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2018-10-27杨晓波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8年4期
末 初 /文 杨晓波 /图
清明到,子孙孝,上坟扫墓祭祖先;春光好,去踏青,风筝飞得高又远。
风俗
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气候转暖,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清明变成祭祖的节日和寒食节有关。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习俗主要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祖先等。宋元之后,清明节逐渐融合了寒食节,祭祖扫墓、吃青团、放风筝、踏青等风俗活动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踏青是清明节的主要风俗之一,因此,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
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在外。有一回,他又累又饿,附近也找不到半点吃的,忠臣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要重赏介子推,介子推却带着母亲隐居到山上,避而不见。为了逼介子推出来,晋文公令人放火烧山。火熄后,人们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后悔莫及,为纪念介子推,他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吃冷食。
想知道更多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吗?扫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节日传说”,精彩故事不断!
扫描二维码,回复“问卷调查”,填写《幽默大师·漫话国学》的读者问卷并提交。我们每月随机抽取10位幸运读者送上精美礼品,赶快拿起手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