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表现

2018-10-27何如意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

摘 要:《变形记》作为卡夫卡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对于现实社会的真情流露和审视。它以一个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展开,呈现了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异化。揭示了以卡夫卡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的困苦遭遇,对于当前人性的审视、个体价值的追求,人生意义的探寻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异化表现

作者简介:何如意(1992-),女,山西大同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陷入水生火热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由此暴露出来。为了寻求社会发展的新出路,挽救涣散的人类心灵,一些思想家开始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性泯灭的创作,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卡夫卡及其《变形记》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犹太人,被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83年,卡夫卡诞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的父亲白手起家,致力于商品批发生意,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或许是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偏执、专横,显得不近人情。尤其是对于卡夫卡表现得极其苛刻。母亲是一位略带忧郁气质的家庭妇女,在卡夫卡的成长过程中并未给他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卡夫卡生活的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物质主义盛行,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他目睹了患难中的奥匈帝国一步步走向没落,也感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空前灾难。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使他的性格变得懦弱、敏感。苛刻的父亲愈是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要求他,卡夫卡愈是感到自卑和恐惧。在他看来,父亲的专横让他感到奴隶般的压抑。每天从事着银行職员这份不喜欢的工作,忙于生计,他表现出极度的苦闷。社会中的剥削压榨,生活中的人情冷暖,这一切都使他承受着无法摆脱的精神压力。他试图逃离这个社会,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这复杂的情感宣泄便呈现在了他最挚爱的文学当中。

《变形记》发表于1912年,小说的篇幅虽然不长,语言也不复杂,但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小说讲述了格里高尔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丑陋的甲虫,外表是甲虫,内在却依旧充满着人的意识。起初,家人对他充满同情,希望他的病情好转,毕竟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当家人所见无望时,立马表现出对他的厌恶和憎恨,家人把他视为不幸的根源,唯愿他速死。主人公格里高尔试图与家人沟通驳得家人的理解与关爱,都无济于事。最后在极度的绝望中,孤独地饿死在角落里。

二、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表现

“异化”一词包含脱离和疏远之意。在社会契约论那里指权力的让渡或转让。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把异化的现象归结为:“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导致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自由劳动变为强制劳动,人的个性、自由得不到充分发展,异化现象产生。

(一)人与社会的异化

从卡夫卡生活的背景来看,卡夫卡生活的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物质主义盛行,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他目睹了患难中的奥匈帝国一步步走向没落,也感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空前灾难,深刻体会到了下层人民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现状。尤其是在自己从事保险工作时,他目睹了一个个因劳动致残而陷入困境的劳动者。这是卡夫卡生活的背景,同样也是《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末,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由人变成了甲虫,这恰恰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社会矛盾的深刻体现。

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事着一份旅行推销员的工作。即便自己不喜欢,但出于谋生最起码也是值得让人高兴的一件事。但是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公司老板统治着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秘书主任时时刻刻监督着每位员工的行动。格里高尔整天忙忙碌碌,奔波在外。即便是闲下来,身边连一个沟通的朋友都没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承载着强大的力量,在格里高尔这样的工作环境之下,人表现出的只是无能与被动,整个人变得越来越麻木,生活变得更加机械化,人最终只是社会的工具,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与社会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二)人与人的异化

在卡夫卡的一生中,他热爱文学,却没有从事他喜欢的文学工作,而是每天从事着银行职员这份不喜欢的工作,忙于生计,他表现出极度的痛苦。苛刻的父亲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要求他,他试图逃离这个社会,但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把自己的生活情感呈现在他最挚爱的文学作品中。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塑造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正是卡夫卡现实生活的缩影。

主人公格里高尔,因为父亲的破产,不得不找一份旅行推销员的工作,维持家庭的生活。然而他的父母和妹妹成天游手好闲,成了家里的寄生虫。在家里,他受到父母和妹妹极大地爱戴和尊敬,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 家里的经济支柱。直到他变成甲虫的那天起,这种爱戴和尊敬渐渐消失了,最后亲情荡然无存。可以看出,格里高尔与家人的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金钱关系之上的,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不仅体现在格里高尔的家庭中,在外部世界依旧存在。格里高尔由人转变成甲虫后,整个家庭缺少经济来源不得不出去租房,当妹妹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家人对房客的尊重之意时,房客们居然“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空中”,表现得极不耐烦。无论是在家庭的人与人关系中,还是在外部社会的人与人关系中都呈现出异化的状态。

(三)人与自身的异化

卡夫卡是一个性格懦弱、敏感、内向的人,苛刻的父亲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要求他。父亲的专横让他感到奴隶般的压抑,因此他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充满恐惧、困惑。基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他目睹了奥匈帝国的强暴专制,深刻体验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落魄与困苦。在生活的重压下,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对于文学的热爱不能成为他终生的职业。他只得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思考呈现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主人公格里高尔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可悲的人物。为了攒钱还清父母的债务,他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饮食低劣无定时,收入微薄。为了维持生计,害怕丢失工作。在上司面前蹑手蹑脚,唯恐做错了事而受罚。凡事委曲求全,忍受着种种虐待。实际上,在变成甲虫之前,格里高尔早已丧失了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异化成了一个畸形物了。由人变成甲虫后,他想回归正常的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但都失败了。这反而是他自我怯懦、逃避现实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无力抗衡,只能躲进甲壳中,接受现实,否定自身的存在。

三、结语

卡夫卡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其敏锐的眼光深入洞察社会现状。通过《变形记》这样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异化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在告诫现代社会中的人,面对社会中的种种压力,摆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探寻人生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2]王景明.“异化”的人:评析卡夫卡的《变形记》[J].短篇小说,2013.06.

[3]夏郁芹.卡夫卡《变形记》初探[J].兰州学刊,2005.01.

[4]冯延燕.对异化的抗争——论卡夫卡的《变形记》[J].科技信息,2009.28.

猜你喜欢

变形记卡夫卡
夜深人静
《卡夫卡传》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十一”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