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8-10-26李杨闫文赏

科技资讯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混合式教学培养模式

李杨 闫文赏

摘 要:随着以互联网为主流的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主导理念。本文在对混合式教学界定和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校“互联网+混合式”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对该模式下引发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完善和深化互联网与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 本科教育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14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本科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在校园设施智慧化、信息化的大力投入、打造良好网络终端硬件平臺的同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将移动网络应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主动适应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有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对以手机为主流的移动终端的日常使用习惯,从而建立健康、积极的学习观、价值观。

1 “混合式”教学的提出和发展现状

“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与传统单一教学相对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前身是混合式学习,主要强调在学习环节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重点强调教师在课堂环节采取的具体“混合式”教学实施手段。因此,要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应首先充分解读“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和实现情况。

“Blended Learning”译为混合式学习,20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在企业业务培训中。《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Josh Bersin,2001)[1]中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将学习过程分为不同模块并集合各自适用的媒体形式呈献给学习使用者。《The Blended Learning Book:Best Practices, Proven Methodologies, and Lessons Learned》(2004)[2]明确了“混合式学习”即是将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课堂实践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21世纪开始,“混合式”教学开始在我国教育界引起广泛探索,并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主要在教育技术界,何克抗教授、李克东教授、祝智庭教授和黎加厚等教授首先对“混合式”学习的内涵进行了相关研究和界定。其中,李克东教授的报告《混合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中,确定了信息技术是进行传统课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关键方法和要领。

由此可见,中外“混合式”教学从提出伊始便明确了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改变传统课堂单一教学手段的主旨思想。早期的“混合式”教学是在网络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体现为线上教学与课堂(线下)教学相结合,如MOOC、微课等网络课堂在高校教学和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化,以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提供了硬件基础。

2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与早期单一的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不同,新型“混合式”教学更加强调网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因此,以“互联网+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形势下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推进的主要理念与手段之一。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即是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是在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极大限度应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实现教师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多种教学手段混合。

传统的预习主要是教师课前发布预习资料或布置预留任务,给定预习内容由于在资料上的制约性一般较为简单,而对预习效果的检验又很难在课前取得,既占用课堂时间又难以实现普查性。利用互联网平台或移动网络终端,可以较大限度延长布置课前预习的时间,如通过向学生推送教学计划、教学视频,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和思考过程;也可以将课前预习任务化,比如以宽泛的提纲式工作部署,实现学生课前预习空间的更大扩展;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网络终端,设置课前预习工作检查流程,通过上传资料、回答问题等形式,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全面、有效检验,为教师课堂讲授做好前期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现代主流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代替传统板书形式,极大提高了课堂知识容量,容易造成学生在有效课堂时间内的理解疲劳,并且单页式的记忆与传统板书相比较缺乏直观上的连贯性,要求学生更强的注意力。为此,很多教师尝试在课堂引入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元素,改善现有课堂知识传授的缺陷。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或辅助说明,指导学生课堂在线查阅相关知识信息,利用“翻转课堂”形式让学生将课前要求准备的知识内容向大家进行讲解答疑等等,都是教师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有效课堂教学辅助活动,很好的对原有知识点进行了深度补充和扩展。

课后检查与课前预习工作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应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知识的情况,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后检查,如布置作业、在线完成、在线批阅等等。

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是先进教学理念与多元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互联网+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将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极大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素材获取,将知识学习扩展到课堂内、外;二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搜集和平台管理功能,实现了多元教学手段的课堂实践, 如课堂讲解的形式、学习效果检查的方法等。

3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问题

将网络平台与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有效调节和活跃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氛围,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当网络弊端日益凸显,互联网对青少年一代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校园教学引入互联网作为辅助平台,同时应注意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趋利避害。

3.1 课时冲突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翻转课堂”是“混合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体设计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导完成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工作。 由学生完成的课堂讲授,能够促进学生应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平台搜集整理大量知识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占用了一定时间,既定的讲授内容很难限时完成,就需要教师对课程节奏进行很好的把控,明确重、难点可以配合课下布置辅助补充减少部分的知识点;同时应注意参与学生的规模,不能因少部分学生的 “翻转课堂”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造成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损失。

3.2 课堂监督

近年来,手机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头号公敌”,针对课堂手机应用的治理手段层出不穷,这与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互联网+混合式”课堂并不相悖。与课堂中抵制和防范手机应用的网络“管理”模式相比较,采用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实现了手机在课堂应用的 “合法化”。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采用手机进行辅助教学,如软件考勤、课堂在线检测、课堂实时知识搜集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又解决了学生手机在课堂的有效使用。同时,在课堂 “允许”手机使用的前提下,教师应注意手机在课堂的监督管理,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应用手机及互联网络。

3.3 课下学习效果检验

由于互联网平台为教师在课前和课后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辅助功能,如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在线答疑等,大大提高了教学空间和教学效率。借助网络平台的系统功能优势,教师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知識讲解和问题解答,作业批改更加实时化、规范化。应用网络产生的弊端是缺少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讲解内容有时会受到系统信息形式的约束,并且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提交、批阅也会受到系统开发的限制。因此,教师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拓展时,一方面要注意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同时要注意对学习效果检验环节的有效设置,适当结合线下模式巩固教学检测环节的有效性,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 结语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代教育在信息时代冲击下,整个教育体统必然引发的全面变革。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都要用全新的态度面对和应对网络带给传统教育的变革,教师要积极应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互联网成为有利的教学助力,学生则要正确的认识网络引发的利弊,充分汲取网络信息带来的知识养分,合理分配学习和休闲时间,让网络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 Jennifer Hoffman.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J/OL]. 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

[2] Bersin, J. (2004).The blended learning book: best practices, proven methodologies, and lessons learned.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Inc.Summary.

[3] 郝秀芳,魏朔.“互联网+”背景下理科专业研究生助教工作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2):61-65.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混合式教学培养模式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