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中地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
2018-10-26郑佳淇由文华
郑佳淇 由文华
摘 要:网球赛事的落户和网球运动的普及,促进了网球中心的建设。论文以网球中心标识的内涵为切入点,以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中文化要素的选择为基础,系统论述了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中地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以杨凌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其地域文化设计要素和体育文化设计要素,进行设计要素的提炼和化形、融合,并体现于具体设计中。突出了网球中心标识的唯一性和特征性,使其成为体育文化和地域文化传播的载体,为今后体育中心标识设计提供了路径选择与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 体育文化 网球中心标识 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244-05
李娜在法网和澳网上的登顶封后,使中国网球项目摆脱了贵族运动的桎梏,渐渐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项家喻户晓的运动。人们对网球运动的赤忱之心,最终将落实在体育场馆的基本硬件条件上;落实于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2025年人均场地2m2的刚性目标的实现中;落实在区县级体育场馆建设上。随着中网、上海大师杯、武汉公开赛、天津公开赛等不同赛事的相继落户,以及国内业余网球公开赛的良性发展,网球培训的如火如荼,使各地区网球中心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网球场地等硬件设施缺失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忽视配套设施的设计。如何在建设过程中,除提供竞赛场地、看台坐席之外,提升体育的隐性服务质量,强调标识导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突出标识设计中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使网球中心标识具有唯一性和特征性,迫在眉睫。
1 网球中心标识的内涵
1.1 标识的意义
人们生活在信息繁杂的环境里,标识是提供信息必需的线索。在体育场馆中,系统、专业的标识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的开发和体育场馆参观游览活动的开展,推进场馆品牌的经营。我国体育标识系统发展受到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生搬硬套的使用相同的格式,使传统文化丧失独特魅力,失去体育文化的活力与内涵,城市体育环境趋同。
网球中心标识存在于体育场馆的入口处、总平面图、体育场馆内外各个空间的起承转合处,使网球中心整体通过独具特色的标识串联起来。标识除了基础的指向性、实用性之外,需切实发挥网球中心标识的文化传播属性,使人们对于标识的出现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标识的文化传播价值
标识为体育场馆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作为城市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标识系统可加强城市形象:相同地域文化内,一脉相承的体育标识可以使人们产生文化的共鸣。如在古城西安,大多数体育场馆的标识多采用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墙、秦汉唐文化元素,极佳地使整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形成独树一帜且完整的体系。
网球中心标识提供网球场馆信息推介功能的同时解读运动空间。作为网球文化的延續,标识凸显网球运动本身,将网球文化,淬炼出易于人们接受的具有传播价值的元素,通过网球中心体育标识的“文化符号化”的不断发展,丰富标识文化自身内涵及传播范围。
2 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中文化要素的选择
2.1 文化要素的类型
文化要素是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且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根据文化“三层次”理论,网球中心标识设计的文化要素分为三部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器物层面”即为标识的表现形式、材质,“制度层面”为标识的规格、使用要求,“观念层面”则为标识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见图1)。
现阶段网球中心标识文化的“器物层面”已初具雏形,但仍然摆脱不了与其他公共建筑标识的相仿,故构建相应的“制度层面”和深入人心的“观念层面”才能使网球文化和谐发展。将“器物层面”的“形”制度层面的“神”上升到“观念层面”的“意”,网球中心标识的文化价值折射出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让大众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网球文化的魅力。
2.2 文化要素的选择依据
2.2.1 基于功能主义的文化要素选择
网球中心的标识,首先满足标识的功能,具有直观的指向性与言简意赅的标志性。文化要素的选择,可在网球四大公开赛等赛事景观元素、网球自身元素中提取出能明确场馆内部流线的指示性符号,保证竞赛的正常开展的同时兼顾竞技性、观赏性。
2.2.2 基于实用主义的文化要素选择
实用是立足之本。据被调查的15~25岁的年轻人反映,网球是他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 。网球文化的大众性使得网球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考虑人性化、智能化的满足受众面的需求。注重细节设计,保证老弱病残人群也能舒适的使用和辨别。
2.2.3 基于美观主义的文化要素选择
标识设计作为设计的一种,形态的美感以及整体旋律的和谐必不可少。在一个优良的设计中,满足人们的审美首当其冲,所以在文化元素选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网球标识的形状、材质、颜色的搭配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3 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中地域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
3.1 形态
标识设计在进行文化元素提取的时候,使用地域文化或体育文化元素的形状和结构;抓住这些文化元素的主要特征,把这种特征通过一些抽象的符号和简化的点表达出来;取精去繁,把从地域文化与体育文化中提取的元素进行提炼、融合、概括(见图2)。
3.2 意向
采用艺术手法对文化元素进行创造,对于网球标识中文化融合的过程也同样适用。网球中心标识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简单的图形同网球赛事、体育文化、体育名人名事、农业发展等具象的事物进行结合,从而将标识赋予一种神似、写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更加清楚的表达景观的内涵。
3.3 创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除了对古典优秀文化的继承之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杨凌极具高科技农业城市特色,可从城市中提炼出色彩、农作物、耕种收割成熟的过程可作为抽象的元素,从网球中则可选择网球的弹射的轨迹、球场、球拍等。将二者融合,抽象出颜色、图案、人物动作剪影等运用于网球中心标识设计中。传统农业文化、网球赛事与国外优秀设计手法相互结合与应用,结合到具有现代极简主义的网球标识设计中。
4 杨凌网球中心标识设计
4.1 杨凌网球中心分析
4.1.1 地域文化分析
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气候宜人,水文条件优渥,交通便捷。兼具陕西特有的西北文化之厚重端庄以及陕南清逸俊雅的小镇文化;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具有农耕文明的历史感与使命感;随着近年来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发展,“体验式”农业日渐成为杨凌高新科技品牌和农业高新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使得杨凌地域文化的复杂性,更具包容性。
4.1.2 体育文化分析
杨凌大力发展网球赛事、注重网球文化的传播。杨凌“农科城杯”网球邀请赛已成为当地的知名赛事,NIKE全国网球青少年排名赛U16第11-12站、U12第6站分别于2015年在陕西杨凌青少年网球学校举行。当地的网球场馆的发展为网球标识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青少年网球学校的建立、杨凌网球中心的兴建说明了杨凌的网球文化作为一种体育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4.1.3 周边环境分析
杨凌网球中心位于滨河西路南侧,网球中心南侧为杨凌水运中心。详见网球中心平面图(见图3)。网球中心用地比较完整,基地平坦。体育建筑包括一个比赛用网球场、400m标准田径场、四片室内网球场、14片室外网球场(见图4)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
4.2 网球中心标识设计元素提取
4.2.1 总体设计思想
杨凌区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高新区,网球中心的标识整体的主题“生机、生长、生态”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1)生机——以网球运动跃动的活力为体育主题。
(2)生长——以杨凌独特的农耕文化为背景。
(3)生态——注重与周围环境共生。
(4)细部设计凸显当地民俗文化,运用剪纸、彩陶等传统元素。
(5)满足网球中心建设的目的,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4.2.2 地域文化设计元素
作为网球中心标识设计,首先要满足体育功能;其次要体现体育精神以及当地的民俗特色;确保整个网球中心风格统一。总体定位满足功能、实用、美观三方面基本要求,要充分体现体育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
(1)整体上:开放的、跃动的体育风格。
(2)布局上:灵动的、和谐的大众风格。
(3)細节上: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4)局部上:精粹的、兼容的通俗风格。
4.2.3 具体元素选型:
(1)民俗:杨凌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有着关中地区特有的民俗特色,包括:民间匠人制作的农民画、彩陶、泥塑、剪纸,木版画(见图5);久经传唱的秦腔;具有鲜明旅游特色仿秦兵马俑、铜车马等。由于杨凌农高会的盛况,历届农高会上展示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手工艺品(见图6),网球中心标识设计选用剪纸与麦穗作为具体的元素选择,尤为凸显当地民俗文化且与网球中心的主网球馆设计元素相同。
(2)融合:将厚重端庄与清逸俊雅相融合、将农耕文明与高科技体验农业融合。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合,将当地的“体验式”农业与“参与式”体育精神结合。立足人们生存的源泉——农业,辅以运动,健康,成功定位杨凌网球中心标识设计。
4.2.4 体育文化设计元素
(1)体育文化总体定位。现代网球文化保留了古代网球文化的传统,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体育文化元素可以从网球文化中提取,从球拍、球的形状与网球相关的器材设施中提取。
(2)艺术与思想定位。以形式美体现网球运动的思想性和精神面貌。整体从网球拍、网球中提取跃动的弧线元素,以简约、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细节上以圆形作为背景突出的体育元素,体现出独特的网球文化特色及装饰效果,突出网球标识的装饰性、观赏性和时代性。
4.2.5 体育文化设计元素与地域文化设计元素融合
网球中心标识立足使用功能的同时,网球中心标识的形式、空间、符号、色彩等方面体现文化特色。通过不同特点的表现形式,让使用者可以很容易解读当地的文化特点,增加标识导视系统的亲和力。
标识logo设计以当地的农业特征和网球文化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体验式”农业与网球体育“参与性”,logo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于麦穗与网球拍、网球的整合,同时运用传统民俗——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和谐相处(见图7)。
(1)简约风格,现代时尚。标识提倡极简主义,讲求写意的手法,第一个通过麦穗的抽象化形、实体网球拍与网球的对比,一虚一实,分清主次,又具视觉冲击感;第二个通过两个元素的一大一小,突出主体。
(2)色彩沉稳,农耕精神。将代表泥土颜色的深棕色运用于第一个标识logo设计中,同时标识整体以一个发散的形式,突出“生长”,向大众传递网球文化、体育精神、友谊传递的新舞台;第二个从网球场地与网球的颜色中提取,蓝色、绿色、黄色也是更具生态的颜色。
(3)以形化意,民俗文化。logo提取杨凌的大写字母“Y、L”并变形,化出网球拍和网球的形状,弧线为表现形式,与网球运动过程中跃动的弧线与圆形不谋而合。两个标识通过传统剪纸的形式表达,镂空使得整体具有通透感。杨凌网球中心网球场的设计也运用剪纸作为设计元素,保持相同的设计元素使得整个环境和谐统一。
4.3 标识的细部设计
4.3.1 标识系统设计
(1)网球中心导向性标识。网球中心导向性标识在杨凌网球中心内指引各个方向,通向中心网球馆、室外田径场、室内网球场、室外网球练习场,在网球馆内指引至各个功能用房及看台的路线。
(2)网球中心定位性标识。网球中心里的定位性标识为杨凌网球中心的主入口标识、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定位标识、各场馆的入口标识、各个看台区域的标识、各功能房间的标识等。
(3)网球中心入场散场标识。入散场标识从观众休息厅开始,明确各个看台区域的位置,以引导性标识与确认性标识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流。
4.3.2 色彩定位
色彩是人们视觉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在标识设计中,色彩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方法 。每个体育场馆都有特殊的表示方法,颜色以及元素的使用是相同的,以棕色、绿色、蓝色(见图8)来表示农业与体育元素的融合,凸显“生机、生长、生态”的主题。
4.3.3 材料选择
标识景观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材质、肌理、色彩、造型的比例、尺度都会对它所标识的环境空间产生影响 。杨凌网球中心的整体风格为简约并具有现代特色的设计风格,由于木质的缺点为表面容易褪色和干裂,石质受风化影响,且与整体的风格不符。故选用不锈钢材质作为主要的材料选择(见图9)。
4.4 具体设计
4.4.1 网球中心导向性标识
导向性标识位于杨凌网球各个入口内侧,让人们在进入网球中心之后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将要去往的体育场馆有明确的方向。入口处导向性标识由支柱以及宣传板组成,宣传板主要由杨凌网球中心文字说明,方向指示箭头、文字组成。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纹饰为底,宣传板右侧、文字旁边为杨凌网球中心logo,颜色接近透明的底纹与logo背景相融合(见图10)。
4.4.2 网球中心定位性标识
定位性标识位于杨凌网球中心主入口外侧(见图11)东西南北主门内侧(见图12),对人们所在的位置进行明确的定位,同时,指示所能到达的方向。定位性标识主要由网球中心介绍、指示箭头、文字標识、网球中心logo组成。选用抽象而来的网球与网球球拍作为底纹,底纹形状为圆形与点,颜色为金黄,其中白色部分镂空,为了与logo以及中心网球馆的剪纸设计一脉相承,标识整体颜色主要选用湖蓝、天蓝、深棕、橙色、金黄。针对放置位置不同、尺度不同。
4.4.3 网球中心入场散场标识:
入散场标识网球中心室内室外结合布置,中心网球馆入口门厅、室内网球场作为人流集散及中转的中心是设置标识系统的最佳地点。入散场标识主要由文字介绍、指示箭头、底纹组成。整体风格与上述趋同,形成整体的体系。
5 结语
(1)杨凌网球中心标识设计生长于杨凌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将地域历史文化与现代体育网球融合,促成生机勃勃的“体验式”网球中心设计,寓意网球与杨凌这片土地共同生长。文化元素的融合是将体育文化—网球元素与杨凌的地域文化—农业元素,通过化形、抽象、化意、创新的过程,设计出网球中心的logo,用以标识出杨凌网球中心的区域特点和地域文化。
(2)注重生态元素的选择,对杨凌本地文化自我认知的过程,构筑现代飞速发展的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3)在立意与设计上,以杨凌的传统历史文脉和网球体育元素为标识设计的主要轴线,logo贯彻始终,具有整体系统性,运用特有的文化与艺术手法,通过网球中心标识的载体,将文脉延续起来。以此来提升杨凌网球中心的文化内涵,构建独具特色的网球文化中心。(题注:第十一届全国高校网球科研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军英,孙鹏.体育场馆标识系统设计[J].新建筑,2010(4):129-130.
[2] 梁高亮,刘轶.关于中国网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43):116-117.
[3] 徐健.地域文化在杨凌城市景观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陈立民.城市交通设施与导向标识设计[J].装饰,2006(6):111-112.
[5] 郭希铁.公共体育运动场所中的微观元素——标识景观[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