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

2018-10-27廖小春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浅析李白诗歌

摘 要: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主要体现为主观色彩浓郁、想象丰富奇特、修辞运用巧妙、语言别具一格四个方面。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内涵,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特别是诗人。

关键词: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质;浅析

作者简介:廖小春(1971-),男,江西新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和大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2

唐朝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在文学领域,产生了许多思想和艺术价值俱佳的诗歌作品,孕育了一大批傲视千古的著名诗人,其中李白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其体现出來的浪漫主义特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内涵,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一、主观色彩浓郁

诗歌的基本功能是抒发情感,这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李白将他强烈的个人情感,倾注到他的诗歌中,赋予诗歌鲜明的个人烙印。李白是现实主义者,更是浪漫主义者,从他的诗歌里,可以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可以说,李白的诗歌,是立足现实发出的时代强音。但作为一位情感炽热的诗人,李白不是冷静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他的绝大数诗歌是抒情诗,在诗中,诗人炽热的内心情感和澎湃的生命激情,表现得一览无遗,如黄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带有诗人的鲜明的独创性。面对政治的黑暗腐朽,他予以无情地批判,愤而指斥“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面对安史叛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巨大痛苦,诗人一句“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的是对叛乱制造者的愤怒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抒发的是诗人对理想的高度自信。《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赠新平沙年》中的“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反映了诗人渴望自由、豪放不羁的精神。社会的黑暗现实,决定了作者的理想不能实现,这时他的情感更为强烈了。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内心之抑郁,精神之苦闷,情感之强烈,可见一斑。然而,作者内心的追求和希望并未泯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强烈的主观色彩,使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征更加彰显,赋予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鲜明特色。对此,人们予以高度评价。元稹称赞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确是中肯之语。

二、想象丰富奇特

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重要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奇特瑰丽,随意生发,情趣盎然,变幻无穷,洒脱不羁,奔放天地。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运用超现实的意象,营造出奇妙的梦境仙界,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下,高唱的天鸡、升空的海日、咆吟的熊龙等等意向,赋予诗歌特殊的艺术意味,表现了梦境的多姿多彩,反衬了当时的现实黑暗,寄托了诗人的高洁人格。《蜀道难》是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歌。该首诗先声夺人,一开头就将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融为一体,定下了“蜀道之难难于上清天”这一基调,其后六龙回日、黄鹤难飞、扪参历井、悲鸟哀鸣,子规夜啼等,无不带有魔幻般的想象力,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由衷赞美之情和对现实政治难以预测的担忧,给予读者极大的心灵震撼。在以上诗篇中,李白运用想象这种手法,为读者创造了无限广阔的幻想境界和瑰丽无比的形象天地,充分彰显了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晚唐诗人皮日休在《刘枣强碑》中曾用“思出鬼神表”来高度评价李白诗歌的奇特想象力。

三、修辞运用巧妙

李白是一位运用修辞的语言大师,他对于修辞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增添了诗歌的魅力,提高了诗歌的表达效果。夸张、比喻、拟人,在李白的诗歌中极为常见,是他表现浪漫主义精神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作者用大自然的汉水不能向西北流动这一常识,夸说人世间功名富贵不可能久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以及“燕山雪花大入席”(《北风行》),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大胆的夸张中又有奇特的比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以及“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寄东鲁二稚之》),则将奇特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融为一体,前者写出了思念长安的心情,别具一格又生动形象,后者写出了思念儿女的柔情,真挚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念友人,人不能至,只好把心寄给天上的明月,在这里,夸张与想象交织交融,可谓匠心独运。善用拟人修辞,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实现物我融合,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作者将敬亭山人格化,写出了自己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春风在诗人的眼中,不是无情物,是有情有义的,可以寄托心灵的。“青天有月来是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在作者心中,明月就是好友,可以向其提问。需要说明的是,李白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着痕迹,贴切自然,水到渠成,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高度把握的能力。

四、语言别具一格

李白诗歌语言别具一格,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通俗易懂,不加雕饰,但诗味极浓,非有高度的语言能力不能写出。还有《子夜四时歌:秋歌》、《早发白帝城》等诗歌,都用语自然朴实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李白并非不懂格律,但当感情被格律约束的时候,则往往不受格律的限制,让形式服从内容,某些诗句呈现散文化的特征,如“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州”(《江夏赠韦南陵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等。

李自努力从民间诗歌这座宝藏汲取营养为其所用,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李白诗歌的语言,自然生动、纯净华美,就语言的自然方面来说,其高度是后人难以逾越的。李白现存诗歌九百多首,其中乐府诗就占了一百四十多首,绝大数乐府古题他均袭用过,但别出机杼,自有新意,真正做到了学古而不拘泥于古。正是深得民间诗歌的熏陶和滋养,李白《子夜吴歌》和《长干行》等这些袭用乐府旧题的诗歌,均深深打上了民歌的烙印,颇得民歌神韵,语言生动、自然,达到了“情深词显”的艺术高度。李白本人自拟题目创作的诗歌,特别是五、七言绝句,如《静夜思》、《越女词》和《赠汪伦》等,都可以看到民歌的影子。同时,李白善于学习魏晋以来优秀诗人的语言艺术。他反对绮丽诗风,认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创造性地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庾信等诗人的诗歌精华特别是语言技巧。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像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山水含清辉”这些自然、清新的诗句,都深深地影响、启迪过李白。他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都有鲜明的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对民间诗歌和优秀诗人的学习和创新,赋予李白诗歌语言自然生动和纯净华美的特点,为展现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提供了艺术载体。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既是诗人学习继承前人的产物,又是诗人自身创新发展的结果,对唐代和后代的诗歌创作乃至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评价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他之后的许多作者,如苏轼、陆游、高启等,都或多或少受到过他的影响,从而在各自的创作领域有所成就。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对坚定文化自信,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新境界,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语文建设,2017(20).

[2]胡筠.李白诗歌意象探析[J].语文学刊,2010(12).

猜你喜欢

浅析李白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纸上的李白(三)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析“谯”字“酷烈”义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