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不顾身

2018-10-27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李陵气节汉武帝

在汉武帝时,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名叫李陵。他骁勇善战,擅长骑马射箭,又懂兵法,当时很受汉武帝和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不料,后来匈奴突然入侵,朝廷派李陵前去抵抗。李陵只带了五千兵马,虽然他作战英勇,但怎能以一当十,去抵抗匈奴数万兵马呢?最终李陵寡不敌众,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生气。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是当时少有的一位有气节的人。他说:“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意思是说:我看李陵的为人,是我们国家里有气节的。他孝顺父母,遵守信用,对钱财的处理很廉洁,待人接物讲义气,尊卑长幼能以礼相待,对下人也很尊重,还常常想着国家的急难,勇往直前,以身报国。

后来,人们就把这段话中的“奋不顾身”引申为成语,比喻奋勇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也用来形容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成语听写大会

骁勇善战

【成语解释】骁勇,勇猛。勇猛而又善于作战。

【成语例句】在抗洪第一站,武警官兵个个骁勇善战,不甘示弱。

以一当十

【成语解释】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形容作战勇猛。

【成语例句】我作战以一当十,立下赫赫战功,却换得如此结局。

一代史公司马迁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 梁 杰/文

在成语故事《奋不顾身》中,李陵被迫投降匈奴,朝中大臣和汉武帝都非常生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是一个有勇气、有气节的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迁能站出来公平、公正地评价李陵,这样的勇气实在让人钦佩。

其实,司马迁能不顾自身安危,勇于直言,跟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司马迁出生在史学世家,家中历代先人多担任太史令一职。传说太史令这个职位从夏代末就已设立,虽然这个职位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司马迁认为,修史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司马迁很小的时候,便在父亲的指导下认字、读书。到了十岁的时候,他已经博览群书。长大之后,司马迁听从父命,一个人远离故土,用脚步丈量着河山。他西出古塞,南到湘江,北渡长江,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进行了最好的实践。在游历的过程中,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这也为他后来撰写《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迁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子承父职担任了朝廷的太史令。同时,司马迁也时刻不忘父亲的遗愿,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记述历史。

在“李陵事件”中,司马迁未迎合皇帝,反为李陵辩护,被皇帝处以腐刑。这是多么不幸而又耻辱的遭遇啊!可对司马迁而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不管旁人的冷嘲热讽,凭借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十余年后,伟大的《史记》诞生了。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真是令人惊叹!

猜你喜欢

李陵气节汉武帝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朔风又起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奋不顾身
竹外疏花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关于“气节”
树为何名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