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解码
2018-10-27郑茂平杨稀雯
郑茂平 杨稀雯
音程的级进、跳进与情绪类型
编者按:“音乐审美过程中,我到底该听什么呢?”“我只听见了音乐的音响,为什么感受不到音乐中的情感呢?”这些在音乐审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让音乐审美者有时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及声乐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本刊特邀请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院长,“音乐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郑茂平教授开设“音乐心理解码”专栏,从心理学角度剖析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情感。
从一般意义上看,音程的级进和小跳一般给人以平衡、安静、柔和流畅的感觉,在旋律中应用较多,其中“上行级进”与“下行级进”各自有着不同的情绪与情感表现作用。“上行级进”是一种音乐运动能量的积蓄与展开,其旋律线条常常给人以情绪层层递进加深的感觉:而“下行级进”则是一种音乐运动能量的释放与消解,使人情绪舒缓而闲适。
由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平湖秋月》在“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中各具特色,而“承”这个部分,从旋律线条来看大多是以二度、级进、波浪起伏式的旋律模式进行。旋律声部在低音区徐缓出现,伴奏声部则是使用了密集的琶音织体,六十四分音符的波浪状音型根据音高的波状起伏自然渐强渐弱。这种流利的音型有效衬托出低音区徐缓而细腻的旋律线条,使得该旋律模式的音响效果给人一种“朦胧而平静”的審美效果,从而也使旋律线条的进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流动中求得恬静,形象地表现了湖面微风习习、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自然美景。从视觉审美上看,波浪起伏的音符跃然纸上:从听觉审美上看,平和而安静的声音形象深入人心。
与级进音程构成的旋律线条相对应,跳进音程(主要指四度、五度等以上的大跳音程)构成的旋律模式一般给人以“活跃、开朗、有力、激动”等审美等感觉,常常用来表现“宽阔激昂”的情绪或情感特征。譬如,储望华改编的钢琴小品《翻身的日子》一曲中,主旋律声部运用了不少的大跳音程,把情绪推向高点,形象地描绘出翻身做主人的劳动人民在土地改革后难以言表的欣喜之情。
《翻身的日子》中的第二小节,纯四度的旋律音程就音响效果而言,是柔和、稳定的,虽然属于宽音程的范围,但音响介乎窄音程与宽音程之间,对音乐的旋律进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包含了窄音程的平稳与优美之感,又具有了宽音程的坚定与刚毅的气魄。但伴奏声部大量使用纯四度、纯五度与纯八度跳动的旋律音程,使旋律的进行高亢有力且张力加大。其中纯四度的旋律音程下行的模式不仅有情绪坚定的特点,而且使旋律线的运动不断向前推进;纯五度的旋律音程在音乐音响的进行过程不仅有着独特的调式意义,同时它的音响效果协和而坚实有力,极富运动性与对比性,从而将旋律的进行推向高潮。总的来看,这首作品大量使用“音程跳进”的旋律模式,生动地表现出了激动、活跃的声音形象。
旋律线条的不同构成特征和呈现模式对音乐情绪的表现在外国音乐作品中也大量存在。譬如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作者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的悲痛情绪而创作)开始部分表达了“送葬队伍缓缓出动、哀钟的低鸣”的情景,为了与这种情绪匹配,音乐的旋律模式运用了低音区的音符、缓慢的速度、呆板的节奏、半音下行的音程进行等,使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体验。但从第11小节开始,音区突然提高了一个八度,以二度级进的强音下行奏出,紧接着第16小节又是一系列二度级进的强音上行。这种旋律线条的变化使人的情绪兴奋度加强,从而产生了一种“悲伤与愤怒、激越与抗争”的情感交织,生动地构建出一种“凝重、悲愤”的声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