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结硕果 振兴乡村正当时
2018-10-26邝义权德昌县农牧局
□邝义权/德昌县农牧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向广大农村送出的最幸福“红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逢其时。作为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农业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县,德昌县一直把“三农”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课题抓在手上,全力破解农村农业基础薄弱难题,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栽桑养蚕 助农增收
7月的德昌,满眼生机,正值盛夏养蚕的季节。7月5日,笔者来到茨达镇跃进村,惊喜地发现,在山坡上、平坝里,绿油油的桑树在雨后阳光下特别养眼,煞是喜人。“现在,栽桑养蚕成了我们长效增收的保证。”“以前呐,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去了,是巴不得再不回来了,现在有了蚕桑这个致富产业,不少人铁了心再不外出打工了!”在跃进村的一片桑树林里,几位农户正忙着采摘桑叶,蚕农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对于这些桑树,农户们从过去的不太理会到现在的主动积极管理,正是桑树这个山区特有的经济树种为大家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这段时间是最忙的时候,夏蚕快上茧了,采摘桑叶、除蚕砂都有很多活要做,得好好干啊!”“一年养蚕有春、夏、秋、晚秋四季,管理得好收入还是高哦。我家种了5.3亩(0.35hm2)桑树,今年春蚕就挣了7000多元。现在正是夏蚕养饲时期,养好蚕儿一年就可以获得4万多元的收入,好安逸啰。”蚕农张大哥擦着脸上的汗水,乐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以前的跃进村土地贫瘠、生产单一、产业乏力。村民们曾长期靠种植一些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谋生,经济发展滞后。尽管十分勤劳,但村民们仍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给跃进村注入了生机。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走出了栽桑养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随着产业化、一体化经营,栽桑养蚕种销不愁,村民受益颇深,实现了致富增收。如今的跃进村,旧貌换新颜,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漫山遍野的桑林郁郁葱葱,农房掩映在一簇簇绿树丛中,空气清新、环境怡人,恰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真是路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钱在山中,致富的渠道一天比一天广阔。
村民们靠着蚕桑、万寿菊等产业,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富裕起来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沼气,装上了宽带,看上了网络电视;手机、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有的家庭还盖了楼房、买了小轿车。在村民们眼里,桑树就是实现他们致富梦想的“绿色银行”。据悉,跃进村有桑园70.73hm2,2018年春蚕已喜获丰收,比2017年增收15%,仅此一项就为跃进村蚕农增收170万元。
筑致富产业 促乡村振兴
近年来,德昌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仅振兴经济,还致力于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实现全面振兴。对此,德昌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以脱贫攻坚为核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增收、长效增收为目标,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工程,实现产业扶持“精准滴灌”。
蚕桑产业已成为德昌县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全面奔小康的主要动力。在蚕桑发展机制上,德昌县成立了蚕茧公司,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市场流通管理渠道,蚕茧收购做到“热不赶,冷不砍(行情不好时,保护价收购)”,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蚕业发展机制,通过有组织地营销,保护了蚕农利益。
强化蚕农技能培训,经常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培训桑树栽培,小蚕、大蚕饲育等技术,赠送科技书籍,指导农户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加强桑水、桑园、蚕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蚕桑产业基础,提升蚕桑产业发展水平。实施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德昌县农牧局在农机购置补贴中严格按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标准,对养蚕农户进行农机购置补贴。目前,德昌县养蚕农户有微耕机4317台,切桑机105台,村民享受国家、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6.2万元。“兴机富民”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将村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栽桑养蚕产业的发展深得蚕农的支持,蚕农养殖户不断增多,桑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蚕桑产业的规模也随之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德昌县仅蚕桑一项就有桑园4533.33hm2,养蚕户11500户,2017年,农民仅此一项就获得收入1.78亿元,桑蚕农户户均增加可支配收入15 800元。蚕桑产业发展新格局已初见成效,一条乡村振兴之路正在这里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