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10-26宋歌
宋歌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朗读、品悟课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本设计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不论是生字词的学习,还是王勃才气的感悟,都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组织交流。将读作为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划分为2课时。
关键词:少年 王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并练习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起,缘起一份“才气”
师: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古至今,有多少名人志士从小就崭露头角。今天,就让我们继续了解这位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1.听词语的解释,然后写出这个词
胸有成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本文用来形容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笔走如飞:指写文章速度很快。
拍案叫绝: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2.根据课件提示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阎都督听说王勃很有,便邀请他参加在举行的宴会。王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文《 》。
二、承,展露一份“才情”
师:少年王勃的“才气”到底有多大?无疑在我们心中都有了不同的答案。接下来请看小组合作要求:
课件出示: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2.小组合作探讨: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王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预设第三自然段:
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缩小你的视角,你的目光一定会被某个词语紧紧地吸引,请谈谈你的发现。(备注:“凝望”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王勃已经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深深吸引了,这迷人的秋景正是下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的景象。)从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受去读?
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看图片配音乐再试背
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一只野鸭正落日的余晖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
师:这段描写秋景的美运用现代文的手法一共用了44字,可是在14岁少年王勃的笔下仅仅用了14个字十分凝炼传神,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能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一下这句诗的含义?
“秋水”“长天”是静态的景物描写,而“落霞”“孤鹜”是动态的景物描写。它往往是在一种情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景物,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情境和景物的和谐统一。我们把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动静结合”。
三、转,撰写一篇“名文”
预设第四自然段: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备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王勃选择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这四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把滕王阁外赣江“水天一色,孤鹜飞翔”的壮观、秀美的景色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秋水”“长天”是静景,“落霞”“孤鹜”是动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人感受到秋的宁静、壮美与深远。)
师:王勃边看边想,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表现了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特点。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少年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后生可畏 笔下生花 力透纸背)
课件出示:王勃才华早露,自幼聪颖。九岁对颜师古《汉书注》纠正错误,并撰《指瑕》十卷。十二岁到长安向名医曹元学习《周易章句》、《黄帝素问难经》。杨炯称他“居难则易,在塞则通;于术无所滞,于辞无所假”。
出示《滕王阁序》全文,播放微课解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成滕王阁,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重阳节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请,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展示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在座的宾客作《滕王阁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只是路过南昌不知道此事,一个十四岁的青年小辈,没有推辞,写起序来。
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内堂后,叫下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南昌原为旧时的郡,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谁人不会。”下人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意思是天空正值翼星、轸星分开,地域紧接衡州、江州两处],阎公道“此故事也”[只不过是一些旧事,大家都知道的事]。下人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意思是三江为衣襟五湖做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东瓯],阎公 “沉吟不语”。下人又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喜”,说:“此子视我为知音”。下人再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听罢“以手拍案”,说:“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垂不朽!”)
师:听了刚才的介绍,难怪都督会称赞他是“奇才”。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奇才!真是奇才!
人才!真是人才!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人才吗?看看这两句话,可以把“奇才”更改为“人才”吗?
板书: 9 少年王勃
胸有成竹 才气彰显
文思如泉 名文流傳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