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梁启超评论体散文修辞格的特色

2018-10-27李成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少年人修辞格梁启超

作者简介:李成艳(1984.3-),女,汉,山东省临沂市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及文学家,在中国近代发展中贡献自身全部的爱国激情与力量,为国家留下了许多值得传颂的精神财富。其中,学术领域对梁启超的研究重点放在思想文化、政治活动方面,较少地从语言学层面探索他的小说或者散文作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梁启超的评论体散文包含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层递等修辞格。本文简要地针对梁启超的评论体散文的修辞格运用特色加以探讨,以便更为系统地了解、领悟梁启超的经典论著,并为深入研究政论语体的修辞格打下基础。

一、比喻修辞,生动形象

比喻指的是利用和“甲”物本质完全不同但又类似的“乙”物打比方。以此说明“甲”物的修辞格形式。梁启超的大部分评论体散文里有效地采用了比喻修辞,从而让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形象、浅显,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与功能性。例1:“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僧, 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白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初发源。”其中的比喻主要运用的是对喻与博喻的形式。两个本体分别为“老年人”、“少年人”,文章分别进行对举,选用的喻体皆带有强烈的对比性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喻体里有人们常见的“朝阳”、“夕阳”、“字典”、“春草”等词语,又含有西方世界的新词语,如“鸦片烟”、“白兰地”、“金字塔”等。博喻的使用非常恰当,对喻中带有鲜明的对比性,强化了语言的感染力。

二、层递修辞,条理分明

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连续运用结构相近的语言,将意思以多少、大小、轻重、远近等程度依次展现,表达一种层层递进的事理,叫“层递”修辞。梁启超的散文里有效地运用了层递,起到层层递近,逐次深入的作用,增强了散文的说服力。例如:“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三、举例修辞,说服力强

举例子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指的是利用列举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例说明一种事物特点的修辞形式。梁启超的评论体散文里通常列举的事例范围非常广博,前到三皇五帝,后到洋务运动,让事物更加具体,道理更为深刻。例如:“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鬼浴以为欢。这里举了两个例子,隔岸观火者,看到火光红亮的样子感到十分快乐;而隔江观水者,看到溺水之人在水里痛苦挣扎,以此感到很快乐,但凡这种人,即为作者想要指责的“旁观者”。

四、同异修辞,辉映有趣

评论的语体一般要具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且带有极大的感染力与趣味性特点,才会达到良好的宣传意义。梁启超在评论体散文里大量运用了同异的修辞,强化散文的趣味性。同异,指的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类似,字面意思相近的两个或以上的词,放在同个语言环境里,让其彼此对照、辉映有趣的修辞形式。同异的应用在《少年中国说》中最为常见,例如:“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千辛万苦,千苦万辛……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等。运用这样的修辞格让文章的语言更加幽默风趣、简单扼要、音律自然、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对偶对照,精准清晰

对偶,指的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意思相关联的语句,成对进行排列,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以及形成上的匀称感。在有效使用对偶句的情况下,梁启超经常将两个彼此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两个事物之间彼此作用、相得益彰,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分辨是非。例如:“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将“朝”和“国”进行对照,让何为“朝”与何为“国”的意思更加明显。

六、引用经典,论述犀利

梁启超的评论体散文中经常引用历史典故或当下流行的、权威性的成语,如格言、名人警句、成语、俗语、童谣、典籍等,以更加清晰地印证自身的感受及认识,感情抒发更为真挚自然,道理论证得更为犀利深刻,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七、排比修辞,语气贯畅

需要注意的是,梁启超的评论体散文里运用了很多排比句,而且,充分根据文章对语言的逻辑性、生动性、鲜明性的需求,还存在排比和比喻、设问、层递、举例等修辞格综合性的运用的情况,使得文章整体上语气连贯、潇洒自如,且句子在修辞格运用方面具有长短相间、骄散结合、层次错綜复杂、语气变化多端的特征,使得文章的语言整体上活泼、生动,论述有力。例如:“若一家之人各自立于客位,父诱之于子,子诱之于父:兄诱之于弟,弟诱之于兄:夫诱之于妇,妇诱之于夫:是之谓无主之家。”

结束语:

梁启超的评论体散文运用的修辞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从我国古代文言文到现代白话文过渡色彩。他在文艺性的文章里还使用了别的修辞格,例如《少年中国说》中反复使用了“是何言”的话语,为了反对日本及欧洲人称所谓的“老大帝国”,突出自己当时的强烈的愤怒情绪,反映了极大的愤恨之情。与梁启超在政治、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其文章更加需要人们从语言学视角给予更大的关注,以有效地传承梁启超的语言运用方面的造诣。

参考文献:

[1]李潭.汉语古典诗歌与散文英译中修辞格的处理方法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82-84.

[2]朱洪利.梁启超评论体散文修辞格特色[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2):65-69.

[3]孙俪津.汉语修辞格的英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3):34-35.

猜你喜欢

少年人修辞格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归》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
愚蠢会和年轻一起失去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泰戈尔年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