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8-10-26尹明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

尹明华

摘 要:语言是人类实现交流与对话的基本工具。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特别是语文的教学,它贯穿于我们整个学生生涯,对语言的要求更为严格。一方面,语文根植于我们历史传统深处,普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另一方面,它作为中国人民的母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日常交流、表达情感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掌握深厚的文学功底、拥有诗意饱满的语言艺术,才能真正地打动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深厚的兴趣,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算真正合格地完成了语文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日常交流 表达情感 诗意饱满 语言艺术

引言

语文这一学科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诗意的美学创造。它以中国母语为基础,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不仅国内对语文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国外也在争相开办“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全球范围内刮起的“汉语热”的大潮,标志着中国的伟大复兴。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新一代老师队伍的重要考验。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掌握一种幽默、简练、生动、明快、丰富多彩、富有感召力的教学语言,就是拥有了一件所向披靡的武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倾囊相授之外,更要用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炽热纯净的精神引导学生,用深邃明晰的哲理教育学生。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的教授对象,他们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论,价值观的构建尚不健全。可以说,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感染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迅速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语文高度的重视,指导学生树立正確、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

一、语言的情绪感染

语文学科的语言具有审美性,所以文学语言总是充满话语蕴藉,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学生们需要从文学语言中领略生活、品味人生,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和教育性,从而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首先,普通话普及是基础。使用普通话可以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更和谐;其次,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师再进行实体教学中,一定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情感、不同内容的文章而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比如,抒情文的深情、说明文的庄重、叙事文的沉稳、议论文的明晰,语言的抑扬顿挫,感情的充盈饱满,都在默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建设和实际行动。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口若悬河,对讲课内容和情感主题娓娓道来,最大限度地充实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从语言中认识到老师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使用真挚优美的语言诉说文章的主题与目的,举出生活上的小细节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懂得文中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如:《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中,母亲总是“迁就”任性、烦躁的儿子。教师便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举出更多描写母子亲情的诗句、文章等等,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用最质朴的语言感染学生。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文艺和诗意的,教师在用理性思维梳理教学目标和框架后,必须使用感性思维去组织朴实无华的语言,字斟句酌,使之成为一门优美的语言艺术,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语言的哲理启发

语言是抽象的,它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特别是隶属表意文字的汉字。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学科的特殊性,发挥它的长处,凸显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地位。高中生在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积淀后,其阅读理解、语言组织、文字表达等各方面日渐成熟,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再像过去的语文教学一样单薄,而必须从学生思想和心理出发,挖掘隐藏于课本内容之中的深刻内涵和哲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寻找共鸣,最后由老师升华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健全性的人格。如在讲到《药》这篇文章时,教师应结合其他类似的作品与之对照,他并不是仅仅在批判黑暗的社会,或是讴歌不畏牺牲的革命者,而是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只有彻底消除旧中国时期民众的骨子里的奴性,革命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才会有希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求我们解读课文,更要求我们去发掘人性本质,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需要老师自身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涵养,更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良好的语文教学。[2]

三、语言的精神引导

语文既然要求对文学进行审美性的认知,语言之中就必须包含情感,而情感的价值取向便是真、善、美的追求。高中生在面对语文这一学科时,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而学习,更是通过对文章的认识,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不同时代的作家隔空“对话”,从而映照自身,提升自己的精神信仰,做一个更加健全和完整的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涉及内部精神层面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发掘和掌握,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语言的精神引导来实现,用自身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熔铸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比如在教授《老人与海》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感情充沛的语调让学生感知到此篇文章内部熔铸的炽烈的情感,结合古往今来的英雄事迹与之相互呼应,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更快地进入到文章情境中去,深刻体会老人身上那种坚毅、刚强的品质,从而填充或重塑自己的性格。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优美的文章,掌握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积累了更多文学知识,而且接受了优秀思想的洗礼。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和实际价值。[3]

结语

叶圣陶曾说:“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言的情绪感染、哲理启发和精神引导,对语文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的感染力、穿透力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它赋予了语文长远、持久的生命力。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提高自己的口才,培养自己的讲课风格和语言艺术,把丰富的内容和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总之,我们一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独具特色、恰如其分的语言艺术实现多彩、成功的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田贵远.提高语文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上),2014:34.

[2]陈国瑞.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6-27.

[3]张进.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2014(12):218-218.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析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探讨
浅谈新闻记者采访的语言艺术和规范
浅谈面谈访问式的市场调查方法的语言艺术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刍议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