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模式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影响

2018-10-26刘妍玲邵奇胡铂

科技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景德镇教育模式

刘妍玲 邵奇 胡铂

摘 要:作为陶瓷艺术的圣地,景德镇既在陶瓷艺术和文化领域中独领风骚,也因此而影响着国内外陶瓷艺术发展风向,同时亦逐步形成了形制各异的陶瓷艺术教育模式。因主客观因素形成的差异化艺术教育决定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出现了显著的时代特征,佐证了教育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以教育助推陶瓷艺术的时代化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需要既植根基础,又放眼世界,走一条多元发展的优化创新之路。

关键词:景德镇 陶瓷艺术 教育模式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c)-0181-02

1 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模式发展概略

1.1 师徒传承制

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陶瓷艺术教育模式当属师徒传承制,这其中又分为有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前者是指陶瓷手工业者家族内部的代际传承,即直系亲属之间如父母与子女的师徒传承关系。后者则是手工业者吸收无亲缘关系的徒弟传授陶瓷技艺。

形成这种教育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陶瓷制造均以手工作坊形式存在。早期基本是家族式甚至家庭式手工制造,出于生活所需,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段对手工业者提出了“不贰事,不移官”的强制要求,也就是一代人从事陶瓷制造,其后代无论主观意愿如何,也必须从事同样的手工劳动。于是景德镇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家族式手工作坊,自然也就出现了父辈教育子辈式的陶瓷制造与艺术教育模式。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以一定程度后,由于市场对产品需求数量的剧增,需要有更大规模的手工工场才能支撑日益庞大的订单,此时的家族式师徒传承开始出现人员短缺的矛盾。于是,异姓人之间的师徒传承开始出现。师傅教育徒弟陶瓷手工技艺,徒弟出师后既可以成为工场的手工匠人,也可另起炉灶自行创业发展。

1.2 院校教育制

以院校方式出现的陶瓷艺术教育的萌芽出现在新旧社会政治制度激烈交锋的年代,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将灭亡时,景德镇开始诞生学校式教育的雏形。但传统师徒传承制教育因其对陶瓷产业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始终存在,且与院校教育制并行了相当长时间。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里,为了更好地延续景德镇陶瓷产业与艺术教育在代际间的传承,并引领和辅助现代化陶瓷生产与艺术教育形成更加精益和完善的规格模式,景德镇众多陶瓷生产单位与教育机构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引进民间巧匠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更加侧重院校教育制,无论专业设置亦或教育教育格局都在快速朝着规模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推进。既有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陶瓷职业教育,也有本科、硕士、博士的陶瓷艺术专业高等教育。

2 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模式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影响

2.1 师徒传承制的影响

师徒传承制在景德镇上千年陶瓷艺术教育传承中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这种侧重于培养实用型手工劳动者的教育形式具有低门槛、见效快、直接实现代际间传承的良好作用,非常有利于延续和保持传统艺术风格与内容不散失、不遗落。尤其是非血缘关系的师徒间传承更助推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工作者在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不仅促使景德镇陶瓷在类型、形制、色彩诸多环节都呈现出繁花似锦的盛况,也帮助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与人才培养产生了规模化效应。

不过,由于受到封建社会限制底层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师徒传承制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难以实现陶瓷艺术教育的体系化。尤其是随着岗位细分在工场式生产中达到顶峰,不同陶瓷制造环节间壁垒分明,缺乏沟通交流,这就使得陶瓷艺术教育无法形成整体化、全局化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出于保护个人利益的目的,一些老匠人难以实现倾囊相授,这也容易造成景德镇陶瓷艺术出现缺失与断代的问题。

2.2 院校教育制的影响

院校式教育的不断完善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师徒传承制对陶瓷艺术的不利影响。首先是陶瓷艺术得以实现更加全面和完备的传承,进入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从最基础的泥坯制作到最终陶瓷成品出炉的全套工艺流程。这种整体教育形式才能更好地避免陶瓷艺术落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零碎化、分散化的陷阱,让学生有条件形成更加宏观的概念与意识,之后才能走向个性化的创新发展。

正是由于院校教育制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景德镇现代陶瓷才得以出现更加艺术化发展的倾向。比如接受陶瓷艺术高等教育的学生中不断涌现大师级人物与各类尖端人才,而这些人才的作品则以其不拘一格、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受到包括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的青睐而纷纷收藏、展示。比如周国桢教授的作品《静观》、施于人教授的作品《多子多福》等就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也开创了故宫收藏在世艺术家作品的先河。由于院校教育培养出了更加符合现代艺术需求的创新艺术人才,近年来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品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为重大国际会议或比赛设计制作纪念瓷、为标志性建筑设计符号化作品等屡见不鲜,比如《岁岁和合》作为国礼瓷赠送希腊总统、世博会纪念瓷、奥运会纪念瓷等的设计制作、首都机场大型壁画《森林之歌》等不胜枚举。

3 改革教育模式助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策略

3.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育

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随着时代进步而大放异彩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看到当前依然存在于藝术发展和教育模式方面的美中不足,比如院校教育中理论有余而实践的情况。一些陶瓷院校侧重于艺术概念、设计思想等的教育,虽然确也足够现代新颖,却少了让学生新手触摸和实际操作的环节。特别是部分教师自身就缺少在企业实践操作的经验,虽然能够照本宣科甚至侃侃而谈,但总有纸上谈兵之嫌。在这种氛围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现实岗位要求之间自然存在难以衔接的缺口,也就更加无法满足企业将设计理念落实到量化生产的要求了。

现代陶瓷艺术教育最核心的目标在于培养出擅动口又能动手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育。院校可以尝试适度调整教学安排、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比重。比如将理论学习压缩到一到两个学期,其余时间则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实践教育。更为理想一些的模式则是在实训基地中同时对学生与教师进行实战化培育,接受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的辅导与教学。尤其需要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使院校自上而下形成鼓励实践、崇尚实践的良好氛围。

3.2 扩大交流互动提升教育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艺术创作是人类思想灵感爆发的结果之一,因此在人群中的交流互动更有可能激发出创意思维。扩大交流互动提升教育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陶瓷这种手造工艺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模式。当越来越多国外学生或陶瓷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的时候,景德镇也不应当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而是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看世界。

尤其是当“一帶一路”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时,政府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景德镇大可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条件顺势而为。比如从组织大规模学术交流团赴韩扩展到前往日本、德国、土耳其甚至非洲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且将陶艺展览的合作对象范围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等。如果条件具备,还应考虑形成定期化的展览或活动,比如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形式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形成巡回模式,以此促成更多学生与教师外出沟通与交流。

3.3 利用技术的先进性促进教育的前瞻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正在成为助推艺术向更加创新方向发展的利器。比如计算机建模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在包括建筑设计、环境规划等众多领域。艺术设计和创新大可勇敢尝鲜,在院校教育中引入网络与计算机设计等教育形式。甚至可以考虑使用诸如3D打印、模拟现实或增强现实(VR、AR)技术。这类技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实物操作耗时费力的问题,又能极大地节省珍稀自然资源,属于既有很高可行性又非常环保的现代艺术教育策略。

4 结语

景德镇陶瓷艺术教育与陶瓷艺术之间的关系其实恰如鸡与蛋的远古命题,几乎无法找寻相对确切的主导源头。尤其是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师徒传承制的艺术教育传统其实让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和其教育行为之间存在彼此影响、互有牵制的关系。且由于这样一种非体系化的教育模式流行于家族与师徒的小群体范围内,故这一教育机制其实造成了陶瓷艺术教育的碎片化、分散化,与现代化的艺术教育体系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严格意义上的陶瓷艺术教育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成型,这也给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发展创造了极速发展的条件。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陶瓷艺术在景德镇展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繁荣状态,不仅强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也使国内陶瓷艺术日益与国外同等间加强了交流互动,使新时代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开始引领世界潮流。未来的景德镇陶瓷艺术要实现进一步拓展,需要教育持续优化创新。除了兼顾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实践外,还应不断加大对外沟通和交流,以互动促发展。而众多前沿技术的融合也有助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在教育辅助下保持创新和创造活力,进而使这一古老悠久的国粹艺术始终卓而不群、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 王飚.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6(5):16-17.

[2] 廖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6(6):126.

[3] 孙文涛,李若辉.从茶具材质发展谈陶瓷艺术产品设计专业的材料教学[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9):195-197.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景德镇教育模式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我的家乡景德镇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