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2018-10-27郭春波
郭春波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在结合教材进行教学时,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出发,创造出合理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开展生活化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观察、归纳、交流、反思等,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从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开展中要基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开展合理的课堂教学,着重对学生数学兴趣进行激发,并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欢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确保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1.发掘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情境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更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将使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得到更深的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将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有限,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接受能力较弱。同时,数学知识之间存在极强的逻辑思维性,当学生对前一知识点没有深入理解时,后一阶段的知识学习将十分困难。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造,将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与形象化,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驗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3.使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得到有效激发
科学、有效、合的数学生活情境创造,将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与活泼,在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联系,数学知识的展现更加具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主性将得到有效激发。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生活习惯的特征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认同感,从而在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效率上得到有效提升。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基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关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开展生活化情境的数学教学前,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与习惯开展相应的教学调查,并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与生活常识的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学生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物品贴上价格标签,如0.99元/斤、10.99元/袋、8.08元/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价格标签小数部分的“0”去掉,将小尾后面的数值去掉,商品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经过思考与计算,将对“小数的性质”产生深刻的理解。而这一基于学生生活认知进行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设计,将使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数学理念知识,更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数学知识学习发现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相对欠缺。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生活数学问题的机会,通过将所学知识与数学问题进行联系与区别,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实践操作,获得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许多学生感觉这一部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而利用生活化情景开展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将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小组学生提供20支铅笔,让学生
按照2、3、4、的顺序进行铅笔的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记录下每组学生平均分东西时的差异,什么情况下可以正好分完,什么情况下有剩余。此外,还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小红与其它五位同学去小明家里做客,妈妈拿出了24个果冻,该如何分配,平均分配之后还剩下几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的进行实践探索,对余数这一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遇到新的学习情况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始终贯穿于生活情境教学的始终,学生在自主参与及实践操作过程中,将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3.重视练习设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练习活动的开展是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此外,学生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练习设计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练习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每位学生十根同样长度的火柴,设计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性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分别用三根、六根、五根……摆出三角形?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不同数量的火柴是否可以摆出三角形,各能摆几个,分别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在这样的数学练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操作,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又如,在进行“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帮助父母去商店进行购物,在购物完成后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在进行应用题编写的归纳总结、计算过程中,学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数学能力提升,其思维也将得到有效拓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认知与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兴趣,教师基于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通过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实物、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应用,将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愉快,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113.
[2]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3]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202.
[4]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04)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