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26司小军
司小军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086—01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使学生打开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提升,甚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只是肤浅地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讲得越多,学生掌握得就越好,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偏差。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提问,很少对学生进行启发,甚至还有的教师把提问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提并论,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使得教师提出的问题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过分重视学生成绩。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许多数学教师对于学生上一堂课中无法理解的知识没有正确引导,直接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从而出现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二、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转变理念很重要,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是一个“导演”,要明确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做好教学的计划,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同时还要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点、线、圆的内容,就可以从现实已有的案例出发,去讲解相关的内容。可以举例一些拱桥讲解半径的问题,利用亭子的地基讲解多边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式教学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并且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首先,提出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具有启发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其次,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提出问题的时间应该成熟,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体会成功的乐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改提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4.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关注优等生,对学困生关注较少。这种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然后就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学“探索直線平行的条件”时,刚开始导入该部分内容时,优等生可能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学困生理解一些数学原理还有一些难度,这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可以转换一种表达方式对该内容进行讲述。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