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的融合途径
2018-10-26连川
连川
摘 要:科学与人文进行有机结合,是新时期經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体育兼具科学特性与人文特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便于教师树立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教学理念,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得以科学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大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状及途径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大学体育 体育教学 科学特性 人文特性 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25-02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有效改善科学与人文相独立的现状,促使新时期的学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大学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1.1 大学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第一,大学体育课程构建的重要因素是自然学科,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第二,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自然性与技术性,这与严谨的科学不谋而合,具有一致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体育是一门偏向于实践性的学科,对人体机能的训练达到锻炼学生身心的积极作用,这充分体现体育教育的技术性。另一方面,体育训练的内容与负荷量,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设置的,这彰显出体育教育的自然性。这两种特性进行有效结合,构成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第三,从现代体育训练与体育竞争方面而言,除了在运动员、训练对象有区别之外,还与训练方法、训练项目、器材与测试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内容与现代科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
1.2 大学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第一,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学科性质层面,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训练过程,还包含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团结协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意志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体育教育的人文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活动,学生需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效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第三,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频率与时间,借助各种运动规则的影响和制约,对学生形成道德约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社会化”。
2 大学体育教学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现状
2.1 难以掌握人文教育的重点
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就思想道德层面而言,当代大学生思想前卫,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追求。但这个时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时代变化剧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两极化趋势,总结出来是:个体意识强、集体观念薄弱;创新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感薄弱;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从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育现状而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难以掌握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没有兼顾学生的思想变化过程,这显然与高等体育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不符。
2.2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系统
大学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层面的教育,其中可细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理想因素,即传输给学生一定的道德规范知识,促使学生能够道德理性地认识事物、批判事物;另一方面是包含意志品质、情感道德、信念、价值观念等在内的非理性因素。纵观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穿插少量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内容,没有足够重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甚至是不注重总结人文与科学教育的内容与经验。因此在我国当代的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科学与人文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2.3 难以兼顾学生的道德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应从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要尊重学生自觉、资源的选择,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将其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结合。但是当前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大部分教学内容依旧是传统的体育知识,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更遑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大学体育教学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途径
3.1 构建科学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
为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中科学与人文进行有效融合,首先应确立和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需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时,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充分体现出体育教育对学生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设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时,需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更新已有的、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体育教育的深层内涵。第三,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确定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总之,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应由传统的“单一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注重大学体育教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3.2 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人文环境
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迅速,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应意识到教育、科学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围,多宣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人文知识成为学生日常接触的基础内容。促使学生在这种精神浓郁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另外,教师需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文化知识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譬如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定期邀请一些学者进行讲座;教师可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开展积极健康、有内容、有深度的文化生活,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技能与文化、最终实现知识与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
3.3 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进行人文教育,其必要前提是教师需具备优良的综合素养,不仅是科学素质,还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大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能力、教学艺术、肢体语言以及道德品质在无形中引导着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水平、人格魅力等都是其人文素质的具体表现,这些内容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为此,体育教师需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活动,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教育经验,增长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用自己的言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 结语
大学体育教师需充分考虑当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思维波动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要强健学生的体魄,还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此最大化地发挥大学体育教学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念.大学体育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相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3):121,123.
[2] 于志华,余诚,柯茜.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师,2014(2):39-40.
[3] 王深波.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时代教育,2011(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