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轮滑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产生及消除途径
2018-10-26李立超
李立超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育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改变。尤其高校体育也在此背景下增添许多项目,其中轮滑就是一项集技巧、趣味、娱乐、竞技、健身等于一体且受到大学生喜爱的运动。该运动还能增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功能,进而也受到除学生群体之外的体育运动者喜爱。然而在高校轮滑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多和教师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各方面有关,对此,本文则根据学生畏惧心理提出相应的消除途径,望给予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校 轮滑教学 学生 畏惧心理 产生因素 消除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174-02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目前高校轮滑教学中很多学生因各种因素产生心理障碍,通过分析学生畏惧心理成因得知,大部分学生对于轮滑教学产生畏惧心理多和学生身体素质、人格特征、焦虑水平以及教师业务能力等各方面有着紧密联系,不仅影响轮滑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重要会导致学生轮滑技术动作变形,无法独立完成轮滑练习,严重还会导致各种意外伤害,使轮滑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因而需要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畏惧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消除途径,从而更好地保证轮滑教学顺利开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以提升。
1 高校轮滑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产生
1.1 学生身体素质薄弱
无论参与哪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相应的身体素质作为完成动作的基础,当学生怀疑自身身体无法达到完成教学动作要求时则因畏惧心理而不敢完成动作。例如在学习“平地花式轮滑单脚S”教学时需要学生单脚着地并向前滑行,部分学生因腿部力量较差,担心抬起一只脚后会出现因无法稳定而摔倒受伤,因畏惧心理而不敢抬脚,自然无法练习教师传授的技术动作。
1.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无论在轮滑教学还是其他教学都会受教学方式影响,因而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如果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符学生实际情况,极易会促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降低其参与轮滑教学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跳跃障碍物时,没有在学生练习两旁设置保护人员或人员位置安排不当,不仅会使学生出现摔倒情况,最重要会因此产生畏惧心理。
1.3 学生意志薄弱害羞
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能力方面都不如其他人,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较易受到打击,从而情绪越来越消沉。尤其在学习轮滑运动时,更应无法掌握技术而频发失败,长期以往就会此项运动自暴自弃。再加上部分学生较为害羞内向,不敢在众多人面前演示动作,一旦摔倒后则会因怀疑自身技术而产生自卑心理。
1.4 教学环境不符规格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良好教学环境是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主要途径。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也能从心理层面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鼓舞其斗志。是然而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置单独轮滑场地,学生会在校园内行人道、田径场、篮球场等学习轮滑,不仅会增加教学危险性,学生也极易产生畏惧心理。再加上部分学校因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要求学生佩带相应的轮滑保护装置,加剧学生不安心理状态。
2 消除高校轮滑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途径
2.1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毫无疑问,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促使其有效掌握轮滑技术的基础,从学生刚接触轮滑运动时就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每次课程都应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身体特质选择集体锻炼或分层锻炼,使不同身体素质学生均能得到提升。在完成课堂练习后也应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下练习内容且经常抽查。体育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内容和高难度技术动作信心。在此过程中也凸显紧抓基本技能练习重要性,避免学生在不具备相应身体素质情况下片面追求脱离实际情况且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练习部分复杂动作增强其身体协调能力,或运用橡皮筋等外界物体对学生身体施加外力,从而达到增加学生腿部或踝关节力量目的。
2.2 优化轮滑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课程的實践性较强,再加上轮滑课程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组织难度偏大,对此小时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开展轮滑课之前应充分掌握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情况和性格等,严禁采用笼统的教学方式。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不断总结课堂问题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一般轮滑室内课程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然而体育课程总目标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仅达到强身健体目标,也能强化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在实际轮滑教学中,需要教师采取各种保护手段并在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脚尖、脚跟向前滑行动作时,为了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可以在其两侧设置保护者,避免学生摔倒。而在练习跳跃障碍物时则应在物体两旁设置两名保护者,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2.3 培养学生顽强心理
高校在增加部分研究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课程可较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竞争意识,进而锻炼学生抗压能力。借助相关案例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轮滑学习。而教师也应从施教者转为启悟者和倾听者,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轮滑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技术训练,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定型和提升,在此过程中避免会经历较多困难。此时教师则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借助特殊教学环境和特定教学内容开展轮滑教学,要求学生在跌倒后迅速爬起继续练习,也可指导学生运用自我暗示方式振奋精神和增强自信心,从而在轮滑运动中树立敢于拼搏和为达目标而坚持奋斗的信念。
2.4 改善轮滑教学环境
场地是高校开展轮滑运动基础组成,虽然场地作为客观条件存在无法对其改变,然而也能趋利避害,尽可能将场地对学生造成的畏惧心理降至最低程度。例如可以在光滑的地面上练习刹车,粗糙地面阻力会影响技术动作发挥且较易出现摔倒情况。还可在有弯道的地方多联系前后压步或转弯,在人流量集中的区域练习原地动作,尽可能避免速滑联系,因为学生在人多的地方担心撞到行人而控制动作。如果练习场地存在较多的随时可提前对其清理,有时一块小石头也会影响训练质量,同时在障碍物较多区域设置显著提醒标志,提醒学生完事小心谨慎。
3 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在轮滑学习中往往会因各种因素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无疑影响轮滑教学完成效果。体育教师应科学分析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消除途径。与此同时坚持实事求和因人而异原则,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渡过心理畏惧阶段,以良好的状态学习轮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使轮滑教学真正发挥强身健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秋南.对速度轮滑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6(18):114.
[2] 厉中山.普通高校学生轮滑厌学心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 32(20):134-135.
[3] 吴王平.山西省高校轮滑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以运城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 2017(3):90-91.
[4] 冯超.对高校轮滑教学中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7(12):91-92.
[5] 杨譞,李迪.沈阳市普通高校轮滑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4):22-26.
[6] 陈思平,刘键,欧阳睿娟.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16(1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