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程目标教学转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0-27姚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新课标

姚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提升,教什么成为了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然而由“教课本”向“教语文”的目标转化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使小学教学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需要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和教师的自身素养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教学转化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化的必要性

“教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常态,很多人承认它的合理性,教师对这种教学行为也是默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认识到“教课文”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因此“教什么”成了新一轮课改的热门话题。“教什么”的核心问题是语文教的是“课本”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指把课文的内容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知道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显而易见,教课文就是解读文本内容为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形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的人文教化功能,但并不利于学生母语学习和语言的交流,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目标的本质追求。因此,教学目标的转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教学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时对新课标的理解有误差

“教学目标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候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包含要求达成的教学结果的明细规格。”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有准确清晰的表述,它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准确的理解,并转化到教学行为中。有些教师在书写教案时,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不假思索地把看的目标都罗列出来。殊不知,这些目标不可能一节课就能达到的,这造成了与实际教学过程的不符,再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确定课程目标时运用已有的教育理念,缺乏课程意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目标,对课标设计者真正的意图把握的不到位。

要遵循语文课程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切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结合课标时要准确地定位。

(二)课程目标的表述缺乏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

有学者认为,“目标具有可计量性。”因为目标所指向的位置远比目的所指向的位置要具体清晰的多,目标的表述清晰性、具体化,可检测性,是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总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欣赏对抽象语言来表述学习结果,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的具体行为。”受传统课程目标表述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运用描述内心词语的表述课程目标,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含糊不清,如“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慈母情深,体会母爱”,这些都是内心心理状态,但我们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和加深体会呢?从这些课程目标的表述中我們是不清楚的。我们是不知道的,像这样的表述是不清楚的,含糊的,不具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必须明确具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不清晰、不具体、不精准。对于课程的理解没有广度,缺乏高度,不清楚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来理解课程。尤其是新上岗的年轻教师,他们往往关注的是他们能讲些什么知识显示自己的学识,而非考虑学生能获得什么知识具备什么能力,考虑的是量的多,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来判断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

(三)教师自身素养的有限性限制了教学目标的转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最终由教师决定。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内化和吸收程度,影响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结果的程度。受各校实际条件因素的影响,一些好的新的教学理念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学习新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抛弃已有的理念,而是要把新理念与已有理念相结合,生成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理念,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很多教师不愿意去改革创新,认为不用管我目标怎么确定,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结果就达到了,试问这是对学生学习得到真正的发展吗?也有些教师有些意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心有力而气不足,这源于教师的理论知识没有广度和深度,不会与实际相结合,对于观摩的优质课堂一些无法吸收和运用,尤其在老教师的表现比较明显,他们不愿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无法打破传统界限,也有的出现了职业倦怠,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教的,认为教过的学生成绩也不错。

三、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教学对策

(一)精准目标定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自身理论知识的有限性,对于新课标的认识并不深,没有真正理解课标,新课标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么提高?要求每个教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当中,怎样落实,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使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就会出现偏差,以1~2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阅读课的目标定位,是要求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学会默读。通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对于课标的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一节阅读课,确定目标的是时候要明确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如何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通过什么要使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可以通过语气、动作、神态、视觉、听觉、嗅觉等。对于不同的阅读文本,在目标定位时,要抓住文本自身独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他所学的是什么。一个好的目标定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能完整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准确、具体、清晰地表述目标,使目标具有可检测性

一個正确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有行为主体即学生;有表示行为结果的动词;具体明确可以检测和操作。如果教学目标表述的不清晰具体,不同的人对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角度理解,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很好的指导教学,也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价。以国培计划中一位教师的展示人教版3年级第一单元《荷花》为例。教学目标定为“留心观察周边事物。”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过于宽泛、笼统,正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为“通过《荷花》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述周边的事物。”

(三)提高自身素质,融合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应该是教材的编排、开发者,做一个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创新者,教师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去理解课程,这需要教师多增加理论的学习,参加培训交流有利于一定程度上对当前课程的理解,观摩优质课,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课程目标的转化应该结合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真正的把理论性知识完整清楚的表述的出来,能创生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目标。引领新教师积极改革,对于新的教师他们可以很快接受新理论,但实践能力差,对于课程目标的转化没有深度。对于老教师他们有实践,但接受新理论的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应该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能更清晰具体地表述目标。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崇高的理想只要触及到个人心底的挂念、思想和忧虑是才会转变为个人的信念。”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打破他们原有的教育经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创生出真正适合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但不冲破固有的不好的经验,教育怎么进步,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怎么会对语文产生热爱,怎么能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语文课程的学习为其他学科打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打基础;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