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纳兰词的题材内容
2018-10-27严雪珂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创作虽然没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也不像沉湎故国情殇的李煜和吟唱绣阁青楼的晏几道,但是给我们展现了以他为中心的个人世界和感人肺腑的情感,饱含了一个贵族青年的真情实感。在纳兰波澜不惊的人生经历中,他也只扮演过贵族公子和皇宫侍卫两个角色而已。他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内容只能是对情感生活的无限感慨和官场经历的抒发不满,虽局限于此,但纳兰却在自己的一方净土里绽放光芒,多姿多彩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他的词作充盈着对已故妻子的追忆和缅怀,对男女之间爱情的赞美,对边塞风光的细致描写,对江南美景的流连……这些都彰显了纳兰词的丰富内容,对于拓宽清词的题材,做出较大贡献。
关键词:国初第一词人;悼亡词;边塞词;江南词
作者简介:严雪珂(1994-)女,江苏南京,硕士,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2
一、凄苦的悼亡词
纳兰笔下的文字总带着一股凄美哀伤的感情基调,直抵人心,令世人为之动容。终其一生,他都在追求爱情和自由上的灵魂救赎。纳兰的悼亡词展示出了他对生命的悲情苦叹和无奈反抗。
在纳兰早期的作品中,大多彰显的是一位斗志昂扬的青春少年,自从发妻卢氏难产而亡之后,词作的风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纳兰创作的高峰期就源于此。23岁至31岁这7年时间里,几乎无词不泪、无泪不词。对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来说,这样的生活经历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往昔幸福的夫妻生活都成往事,温馨的爱情港湾也被摧毁。被钱仲联断定为悼亡之作的四首《蝶恋花》,其一中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天上月自指亡妻,梦中与妻子相见,她身穿淡装素服,拉着纳兰的手只是哭,在离别之际说道:“衔恨愿为天上月”与“年年犹得向郎圆。”妻子并不会作诗,纳兰借妻子之口表达了对亡妻的追思,以“天上月”入词,表示哀悼。“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袂”,月亮的夜夜不圆满也是情感的空缺表现,“月”的意象除了不仅能引起视觉上白静的感觉,还能带来触觉上冰冷,而“昔昔”叠词,在某种程度给人惨白悲凉的感觉愈发强烈,情景交融,表达了纳兰内心的愁苦孤闷。“若似月轮终皎洁”,希望自己向天上的月亮一样,长久地圆满而不亏。“不辞冰雪为卿热”作者即使作为冰雪,也可以为温暖亡妻而融化牺牲。这两句以月亮比喻人,也把人比作皎洁的月亮,上片布景,表达了纳兰想念亡妻希望再次相见的心愿。其二:“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现时的风光纳兰久留不了,只能辜负了眼前的自然风光和妻子相处的有限光景,一大早就得出行,身上还带着暖和香。即使这样,纳兰依然得又上雕鞍,走上章台路,再次踏上旅途,又一次离别,又一次哀伤。“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转眼间,眼前已经是垂柳依依的离别孤寂之路,可是丝丝柳条好像有意地遮挡纳兰前进的道路。烟雾笼罩,垂柳不是生长红豆的相思树,所以不懂纳兰此刻的相思之情。纳兰将自己的一片哀怨付诸垂柳,责怪眼底垂柳不解相思,上片的一片布景为下片的抒情作下铺垫。“惆怅玉颜成闲阻”,“惆怅”二字直接抒发了心中郁结,表达内心的愁苦,“何事東风,不作繁华主。”接着埋怨春风不为其做主,可是到底为谁做主?为繁华吗?为婚姻吗?还是为亡妻?春风也是过客,做不了谁的主人。最后“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纳兰回忆起过去的某段故事,一次充满诗意的约会,可是错过了时机,失去了机会,现在因为某些原因已经得不到机会了,此谓找不到系马的地方的原因。下片叙说离别后的惆怅之情。
纳兰的爱情词和悼亡词,字字情感真诚,篇篇感人至深,把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幻化成凄美的意象,用这些意象祭奠永远逝去的爱情。又如《青衫湿遍·悼亡》直接在题目中写明了“悼亡”。“青衫湿遍”泪水悄悄地落下来,把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纳兰的悲伤情绪跃然而上。“凭伊慰我,忍便相忘。”与妻子相处的时光历历在目,即使妻子已经逝去,可是生前的好让纳兰不忍心忘记,也不能忘记。开头三句哀悼之情跃然纸上,奠定了全词悲惋哀苦的感情基调。“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说明半个月前妻子还是人世,还可以用剪刀为新出生的孩子做衣服,那个剪刀的声音、裁布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而如今阴阳两隔,空留自己独自悲叹。“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纳兰深知妻子胆小,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可是一想到此刻妻子正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棺木里,孤独地伴着梨花的树影。“冷冥冥、尽意凄凉。”一片孤清孤苦之感萦绕心头。只能期盼在梦中相见,共诉衷肠。词的下片抒写了容若对妻子的一片深情,“长眠”、“神伤”、“寸裂柔肠”等字词彰显了他对亡妻的疯狂思念,居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亡妻与她相见。这整首词字字句句都渗透着纳兰对亡妻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也透露出孤苦凄凉的心境,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黯然神伤。纳兰容若的悼亡词用生命演绎凄美,用文字彰显唯美,表达了对亡妻的追忆和思念。
二、悲壮的边塞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盛唐时代以边塞内容为题材的诗歌曾经达到了一个巅峰。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用壮丽雄奇的边塞景象和豪迈的情感把盛唐的诗歌精神推向了旷古的极致,纳兰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纳兰虽然自幼就生长在一个尊贵的大家族中,但还是创作了60多首边塞词。因为他在皇宫担任侍卫时,时常跟着皇帝四处出巡,有幸地走遍了诗人无法驻足的许多地方,游历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和山河湖海。其中边塞的独特风光在纳兰以后的创作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边塞生活的经历为他创作边塞词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生活素材。盛唐的边塞词意境壮阔,气势雄伟,纳兰的边塞词带有个人的幽怨气质,别有一番韵味。若对比两者,会发现纳兰性德的边塞词不仅有历代边塞诗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纳兰在描绘边塞的壮丽风景时,注重奇特的边塞地理位置、独树一帜的风俗习惯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光时,还包含着一丝淡淡的哀伤,心灰意冷和悲观失望笼罩着边塞行吟之词作,如《蝶恋花》其中一首写道:“今古河山无定据”,对塞外山河的归属、国家成败兴亡的担忧发出一声感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当年征战的场景仿佛再次呈现。这两句纵横古今,概括全面,意境十分宏大。接着后两句“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将边塞所感具体化为眼前实景,万里荒漠、西风枫树,一副忧愁哀怨的意境,悲凉之感涌上心头。又如《浣溪沙》其一中写道:“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塞凄凉的北风吹断的不仅是战马的鸣叫声,还有纳兰自己内心的悲鸣之声。“深秋远塞若为情”,此句总结上片,远塞深秋,萧瑟飘摇,难以抵抗,令人心情低落,纳兰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下片“晚烟”、“荒戍”、“斜日”、“关城”等塞外景象,渲染了边塞荒凉萧瑟的气氛,可见纳兰在言情的景色中情感愈发强烈。“古今幽恨几时平”,不知道何时心内的忧伤和遗憾才能平息,下片在状写边塞的眼前景象之后引发了词人的深思,前后两个疑问句,表现了纳兰对边塞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怀和思考。
同时纳兰的边塞词还呈现了如“西窗”、“红笺”、“锦书”、“红楼”、“暖香”、“秋波”等不同于一般边塞诗中出现的意象,这些独特意象很少在传统的边塞词中出现,不同于粗犷豪放的边塞之景,而更偏向于柔情纤细,带有闺中情思,是闺阁词的标志和代表。这两组的意象给人的感觉相差甚远,然而纳兰词完美地结合了这两者,一是边塞景象,二是闺中情怀,诗词中这样独特的风貌也给纳兰词带来的别样的韵味。虽然这两者情感特征相差较大,但是归根结底两者表现的情感本质是一样的。如《相见欢》中“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沦”等闺中意象,它们出现背景是“微云一抹遥峰”和“黄茅野店听西风”,纳兰主观选择了用闺情意象来表达自己边塞之旅的孤寂和厌倦,期待期盼对家的思念和依赖,从而获得情感的安慰。又如《蝶恋花》中“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天山指祁连山,在新疆境内。上片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塞外极寒之地,被冰雪所覆盖的景色。与下片“红闺此夜团圞月”的少女所居住之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纳兰面对眼前的塞外荒凉,对着圆月遥想闺中,试想今夜的爱人是否也像他一樣思念着对方。以圆月吐露自己的心迹,家庭之温暖、妻子之柔情、夫妻之和谐已经成为纳兰边塞行旅的寄托。可见纳兰词的边塞词中豪迈中有闺情,凄凉中有凄美,壮阔中有细腻。
三、明丽的江南词
在康熙二十三年间,时值秋冬时节,纳兰以御前侍卫首次和皇帝玄烨南下江南。在此次游览中,江南的风土人情、山河名山、人文建筑都给纳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的“江南情结”促使纳兰创作了十首以《梦江南》为词牌名的组词,丰富了纳兰词的题材内容,也使纳兰容若的词风更趋于多样化。这组词均以“江南好“起调,分别赞美了南方各地历史名城和文化美景。这十首江南词一改北方词哀怨凄苦的氛围,全无吊念亡妻、思念故土、抑郁不得的感伤情绪,而是以轻松舒朗的心情,书写明快亮丽的风格。以第一站——南京为例,其一:“江南好,建业旧长安”,建业即南京,此地乃八代都会,旧时长安,这是“好”的依据。一唱一和中,完满地回答了问题。“紫盖忽临双益鸟渡,翠华争拥六龙看”,“紫盖”对“翠华”,“忽临”对“争拥”一组并列对句,亦古亦今,由古代的风光转移到现在的景色,集中于“双”和“六龙”之上,描绘了皇帝出游的盛景,增添了帝王之气,结句“雄丽却高寒”,直接歌咏了南京的雄丽,真实地说出当时的感受。其二、其三分别列举了南京的风景,城阙和名胜都有列举,其二“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眼前的巍然屹立的宫阙,不减当年,具体的事物作为证明,说明昔日的繁盛依然历历在目。其三“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着重点出了南京名胜燕子矶和乌衣巷,在月色下的燕子矶格外明亮,乌衣巷衬着烟雾又显婀娜,一切的眼前之景不经令人想起当年风景。这三首词,词章从总续写到分列写,都呈现出一个“好”字,令人对江南之景心生向往。其四到达了小家碧玉的苏州,欣赏了江南烟水,江南锦绣,倾听了吴侬软语,细语绵柔,秋风中的苏州虎丘愈加迷人。其五来到了无锡,不停地发出感叹“真个到梁溪”,似乎还不相信眼前所见的美景,“还似梦游非”,词人身在其中,宛如在梦中游荡,而无锡正是金石之交顾梁汾的故乡,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愫在其中。一站一站地游历下来,纳兰的生活环境随之变化,在江南行的经历中,纳兰产生了对江南的文化认同,善于描写江南的旖旎风光,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与眼前的景融为一体。对于一位以满文化为本位文化是词人来说,这独特的经历和一系列江南词为清词的题材内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江南山水独有的清新秀丽滋润了满族词人纳兰容若的内心,使纳兰的江南词在清朝甚至历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别有韵味。
参考文献:
[1]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23.
[2]纳兰容若.纳兰词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4]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