意态度,但是较之前工作内容增加,尽管相对提升了工资量,还增加了很多的对工作投入的精力。有一定行政职务及普通教职工工资收入,在学习内部差距仍然较大,不公平感油然而生。相对比同类学习及同城的教职工,仍然会有一定差距存在于绩效工资中。国务院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用于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中,要求其可将实际业绩和所做贡献体现出来,而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是怎样体现这些的重点。高职院校有市场经济成分,是提供高等教育的场所,本质是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3]。教师的创新性较高、工资自由、智力较密集,在完成科研任务及自身教学中,也需提供给社会和企业一定技术支持和培训。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化对企业单位或高等院校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模仿,忽视职工劳动和及价值复杂及特殊性,通过应用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工作,不利于其发展。

(二)考核效率优先不足,指标彰显公平有余

通常情況下,教职工的保留津贴、基本工资,在实施绩效工资后,按照教职工职称职务的高低、岗位类别计量,可体现出其公平性。应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需体现效率优先,而负责兼顾公平的则是基础性薪级工资。但是,透过系数表及绩效工资标准,可以显著看出,不管是奖励性或者是基础性绩效工资,均和职称职务的级别高低、教职工的岗位类别成正比,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有更高的对职称职务高低依赖程度,实际贡献大小的设计初衷和绩效工资要体现工作量背道而驰,不利于激发中青年教师创造及积极性,公平有余,效率优先不足。

(三)教师预期和绩效工资水平不对等

国家及政府校办产业、拨款、学费,是普通高职院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因政府对高校资金划拨,是教师工资发放主要来源,很多用于固定工资,且对这高校的扩招,存在较为紧张的绩效工资资金,学校需进行基础教学设施、教学楼、宿舍楼的建设,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势必需控制教师绩效工资[4]。但是因为现如今资金压力及绩效工资制度,并没有达到期望值,且很多教师认为报酬及付出间差距甚大,会降低教师激励作用,同时会产生不公平感。

(四)尚未建成人本、立体化激励体系

重个体、轻团队激励。很多存在于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工作,想要完成需凭借团队协作力量完成,例如教师队伍重点建设中科研及课程建设团队,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等。但是这一点很多院校激励机制均有多忽视,轻视团队,注重于个体激励。通常情况下,会造成一些团队或者是部门人心涣散,造成自利心理和个人主义。

不重视精神层面激励,过分关注物质。主要通过调节工资收入,用于实现现如今高职院校激励,忽略教职工作为“社会人”精神层面,片面强调教职工物质激励,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工资观念,为不给钱不办事等。

所有员工均用同一激励手段,手段单一。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很少会实现对教职工个体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所以在激励体系设计上,通常是所有员工同用一种激励手段,难以保证激励效果,且激励方法缺乏针对性。

四、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绩效管理理念

推行绩效工资制度重要因素,是公平、公正、公开绩效分配制度,所以需民主监督绩效工资的评定与发放,发挥民主参与,同时说明一些特殊的绩效奖励,假设教职工存在一定疑问,关于自己或者他人的绩效工资,学校需充分保证对有关制度实施的知情权,同时予以一定解释。将正确的绩效工资理念树立起来,因一些教职工发现事实上并未增加自身工资,所以产生很大抵触情绪,更应当将正确的理念树立起来,同时加大宣传力度[5]。绩效工资制度能够保障教职工更好投身教育事业,并不是极端功利的。

(二)有效合理建立绩效工资评价制度

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增强制度可操作性,将科学规范绩效工资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以合理科学化制度为依托。绩效工资制度,需充分展现教职工绩效能力,关系到其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何种方式支付、支付效果、以及薪酬多少,是主要用于解决教职工薪酬的制度化三个问题。固定及不固定工资,是支付方式主要解决问题,薪酬的结构及水平时支付薪酬解决问题,而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是否可实现激励教学及降低成本双重目的,则是支付效果可解决的,同时是对绩效工资进行顺利推行的有限保障。

(三)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

针对于高职院校收入分配,国家经审批绩效工资总量行调控,但是高职院校的岗位结构、学生数量、人员均随时发生转变,所以为一个动态化管理过程。其一,调整绩效工资结构。实现对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系数标准的科学测算及制定,实现对技能要求、责任和风险、各岗位工作量等因素的充分考虑,在合理区间中实现对绩效工资分配系数有效控制,防止其于同一单位教职工间差异过小或过大,避免对有关工资满意度的影响。其二,调整绩效工资总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同步。高职院校可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实际情况及人员变化,建立可持续绩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对增长水平的合理确定。其三,调整绩效工资的强度。教职工对学校管理人员水平、认同程度、教职工的劳动强度等,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推移,均发生转变,所以对于绩效工资强度的调整需按照实际情况展开。

(四)提升对工资制度改革满意度

很多职工的收入水平,基于此制度改革中均会下降,对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同时打破工资“只升不降”的常规。基于此,教职工需理解工资制度改革关键性,加强宣传,不畅家境困难教职工。学校还需逐渐提升福利水平,因地制宜,加強福利多样性,保证不降低基本生活水平。除此之外,绩效工资的设计需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对薪酬福利制度满意度,实现绩效工资改革目标。

五、结语

学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需树立良好的绩效管理理念,有效合理建立绩效工资评价制度,建立总量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对工资制度改革满意度。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工工作潜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建设及发展。

作者简介:赵明艳(1981.9-),女,广西天等人,学士,讲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研究。

参考文献:

[1]沈玉芳.浅析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为例[J].经济师,2013,(4):156-157.

[2]李红菊.呼和浩特市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3]艾小玲.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武汉某职院人事分配制度为背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27-30,33.

[4]刘虹,安淑女.对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改革的理性思考——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3):45-46.

[5]韦林华.美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对我国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启示[J].柳州师专学报,2012,(2):74-77.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