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孩们的危险青春

2018-10-27赵晓兰

意林绘阅读 2018年7期
关键词:克莱因艾玛苏珊

赵晓兰

“那片笑声,让我抬起头来;那些女孩,让我移不开目光。”小说《女孩们》的开篇,作者艾玛·克莱因这样写道,让人想起歌手朴树的那首经典歌曲《那些花儿》。在公园里女孩们的嬉戏打闹中,在光影斑驳的画面之中,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又在中年伊薇的内心被影影绰绰地唤醒。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女孩的故事,她们敏感、孤独、渴望成长,又为成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故事背景是1969年的美国,在北加利福尼亚那个躁动不安的夏日,伊薇虽从小家境优渥,但父亲出轨、父母离异,她的生活并不幸福。14岁的少女伊薇不够漂亮,成绩平平,暗恋上一个人,却得不到任何回应。生活对她而言就是一间漫长的等候室,唯有等待着某个人来告诉她自己的价值。

这一天终于来临。当时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如火如荼,某天伊薇在广场上发现一群嬉皮士女孩,她们狂野性感、叛逆不羁,面对大众的惊愕与质疑,又是如此骄傲与不屑。其中一个漂亮的黑发女孩苏珊,她对于伊薇而言就像一束闪亮的光,立刻成为伊薇心向往之的榜样。这位榜样还对她说: “你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你走过的路,都被你记在心里。”

于是,伊薇死心塌地地追随起苏珊的脚步。她跟着女孩们来到一个农场公社,公社领袖拉塞尔以“爱与分享”为名义,操控女孩们的思想,让她们心甘情愿地奉献出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少女伊薇天真无知,渴望融入这个看起来美好的新世界,她和其他女孩一样被成年男人利用和玩弄,直到有一天站到了悬崖边上——她崇拜的女孩们在拉塞尔的鼓动下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案……

这群犯下谋杀罪的年轻女孩,在常人眼里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恶魔。但《女孩们》一书没有简单地做道德判断,而是以一个普通女孩的视角,连接起一个疯狂的世界。正常与疯狂,只有一步之遥;天使与魔鬼,也只是一线之隔。

故事以美国著名的“曼森家族”为原型。 “曼森家族”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邪教组织,领袖查尔斯-曼森一度是整个美国的噩梦,他指使手下的年轻女孩犯下震惊世界的连环杀人案。这个家族后来也成为无数书籍、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

艾玛·克莱因1989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临近嬉皮士文化的发源地旧金山市。她在关于“曼森家族”的流言蜚语中长大,但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这段“黑色传奇”。 “我听到的故事焦点总是在男人身上,而我总是对女人更好奇。”

《女孩们》精确地写出了少女的心理狀态和社会境遇,文字清新优美,故事情节惊心动魄。小说出版后畅销全美,占据了美国亚马逊小说畅销榜和《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的第一名,成为年轻人手头的必读之书,克莱因也成为权威奖项评选的“美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第一名。

书中,当成年伊薇向年少的女孩重新回忆这段往事时,女孩眼里闪现的不是恐惧,而是向往和崇拜。一切时过境迁,然而女孩们的境遇又似乎仟玄都没变。 “人们给予女孩们的生存空间是如此狭小。”艾玛-克莱因写道。或许,女孩们自立自强、寻找自我的道路依然很长很长。

阅读分享:青春是美好的。我们会用许多充满正能量的词语去修饰它,如无悔的青春、奋斗的青春、奉献的青春等。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青春也有很多不得不去面对的处境,如孤独、迷茫、叛逆等。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是将要翱翔天际的青鸟,羽翼经不起风雨的侵袭。她们很容易折翼,很容易迷失方向。一次的折翼,一次的迷失,可能需要她们用一生去救赎。关注青春期的女孩,让她们健康成长,远离陷阱,家长、学校、社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猜你喜欢

克莱因艾玛苏珊
伊夫·克莱因与他的蓝色秘密
艾玛打雪仗(下)
艾玛打雪仗(上)
从德布罗意波到克莱因-戈登方程
最高贵的导盲犬
艾玛·罗伯茨:“星二代”起航
影像启示录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