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思想重要论述的五个维度

2018-10-26冯颜利

当代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新时代习近平

内容提要 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五个维度,即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追求、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这五个维度不仅是理解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思想重要论述的钥匙,也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公平正义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10.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强调做大“蛋糕”的同时要分好“蛋糕”。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标准和要求在不断提升,然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始终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常强调“社会主义本质”,创造性地提出和推动“共建共享社会”建设,进一步凸显了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要求的重要性。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之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之义。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党中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判断,基于新时代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奋斗,中国已经相继实现温饱、总体小康等阶段性目标,具备了实现全面小康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制约着全面小康的实现水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判断依据,蕴含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三重意蕴:第一,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和总体实现小康,实现了近代以来数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一项伟大的公平正义事业;第二,明确把“公平” “正义”列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了人民幸福的层次,充实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第三,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握住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找准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鲜明特征

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并将其作为重大决策的出发点,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只能随着社会主义实现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2];十九大报告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3]既追求效率效益,又强调公平正义,最终目的仍是推进共同富裕。举全党全国之力重点推进的精准扶贫事业,强调“不让一个人掉队”,就是最实在、最有效的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自从2013年底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4]党的十九大以来,又把“精准脱贫”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一起,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足见党中央对“精准脱贫”的极端重视。不仅精准脱贫直接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成就和十九大以来的崭新要求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鲜明特征,并将其贯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始终。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共建共享社会的基本要求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5]自此,“共建共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也成为党中央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共识。共建共享,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才能共富,共富才乐于共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共建共享,核心是公平,既注重机会公平,又注重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不仅是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进步的小康,还是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小康,更是惠及十三亿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共建共享社会。全面小康,必然以全民共建为前提,以全民共享为结果,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公平正义原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具体体现。

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乃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要不断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解决公平效益问题。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镜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6]也就是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原则,不仅存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起点和终点,也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改革举措,“次次承担着人民的托付,项项凝结着人民的期望,真正做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7]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数量和速度,又注重质量和效益根本要求的体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再以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为标准,而是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标准,不是以增进少数群体的特殊利益为标准,而是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收益为标准。20世纪末拉美国家经济自由化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表明,公平正义是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成功,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

面对如何处理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以“蛋糕”为比喻做出了形象的说明,“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点物质基础。”在“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8]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说等经济发展起来了之后再解决社会公平争议问题。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中国过于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导致社会不公正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存在,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还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因此,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节奏与进程,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调整分配“蛋糕”的方式,不断消除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和非正义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三、进一步推动三个“解放”也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原则

习近平和党中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9]。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不可能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制度设计和重新分配来实现,而必须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持续不断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释放潜力,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准备极其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动三个“解放”就要敢于“破旧立新”,在思想上改变那些明显落后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代表的创新发展理念;为在实践中主动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提供思想指引;同时,以坚定的信仰、科学的举措、实在的进步,凝聚更多的群众力量,激发更多的群众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离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原则来谈全面深化改革,极有可能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公平正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命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也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命线。“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10]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制度安排即法律比其他的手段更有效、更稳定,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建立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的全局,对推进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根本保障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這不仅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也是最广泛、最基本、最实在的公平正义。人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人、主体,人民民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动力源泉。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核心,全面依法治国不可能成功,社会主义其他方面的建设也都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意志得到更集中体现、人民权力得到更充分保障、人民智慧得到更充分汇聚、人民利益得到更有力维护。[12]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13]十八大以来的成就和十九大提出的新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伴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巩固和提升,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领域也必将不断扩展、实现程度也必将不断加深。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在厉行法治,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全面保护

“法治必然要求公正,公正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公正就没有法治,违背公正就不是法治。”[14]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只有绝大多数人民所认可、支持的法律,才能得到尊重、落到实处,才能保障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民意志就是公平正义。所谓体现人民意志,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1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民法总则》《环境保护法》等为代表的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涵盖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为群众实现基本的公平正义提供保障。如果说完备的法律体系体现公平正义保障范围之宽,那司法体制改革等“厉行法治”的举措则体现公平正义保障程度之高。十八大以来,以法官检察官员额制[16]和最高法院巡回法庭为代表的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厉行反腐等重大举措,则为群众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作出新的贡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7]立足于此,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公正司法,为社会公平正义树立最后防线

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指出,人民群众求告无门或冤假错案的遭遇不仅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也丧失他们对公平正义的信心。为此,政法工作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公正是司法的灵魂,是法治的生命,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一旦司法公正的防线失守,则不仅法律的权威丧失,党和政府的信誉受损,社会道德和秩序也会混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1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为推动诉讼制度改革,通过《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方案;为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通过《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方案。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使得长期存在的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与普通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司法公正。

公平正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

价值追求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97年,建立政权87年,执政69年。自成立以来的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19]全面从严治党,永葆自身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实现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平正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有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在实处。共产党只有在理念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行动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取得实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体现在党执政兴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就是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刀刃向内,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党的革命性锻造,全党上下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更加忠实代表人民的意志。”[20]日益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创造了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这些成就,是在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取得的,为全体中华儿女所共建共享的,是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正义。

二、全面从严治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也是最切实的公平正义、最实在的人民福祉。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1]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之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高质量的物质文化条件,成为共产党执政的主要任务。正处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仍然有不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党和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决定着人民群眾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2]当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立足基本国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畏首畏尾,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开始,稳步推进各项事业朝着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发展。

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促进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宗旨与一贯主张,也是处理对外各国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中国自古以来“亲仁善邻” “ 协和万邦”,新中国成立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获得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由中国发起和领导的、正在着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世界多国参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新时代构建公平正义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贡献的中国智慧。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构建以公平正义为基本要求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如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包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内的五大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又强调,“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23]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4]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追求,也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世界格局的美好愿望,更是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甘冲)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01版。

[3] 同[1],第35页。

[4] 同[1],第5页。

[5]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载《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第01版。

[6]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载《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第02版。

[7] 《人民日报宣言:为有源头活水来》,载《人民日报》,2018年4月2日,第01版。

[8] 同[6]。

[9] 同[2]。

[10] 《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载《人民日报》,2013年7月25日,第01版。

[11] 同[1],第35-36页。

[12] 同[7]。

[13] 同[1],第37页。

[14] 冯颜利:《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载《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0日,第07版。

[15]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求是》,2015年第1期,第3-8页。

[16] 《中央将对法院、检察院人员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制》,http://china.cnr.cn/news/201406/t20140616_515668558.shtml。

[17] 同[1],第38页。

[18] 同[2]。

[19] 同[1],第61页。

[20] 同[7]。

[21] 同[1],第23页。

[22] 同[1],第45页。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40页。

[24] 同[1],第58页。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新时代习近平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道德愤怒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