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写“第一次”

2018-10-27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第一次波折倒油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骑车、第一次打球、第一次……“第一次”总是让我们印象深刻,写成作文的话既有趣又有意义。那么,如何写好“第一次”呢?本期的作文大变身,我们将请张素卿老师来给大家讲讲。

张素卿泉州市骨干教师,名班主任。长期致力于作文教学与学生阅读指导研究,多次进行关于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优异成绩。作文导师团资深指导教师,已出版若干本作文指导书,是《少儿智力开发报》《少年作家》《快乐日记》等刊物的常约作家、专栏作家。

原文

我的第一次炒菜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五(2)班 路京卓/文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在寒假里学炒菜。

去掉“我的”二字,更显精练。

开门见山,点明事件,呼应题目,“学”意味着是第一次。

我想炒鸡蛋给爸爸吃,就向妈妈请教。妈妈告诉我方法后,就离开了厨房。我按照妈妈的指示,拿起一个鸡蛋,轻轻地往碗沿上一磕,“咔嚓”,蛋壳裂开了一条缝。我双手一掰,蛋清和蛋白就流到了碗里。“这也不是很难啊!”我心里暗暗自喜。接下来,我把锅烤干,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倒油。“哧啦”一声,油迸出了许多“小火花”。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火花”就溅到我身上了。“啊!”我大叫一声,吓得一蹦三尺高,赶紧远离了油锅。“哧啦、哧啦”,油锅里的声音刺激着我的耳朵。渐渐地,声音变小了,我小心翼翼地向油锅走去。一看没事了,我就往锅里倒入事先打好的鸡蛋。“哗——啦——”,一听到声音,我条件反射一般,拼命往后跑去。“咦,怎么没有油点爆出来?”我走进一看,鸡蛋已经凝固了,边缘冒出了几个小泡泡。唉,我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第一次”,意味着不懂,不懂就需要请教。但请教不是重点,因此略写。

建议:1.“第一次”要写得精彩,重在写出波折来。油花溅到身上,声音很可怕,这是波折,但太简略,应放大。2.一波三折才能显出第一次炒菜的不容易,没有那么多波折怎么办?——心里想出波折来!

我开始翻炒起来。随着鸡蛋慢慢变成金黄色,一股香味飘了出来——鸡蛋炒好啦!

我兴奋地把鸡蛋端上餐桌。“哐当——”我惊恐地看向身后,原来只是锅铲掉到了地上。妈妈批评我:“这么毛毛糙糙的,能不能小心点!”我吐了吐舌头。

爸爸尝了一口,赞叹道:“味道还真不错!”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结尾用“品尝+感受”的方法点明第一次学炒菜的结果,不错。但初次体验,除了高兴以外,应该有更多的体会。这样不仅更具体,还能提升主题。

初评:第一次炒菜与熟练炒菜相比,肯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路京卓同学的“第一次炒菜”,写出了“开始觉得容易,后来觉得很难”的不同心理体验,还写出了炒菜过程中的波折。这样的波折,既有真的波折——油溅到身上,又有“假”的波折——被鸡蛋刚入锅的声音吓坏。这样的体验,既突显出了“第一次”时的挫折,也让文章有了一波三折的情节。

但文章要吸引人,还可以做得更好些。比如:

1.多分段,让文章更有条理。如果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就会像走进一间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房间一样,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假如要在房间里寻找一样东西,也会比较容易些。因此,文章的段落要体现逻辑性,一个段落就讲一个意思。这样,读者阅读与理解不会感到累,就会喜欢上你的文章。

2.抓线索,以心理描写为线。本文小作者能细细体会自己第一次炒菜的心情,如果以心情为线索,文章的思路自然就会清晰。从全文看,作者的心理是这样的:觉得不难——感到害怕——有惊无险——非常高兴。当然,还可再增加一样:得到启发。

3.加细节,让形象更丰满。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时发生与接连成串的。如果能体会这种同时与连续,添加上炒蛋时的细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就能让读者更容易感同身受,增加阅读的兴趣。

修改文

第一次炒菜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五(2)班 路京卓/文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在寒假里学炒菜。

我想炒鸡蛋给爸爸吃,就向妈妈请教。妈妈告诉我方法后,就离开了厨房。我按照妈妈的指示,拿起一个鸡蛋,轻轻地往碗沿上一磕。“咔嚓”,蛋壳裂开了一条缝。我双手一掰,蛋清和蛋白就流到了碗里。“这也不是很难啊!”我心里暗暗自喜。

打鸡蛋,感觉不难。

打好鸡蛋后,我把锅放到了煤气灶上,空烧了一会儿。可是还没等锅完全烧干,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油瓶,往还滚着小水珠的锅里倒油。“哧啦”一声,油像调皮的孩子似的,迸出了许多“小火花”。没等我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小火花”已经溅到我身上了。“啊!”我大叫一声,吓得急忙往后跳。“哧啦,哧啦……”油锅里发出了可怕的声音。“油锅不会爆炸吧?”我惊悚地望着油锅,不由自主地倒退了几步,“炒个鸡蛋怎么会这样呢?太可怕了!”我忍不住想打退堂鼓。

倒油入锅,感到害怕。

一连串的动作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好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过了一会儿,声音变得越来越小了,“小火花”消失了!看来,危险已经解除!好吧,那我就坚持到底吧!我小心翼翼地向油锅走去。此时,油锅变得“风平浪静”了。我急忙往锅里倒入打好的鸡蛋。“哗——啦——”声音不大,却再次吓到了我。我条件反射一般,身体绷紧,迅速向后撤退,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我在远处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油锅——怎么没有油点爆出来?我小心地伸长脖子往锅里望——原来,鸡蛋已经凝固了,边缘还冒出了几个小泡泡。还好,只是一场虚惊!唉,我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警报”解除以后,我开始大刀阔斧地翻炒起来。随着鸡蛋慢慢变成金黄色,一股香味飘了出来,大功告成!

倒入鸡蛋,有惊无险。

动作、心理交替,生动再现;

拟声词,俗语引用,生动形象。

我兴奋地把鸡蛋端上餐桌。“哐当——”又是什么声音?我惊恐地往后看——原来只是锅铲掉到地上了。妈妈在一旁批评我:“这么毛毛糙糙的,能不能小心点!”我吐了吐舌头。爸爸尝了一口,赞叹道:“味道还真不错!”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得到夸奖,如喝甜蜜。

平时看妈妈炒鸡蛋那么轻松,轮到我自己,居然出了这么多岔子,这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啊!不亲身经历,不知其中的滋味哦!

与妈妈炒蛋对比,得到启发。

点评:如何写好“第一次”呢?在这里,素卿老师送给大家三个写作锦囊。

锦囊一:用心体会,以心为线。做惯了的事,不用思考,也能做好。比如吃菜的过程:眼前有菜—抓起筷子—往嘴一送—咀嚼几下—赞一声好吃。我们绝不会去想:我怎么拿筷子?怎么夹菜?怎么吃菜?但是,第一次拿筷子的时候,心里就会发憷(chù):这么两根细细的棍子,怎么可能用来吃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不明白它怎么就不听我指挥?好不容易往嘴里送了一片菜叶,定会为这小小的成功欣喜若狂,全然不顾动作有多笨拙。因此,要写好“第一次”,最重要的是用心体会做事时的心理,以心理变化为线索,串起全文。

锦囊二:突显挫折,一波三折。第一次做事,不可能顺利;如果顺利,就不是第一次。因此,写作文时,要把遇到的不顺利写出来,这些不顺利就是挫折。如果挫折还不止一处,那就是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能把文章写得一波三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就是成功。别忘了,如果没遇到那么多挫折,就要想出挫折来!“会不会……”“要是……”想出困难,就会害怕;有了害怕,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写出来,同样精彩!

锦囊三:回忆过程,细致描写。文章靠什么打动人?细节!“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倒油”,这句话没有细节;“没等锅完全烧干,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油瓶,往还滚着小水珠的锅里倒油”,这样细节就被写出来了。只要细细回忆,用心观察,就能把事物的“形、声、色”一一再现,就能把一个动作转变成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样样具备,达到电影分镜头一样的效果。

猜你喜欢

第一次波折倒油
高山雪峰历险记·(第4章)波折重重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油桶和油各多少
爱的波折
怎样煎鱼不粘锅
『倒油穿眼』的启示
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