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沙二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构造特征研究
2018-10-27郭昭江
郭昭江
摘 要:东营凹陷湖泊三角洲各沉积亚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4种砂体,即水下河道砂、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和远砂坝。这些砂体在沉积特征、粒度概率曲线以及测井图上具有各自的特征。结合对坨82-斜检1、坨7-斜检1等10口井岩心的观察描述,认为东营三角洲平原亚相缺少标志性的煤层,其三角洲前缘亚相叠置但反旋回并不典型且水下分流河道仍占很大比重。
关键词:东营凹陷;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8-0189-02
1 地质概况
东營凹陷自沙四段至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多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东营三角洲的规模最大、发育历史最长、对当前油气勘探的影响也最深。沙四时期,东营凹陷主要发育一套深水-半深水的湖相沉积,以粗粒的扇三角洲发育为主要特征,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湖盆的东部和东南部,在凹陷的中心发育膏岩沉积,边缘靠近物源的地区则发育一部分的砂岩、生物灰岩以及砂砾岩;自沙三早期,来自湖盆东部的陆源碎屑开始快速推进湖盆,在沙三中沉积时期达到顶峰,东营三角洲就此形成。从构造位置上看,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基本上顺沿凹陷长轴方向推进,物源主要沿着自东向西的河流进行推进,属于典型的长轴型河控三角洲。
2 东营湖泊三角洲微相识别标志
在2-1-斜检213井岩心中识别出一套完整的湖退沉积体系,整体上,底部厚层的前三角洲泥岩向上过渡为中部的粉砂岩和泥岩,再往上层理逐渐变多,开始出现流水成因的上攀层理,最顶部则是大段的砂岩,整个层序自底部向顶部泥质含量减少,砂质含量增多。
2.1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沉积特征与河流相有较多共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为河流相的缩影。分流河道和沼泽沉积构成该亚相的主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整体呈正韵律(图1a),层理发育,可见大型槽状、板状、楔状层理,底部有冲刷充填构造;而沼泽微相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泥岩,夹储层炭质泥岩(图1b)和泥质粉砂岩,沉积构造见微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及碳屑纹层(图1c)。
2.2 三角洲前缘
东营三角洲前缘亚相总体呈反旋回,通过岩心观察发现前缘主要发育4种砂体,分别为水下河道砂、水下天然堤、河口坝以及远砂坝。
2.2.1 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整体呈正韵律和复合正韵律,岩性主要以细砂岩、不等粒砂岩及粗粉砂岩为主,概率曲线两段式,跳跃组分80-95,截点3.0-3.5;其中砾石的顺层排列证明水动力仍然很强(图2a),发育板状层理、水平层理、槽状层理(图2b)、爬升波痕,这些平原河道里的沉积构造,在三角洲前缘砂体上也能观察到,因此,三角洲前缘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仍然是重要组分。测井特征:自然电位钟形、微齿化钟形、宽指形及箱形。
2.2.2 水下天然堤
水下天然堤微相整体垂向序列并不明显,岩性主要以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概率曲线两段式,跳跃组分65-85,截点3.5;主要发育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局部出现流水和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小型交错层理;砂泥互层或混层,发育虫孔、包卷层理,可见植物碎片和炭屑;自然电位曲线呈中-低幅指形或微齿化钟形。
2.2.3 河口坝
河口坝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是河口近端快速卸载物,层理不如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多发育块状层理或者砂泥间互层,并可能受到波浪的影响,而远端那些具有小波痕或水平纹层的粉砂,泥质粉砂岩,是河口较远端沉积,所形成的小波痕是水流沿底床流动所形成的。另外在河口坝的顶部有时发育人字形层理(图3),这是水体变浅,砂体受波浪作用影响的标志。在垂向上呈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序列。在前缘河口坝中还发现了一些化石和生物遗迹,这些现象在河道沉积中则很少发现。
2.2.4 远砂坝
岩性主要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概率曲线两段式,跳跃组分65-85;泥质夹层较为发育,多发育水平层理、低角度波状层理,整体呈反粒序;自然电位曲线中等或中低幅漏斗形、微齿化漏斗形,宽指形等。在远砂坝小波痕中(图4),还能发现这样一个序列,底部波状纹层向上变为爬升纹层或者波状交错纹层,这都表明水流一波一波的加积作用,水动力从下往上增强。
2.3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亚相泥岩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可含少量因洪水带来的粉砂薄层。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与间湾泥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含那么多砂质,且是大段的泥岩,不具有波浪改造形成的层理。前三角洲还发现一些滑塌等重力流沉积现象。包括砂泥搅浑、泥岩撕裂屑、掉块等沉积构造。
3 结语
(1)东营三角洲平原相缺少标志性的煤层,只有一些煤线、炭质纹层、碳屑和炭质泥岩,这是与东营三角洲形成的同时,断陷盆地持续阶段性地沉降有关。(2)东营三角洲前缘叠置但反旋回并不典型东营三角洲前缘互相叠置,虽总体上具有反旋回面貌,但不典型,这可能与不同级别的流水频繁改道有关,侵蚀面随处可见。(3)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仍占很大比重,水下河道发育,把河口沙坝向前推进,粒度更细,主要表现为砂泥间互层.
参考文献
[1]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99-402.
[2]姜在兴,杨伟利,操应长.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下亚段沉积层序及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2):127-129.
[3]王良忱,张金亮.沉积环境和沉积相[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76-196.
[4]楼章华,卢庆梅,蔡希源,等.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态的影响[J].沉积学报,1998,16(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