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史家的“通识”与“情怀”

2018-10-27刘晶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通识

摘 要:《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是陈平原教授的一本著作,其在我国现在文学史和文学教育两个研究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对陈平原教授而言,是其在相关的研究领域长期思考并累积的学术成果。《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所探讨的话题对我国近代和当代的文学史学有着极其非凡的意义,其将陈平原教授对于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历史性反思完整地呈现出来。《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对于我国的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学史家;陈平原;通识

作者简介:刘晶(1984.7-),女,辽宁锦州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

1、引言

陈平原教授的《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对于我国的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关系着我国大学和学院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鉴于本书的重要意义,下文将从文学史学科“元语言”的构建、重现“文学课堂”、文学史家的“诗心”与“情怀”、“体贴入微”的分析史学以及文学史家的境界五个方面对陈平原教授极其著作《作为学科的文学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文学史学科“元语言”的构建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的副标题是“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以及境界”,这便是陈平原教授的核心问题意识、思考方向和工作目标。其目的主要是表明陈平原教授讨论的是“文学史”的功过和得失,主要将其作为文学教育的一种,而不是史学研究的一翼。据相关统计,我国现阶段已经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大约有近千种,然而这其中真正对文学史自身发展的叙述却是十分稀少。由于缺乏对文学学科自身发展历史的研究,使得对于我国文学史的学术潮流和学问体系等缺乏思索。现阶段有许多个人和机构对文学史教科书的编写热情高涨,然而由于文学史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神话,所以在编写教科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陷入“深话”的迷思。因此,陈平原教授的《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一出现,便破解了现阶段文学史的迷思,为文学史学科“元语言”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追忆:重现“文学课堂”

陈平原教授在《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对文学的教育十分看重,针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文学教育教学,提出了重现“文学课堂”的思想。陈平原教授指出,“文学”作为一种知识,兼及技能、修养以及情怀,有着其特殊性。现阶段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过分的看重学科建构、课程设计和专业著述,学生和教师很难构建起一个和谐生动的“文学课堂”。目前社会在评价一个教授时,往往会关心其学问和知识的水平高低,而很少关注其实际教学能力的大小,这是不合适的。“课堂”与“著述”不同,“课堂”有着十分鲜明的现场感,当一个人深处现场时,才能够体会这其中无穷的魅力。陈平原教授通过回忆之前的“文学课堂”,使当时的课堂情形与现阶段的文学教学进行间接对话,从而发现和释放文学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4、文学史家的“诗心”与“情怀”

陈平原教授在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时,对文学经验、艺术感觉和想象力给予了格外的重视。陈平原教授指出,如果对文学史进行拆分,将其拆成“文”、“学”和“史”三个方面,对“学”和“史”两方面保持强调,那么对“文”也要加强注重。学生要学习历史,首先要注重文学的学习。陈平原教授在《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对鲁迅的小说史进行学术探讨时,指出像鲁迅这种“文”和“學”两方面素质都极高的人才而言,必将是文学史研究的最佳人员。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之所以能够深入,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极其丰富的小说创作经验,以一位文学大家的眼光对小说进行阅读和品味,自然有许多精到之处。

5、“体贴入微”的分析史学

陈平原教授的文学著作多以“史识”著称,《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亦不例外,其“体贴入微”的对我国的文学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其独到的特点以及长处。陈平原教授在《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分析文学史时,一方面对于还原历史图景方面注入了很多的努力,另一方面在史料的选取和构成方面也十分用心。除此之外,陈平原教授在呈现细节史方面也做出了精深的努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的大局观、历史感和学术眼光也比较高,因此在展现各种历史细节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丰富性和具体性。

6、求其“通”:文学史家的境界

陈平原在进行文学史的研究时指出,文学史的编写不仅仅是一门技艺,还与编写者的个人心境、遭遇、情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研究任何一种学科史时都要对这门学科做到“通”,这一点在文学史的研究上更加重要,能否对文学这一学科做到“通”和“精”,对于整个文学史的研究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真正的“通”还与“知人论世”的真知灼见有关,这便是“通识”,具备了“通识”,才能在面对众多的复杂历史现象时,言他人之所未能言。

7、结语

陈平原教授在《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给学界最终提供的是一个反思文学史的观念、体例、制度和教育等综合性的视野。《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集学术眼光、历史洞察、博通识见以及史家风范等于一体的一本著作,对于我国的文学史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东. 文学史家的“通识”与“情怀”——评《作为学科的文学史》[J]. 文艺争鸣, 2016(10):27-35.

[2]陈平原.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3(1):116-155.

猜你喜欢

通识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通识教育与未来工作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埃及之旅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开放物理实验室中进行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