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存在的不足与解决途径

2018-10-27李文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语言表达素养

李文

【摘 要】“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改進和创新,更加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今语文课堂素养培育中的诸多不足,并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逻辑;语言表达;审美;素养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颁发的各类型教育文件中都不断提出“核心素养”的问题。无论哪一门学科,都将核心素养作为该学科改革创新的关键。当下语文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如何凸显“核心素养”的问题,如何发挥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成为许多语文教师努力创新的方向。

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语言表达能力薄弱

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四项基本语言能力。听和说强调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和写则强调书面语言的运用,各自分工不同。笔者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在语言掌握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沟通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书面语言教学,将语言教学与作文教学等同,因而学生虽然书面表达能力提升了,但是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有些学生甚至无法听懂教师的提问。二是阅读能力薄弱。笔者发现大量的学生没有完整的阅读障碍,或者没有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从而导致了阅读水平偏低。具体表现为许多学生阅读效率比较低,无法达到每分钟阅读字数的要求。还有的学生有阅读障碍,他们害怕自己阅读中会出现差错,引起其他同学嘲笑等等。

(二)思维逻辑能力欠佳

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逻辑性。针对目前许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教师上课提问内容过于机械化,绝大多数问题答案都可以从教科书中直接找到,学生省略了许多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变得懒惰;(2)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特征,而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3)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当学生们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会放弃思考而是去翻阅正确答案;(4)部分教师对学生思想干预较多,为学生留下的自主思考空间比较少,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上的现象在教学中经常发生,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尽快解放学生思想。

(三)审美能力比较匮乏

审美能力包括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在面对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他们能分析出作品中富含的美感,具备一定的鉴赏水平。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语文专业知识教育,忽略了美育方面的教育。也有的教师认为美育应当是美术教师或者音乐教师的责任,与语文教师无关。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中美育教育的比重比较少。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思索

(一)组织学生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语言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量是提升语言储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出语言积累的功效。课本素材中语言储备量十分有限,如果学生只将书本内容作为阅读素材,显然语言能力无法得到明显提升,因而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积累语言。比如有的学校每天都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自己阅读喜欢的课外读物,有时候教师也会精选一篇文章带领学生阅读。文章题材不限,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是诗词或者名家散文,随着阅读次数越来越高,学生的语感也会越来越强。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们应该刻意记录下文章中优美词句,而不是读完后就忘记了。

(二)适当引入自学,提升学生思维

语文思维的培养也需要基于文章的阅读教学,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情感,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生字词方面,这占据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同时学生也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空间。在语文素养指导下的教学工作,应为学生留出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文章,有些教师在该课程设计时,仍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课本中生词、生字并正确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3)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掌握小兴安岭的风景特征。这种教学目标设计虽然没有大问题,但是仔细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语文能力,而学习生字词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课下完成,在课堂上应多增添思维方面的锻炼。因而可以将第一部分去掉,取而代之的是学习作者风景写作的方式,感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这个问题相比于生字词学习,更加考验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中,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很重要。如果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思考则可以完成,那么该问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用心体会,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学生用心去感悟作者思想,体会文章中的内容,以实现陶冶情操的功能。语文科目是门审美性质极强的科目,文章内容是可观存在的,只有依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挖掘文章中的精华才可以更好地诠释这篇文章。语文科目本身融合了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方面色彩,但是在应试教育大力影响之下,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更加突出,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色彩。教师在授课中也一味强调对语文技能、学习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文章本身的鉴赏。

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的理念,围绕语文素养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改革教学的方式,关注学生个体情感变化以及知识储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6,03

[2].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50

[3]陈小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落地生根[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04)

猜你喜欢

审美语言表达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