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境”激趣“智”在其中

2018-10-27褚万群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石古诗文意境

褚万群

【摘要】古代文学大家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非常擅长借助一景一物进行情感寄托。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还原诗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人的“智慧”。以人教版教材中的初中古诗文为例,简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背景语言意境人物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伟大理想,教师的教学离不开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作品用语的分析、作品情境的塑造、文中人物角色的剖析,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古诗文的具体特点,抓住其中的一点进行深入剖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借助背景,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不同历史背景及相同历史背景下不同的人生际遇早就了古代文人不同的思想情怀,也就成就了不同的文学佳作。因此,在古代诗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善于借助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与人生际遇,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以陆游的《游山西村》教学为例。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陆游在“西村”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诗中的前两句通过介绍村民给诗人准备的丰盛饭食,表现淳朴、善良的民风;三、四句借助诗人对来时路上的回忆,借助“柳暗花明”暗语村中的美景;同时在末尾中,有流露除了浓浓的对“西山”农村生活的向往。但从诗中表面意思来看,诗人借写西山村的美景、古朴民风,表达自己对农居生活的向往。但是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的人生际遇、满腔报复,诗中似乎别有一番深意。陆游是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然而当时世风衰颓,政治局势不妙,诗人辞官闲居,居住在“西村”一带。也许作者生动描写的淳朴民风是为了对比当时的颓废世风,“山重水复”的美景是为了表述自己对国家政治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人生状态,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游西山村》这一古诗内涵的理解。

古代诗人最擅长的就是“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常常把自己人生感悟、事业抱负等隐含在作品中。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写作背景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诗人人生经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促进对古诗文内涵的学习。

二、借助语言,感悟情境,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

古代诗人曾有“推敲”用词的伟大典故,这也在侧面充分表达了古代文人对用词的讲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文中的关键词,深入挖掘词汇背后的内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词汇感悟作者作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

以九年级下册《破阵子》教学为例。在诗中,辛弃疾以“壮”写“悲”,借助自己想象的军容的雄心,衬托现实的苍凉,字里行间年无不透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在描述军中作战情境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词。“挑灯看剑”中的“挑”字,表明了夜已深,但是诗人依旧不能睡觉,辗转反侧的情境跃然纸上。“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仿佛重现了雄伟的战歌,生动描绘了官兵斗志昂扬的战斗状态。而“沙城秋点兵”中过的“点兵”二字更生动描绘了战斗的紧迫、战士的雄壮。诗人更是借助“快”和“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诗句中的语句,展示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作者的内在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文学功底。

三、借助意境,激活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人在文学创作中,不仅强调“词”美,“韵律”美,更强调文中的“意境”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文中所描绘的情境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再现诗人眼中的“意境”,激活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为例。在文章中,作者开篇便借助“闻声绘形”“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展示了小石潭中奇形怪状的石头与郁郁青葱的树木,具有很强的动态画面感。接下来,作者更是借助小鱼的“动”,一会“依然不动”,一会“俶尔远逝”,来衬托小石潭的“静”。此外,作者还借助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生动再现小石潭的美、妙。“如鸣佩环”突出小石潭的声音之妙,“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小石潭周围翠蔓之美,“影布石上”写小石潭流水的干净、清透。在文章中,处处皆是景,处处皆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结合诗人的生动描绘,再现诗中的“小石潭”,激活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在直观感受“小石潭”美、秒的同时,深化对作者“凄神寒骨”心境的理解。

此外,在激活情境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音效进行情境再现。以《诗经》中的《蒹葭》教学为例。诗人在诗歌中,借助“芦苇”

“白露秋霜”“秋水”“晓雾”营造了一种“凄清、迷离”的氛围,具有很强的朦胧美。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妙,教师可以结合古筝音乐的播放,再现文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在悠扬的古筝声中,感受“伊人”之美,体会诗人在追寻“伊人”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焦急、急迫和坚定、执着的心态,从而大大深化学生对诗歌的情感理解,提高诗歌课堂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古诗文都具有非常优美的意境,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化对文章情感的感悟。

四、借助人物,角色扮演,升华学生的作品感悟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古诗文进行剧本改编,引导学生在对角色的扮演中,真切感受作者的所想所感,从而升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以七年级《卖油翁》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陈尧咨”与“卖油翁”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陈尧咨”因“发矢十中八九”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的浮躁,感受“卖油翁”雖技艺精炼,仍旧“无他,但手熟尔”,所变现出来的从容、沉着。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文中两人物的性格产生鲜明的对比,还能在对比中悟出“熟能生巧”,做人要低调、谦虚、沉稳的道理,从而升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古诗文进行改编,增添相应的人物,进行古诗文内容场景的再现。以李白的《行路难》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诗中添加一个任务——李白的朋友,借助李白与朋友的交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友人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慰藉诗人当时愁闷、“心茫然”的苦楚。学生通过在教学情境中,对两个人物的扮演,更能够深切体会诗人当时的忧闷,从而升华对作品的感悟,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古诗文是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还具有很好的德育教学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化学生对作品蕴含着的人文精神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作品感悟水平,实现古诗文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海祥.走进时空流转的文本深处——浅谈高中古诗文情境教学中应具备的特质[J].语文教学之友,2017,(06).

[2]宫汝航.情境教学与中学古诗文教学刍议[J].作文成功之路,2014,(11).

猜你喜欢

小石古诗文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