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公约》签署,“湖海之争”结束
2018-10-26陈宇
陈宇
8月12日,第五次里海国家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举行。会上,里海五国的元首——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伊朗总统鲁哈尼、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正式签署《里海法律地位公约》,阶段性地结束了围绕里海法律地位的争论。里海地区发展与国家合作有望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里海问题的由来
里海曾经与黑海相连,同属古地中海。直到1.1万年前,地壳运动使得高加索山隆起,里海被分割而独立成为内陆湖泊。从地理概念看,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积达到37. 1万平方公里,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1991年苏联解体前,里海一直由苏联和伊朗共享。
苏联解体后,由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独立,里海沿岸国家变成五个,从而引发了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多年時间里,里海五国一直就里海是“湖”还是“海”、如何分配里海资源等问题存在激烈纷争。如果里海被界定为“海”,那么里海的管辖就要遵守相关国际海洋公约;而如果定义为“湖”,里海五国就要对里海进行划分。总体来看,俄罗斯和伊朗主张里海是“湖”,但以任何形式分割里海都是不必要的。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则强烈反对这一主张,认为里海是“海”,国际海洋法公约中的“领海”“大陆架”“经济专属区”等概念适用于里海沿岸国家。土库曼斯坦的立场摇摆不定,最初支持俄罗斯和伊朗,后来又倾向于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主张。
各国之所以围绕里海问题有这么多争议,根本原因在于里海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里海位于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可谓欧亚十字路口,沟通了高加索、中亚、亚洲西南部及俄罗斯。按照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如果欧亚大陆是“世界岛”的话,里海及其周边地区无疑就位于这个“岛”的中心。任何一个能控制这个区域的国家,都将无可置疑地成为欧亚大陆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不仅如此,里海还拥有异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等资源。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评估,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达到480亿桶,天然气储量也达8.3万亿立方米。苏联解体后,这一能源的宝库“对外开放”,引发了世界的关注,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第二个波斯湾”。英国石油公司、美国雪佛龙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等西方能源巨头纷纷进入里海地区。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博弈,将影响到大量油气资源的开发和未来外运管道的铺设。油气资源的利益之争成了引发里海法律地位争议的直接原因。
1996年,里海五国开始进行有关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的谈判,主要围绕里海法律的适用问题、水体的共享与划分、航运与渔业捕捞、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展开。除今年的峰会,还曾召开过四次里海峰会。其中2014年在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举行的第四次里海峰会上,各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基本原则,随后由里海五国组成外交部副部长级专门小组商讨具体问题。经过四年的艰辛工作,里海五国最终就《里海法律地位公约》文本达成一致。
俄罗斯态度转变促进了该问题解决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没有将里海简单定义为“海”或者是“湖”,而是根据里海的实际情况和各国利益诉求,创造性地将适用于海洋和湖泊的法律原则融合了起来。对于里海水面,各国拥有沿岸15海里的“领海”和10海里的“专属渔业区”,而25海里之外的水面仍属于各国共有。至于里海海床及其矿产,将根据各国间的协议,按照国际法原则进行划分。其他航运、科研和铺设海底管道等方面的问题,也将根据各方协商的原则处理。《公约》还规定不允许域外国家在里海驻军。
俄罗斯是里海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离不开其态度的转变。在过去,俄罗斯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对解决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的态度较为消极。其主要关切在于,做出让步或会加速外国势力渗入,参与里海能源开发,铺设绕开俄的能源出口管道,甚至在里海部署域外军事力量,从而影响俄本就脆弱的南部安全。俄罗斯也担心,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的解决会强化里海周边国家相对于俄罗斯的独立性,从而影响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俄罗斯长期将里海法律地位问题视为一张“牌”,以牵制里海周边国家。
苏联解体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但俄罗斯仍在很大程度上将独联体地区视为自己拥有“特殊利益”的区域,并通过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巩固其影响力。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成为俄罗斯巩固“势力范围”的又一重要抓手。尽管如此,俄罗斯也意识到,原苏联国家“去俄化”或“向西靠”的脚步并非其能阻挡的,因此俄罗斯的独联体外交近年来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再一味追求“绝对”的控制,而是视具体情况分类处理,把重点更多放在维护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上。在中亚,俄罗斯因国施策,逐渐放松对中亚能源早已难以为继的“控制”。2009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中亚资源首次不经过俄罗斯外运得到了俄罗斯的“默许”。
此次《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也是俄罗斯政策调整的延续。根据《公约》规定,铺设海底管道不需要五国共同批准,只需管道所经国家批准即可。而此前,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里海国家自行修建海底油气管道。可见,在确保外国军队无法进入里海后,俄在能源开发和管道建设方面打开了一定的口子。有分析认为,俄罗斯暂时搁置对里海海底管道的反对,是为了加强其与里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并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这有助于提升其外交形象,是俄罗斯为巩固区域“政治领袖”地位的一次“妥协”。还有分析认为,俄罗斯不惧怕相关海底管道的竞争。
有利于地区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引发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多数人对此表示肯定。作为《公约》的签署方之一,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里海公约》的签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里海各国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纽约时报》指出,里海五国赋予里海的身份堪称“量体裁衣”。彭博社则评论称,《公约》结束了里海“是海是湖”的争论,为接下来里海五国的“油气利益分割”铺平了道路。
确实,《公约》的签署或成为这一地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等仍存在划界争议或海上油气田争端的国家解决相关问题创造了条件,从而有望推动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中国是里海地区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也是跨里海运输路线的最大的潜在客户。所有里海国家都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也将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在过去,由于政治经济板块划分的原因,位于以里海为中心欧亚腹地的国家虽然地理接近、文化较为相似,但与外界的联通一直处于较为滞后状态,导致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基础设施真空。《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将为修建海底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创造条件,也将促进里海航运发展,以及里海沿岸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从而推动欧亚腹地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正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及其对安全问题的规定,也将有助于里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推动里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当然,也应当看到,《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并不会在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未来里海区域合作的开展仍面临一些阻碍。里海国家还要就划界谈判展开博弈,并对如何开发一些有争议的油气田做出安排。至于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公约》也要求其必须遵守环保要求,这也为其他国家干扰管道修建留了口子,更何况这条管道还要面临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但无论如何,不应低估《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意义,它将翻开里海地区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