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工人新村可持续性适老化改造策略初探
2018-10-26童晓泉李博彤钱佳贾薇
童晓泉,李博彤,钱佳,贾薇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概述
合肥工人新村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退二进三”的转型,工人新村逐渐老化。当时工厂里的青年工人,如今多已步入老年,社区内的老龄化问题也因此日趋严重。
而目前国内对于工人新村适老化改造的研究还较少,处理方式以拆除新建为主,缺乏对工人新村特点的发掘和利用。工人新村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义;同质化的新式住宅小区不断建立,老旧小区不断损毁的现实背景也让工人新村的留存显得愈发珍贵。
因此,本文试图提出适用于工人新村的可持续性适老化改造策略,以发掘工人新村蕴含的剩余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造策略实现工人新村运作方式的良性循环,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居住品质,提升社区活力。
2 合肥市工人新村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合肥成为了安徽省省会。根据《合肥市总体规划1956-1966》,合肥开始在东郊建设钢铁、化工、纺织、电机工业区;西南郊建设机械工业区;北郊建设仓储工业区。
随着现代工业的逐渐兴起,一大批工人新村也应运而生。这些工人新村大多与相对应的工厂毗邻,一方面解决了工人们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也成为工人阶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为适应快速城市化发展的需求,许多产能严重落后的工业企业相继被关闭或搬迁。在工业升级换代的同时,工人新村作为同时代的产物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少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人新村如今已破败不堪,居住在其中的大多是原先工厂的老职工以及城市中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
合肥市现存工人新村分布图
为了探究合肥市工人新村的现状,我们对部分现存的工人新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①建筑老旧,楼道昏暗,缺乏相应的无障碍设计;
②社区缺乏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及对应的服务体系;
③社区内路面破损严重,车辆占道,道路系统缺乏规划;
④公共绿化缺少管理和维护;
⑤环境辅助设施不健全,缺少适老化设计;
⑥工人新村独特的文化背景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⑦更新改造缺乏延续性。
3 基于剩余价值发掘的改造策略
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的改造分为两个方面:基于物质条件的改造和基于“剩余价值”发掘的的改造。
基于物质条件的改造,目的在于提升工人新村的硬件水准。但工人新村作为特定时代文化与记忆的现实载体,所包含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些价值统称为工人新村的“剩余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剩余价值”的发掘和利用,可使工人新村转“劣势”为“优势”,让社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为工人新村进一步的维护和更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在基于剩余价值发掘的改造策略中引入了“可持续”这一概念。
基于“剩余价值”发掘的改造策略可以分为物质层次和非物质层次:物质层次包括完整度,区位条件,建筑特征;非物质层次包括历史影响度、认同度、邻里结构、产业风貌特征[1][2][3]。
3.1 物质层次
3.1.1 完整度
完整度包括原有厂区及其所属工人新村的完好状况。《下塔吉尔宪章》提出“工业遗产保护有赖于对功能完整性的保存”,这里的完整性可以理解为工业构筑物、生产设施以及工艺流程保存的完整程度。对于工人新村及其附属厂区而言,具备较高的完整度是更新改造的必要条件。
在城市“退二进三”的大背景下,合肥市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众多厂区已被拆迁大半,但其附属的工人新村多数还存在。因此对工人新村及其剩余厂区的完整程度作出评估尤为必要,这也为改造的实施提供了一定依据。
3.1.2 区位条件
工人新村的区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的交通可达性和生活便利性。随着合肥市城区的不断扩张,大多数工人新村的位置已由原来的郊区演变为城市中心地带,周边发展出多样的生活业态。如何在完善周边市场业态的基础上,发掘区块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影响工人新村转型的重要因素。以广州六运小区为例,随着新城的规划,优良的区位条件使六运小区得以借助周边商圈的建立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而随后的亚运会风貌整治,更是对小区的商业化开发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4]。
因此在合肥市老旧工人新村的改造过程中,应当评估分析其所处的地理区位,采取积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策略,一方面改善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提升工人新村的经济价值。
3.1.3 建筑形态特征
居住建筑形态特征由形体与空间两部分组成,是当时经济、技术、社会需求以及文化的直接反映。如何在延续形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为数不多的工人新村旧宅是发掘剩余价值的重要着力点。在北京菊儿胡同历史街区改造中,吴良镛先生延续了四合院传统的形态特征,采取“肌理插入法”,对四合院的改造并不是全部拆除,而是根据其机理局部地以旧带新,从而取得与北京旧城肌理的有机统一[5][6]。这种有机更新改造在提高了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保持了原有街区的特色。
对于合肥市的工人新村而言,一方面可以针对已不适合继续保留的住宅进行适当拆除,结合当地工人新村建筑形态特征,运用新技术与旧砌筑方式,建构社区居民所需的服务设施。另一方面针对可继续使用的住宅在保留形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对不符合现代人居住需求的空间进行改造。二者结合赋予工人新村传统建筑形态新的时代内涵。
3.2 非物质层次
3.2.1 历史影响度
工人新村的历史影响度,主要指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合肥市的工人新村作为特定时期思想和政策的产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极大的发掘潜力。新村的原住民不少是当时的“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他们在职业、年龄、收入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如今新村建设的高潮早已过去,但作为一段历史、一种身份、一种社会实体,工人新村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依然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对于建设者、居民和大众,工人新村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一段珍贵的集体记忆[7]。
在进行改造更新时,可以适当增加符合原有厂区产业特质的创意工坊。同时,若其所属厂区尚存开发的可能,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将工人新村纳入规划范畴,有助于扩大工人新村的历史影响力,使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放异彩[8]。
3.2.2 认同度
作为曾经工人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对于工人新村的认同度不仅来自于社区内的居民,也来自于外界,集中反映了人们对于工人新村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万科集团在对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开发过程中,尊重原有居民的生活习惯,在物业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第五食堂”;发扬原有村落的文化内涵,与村民共同制定了《村民公约》。一系列的措施让村民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也让良渚文化村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地产开发项目。
对于合肥市工人新村认同度的提升过程中,应当突出原有老工业企业及工人的历史贡献。同时,适当扩大公众对于小区更新改造过程的参与度,发挥集体智慧,一方面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外来者对于小区和企业的认知度。
3.2.3 邻里结构
在工人新村中,长期稳定的邻里结构催生出一个个“熟人社会”。对于合肥市工人新村的居民来说,由于曾经大多都是一个工厂里的员工,所以邻里之间有着很高的熟悉度,多年的相处织就了一张密集的联系网。这种特殊的邻里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但依旧具有鲜明的特征。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王洪禄老人是曹杨新村第一批入住的居民,在他的描述里,曹杨新村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份独特的人文情怀:“邻里之间互相照应,平时上班都是不关门的;碰到下雨,邻居就会帮着把晾晒的衣物收回来;做晚饭时,几户人家在公用灶间里有说有笑。”、“老式的新村,有很多公用的地方,邻居互相之间感情好的话,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9]
在合肥市工人新村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维护这种联系,避免对现有邻里结构的破坏,让工人新村的这一鲜明特点成为特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2.4 产业风貌特征
产业风貌特征是指原先工人新村所对应工厂的产业及工艺的特点,或者是特殊的文化氛围。合肥市的工人新村作为旧工业企业的职工宿舍,对于原先企业的产业风貌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对此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和表现。这一点可以参考成都水井坊,水井坊作为传统酿酒作坊,现已改造成酒类主题的博物馆,在挖掘其特殊酿酒文化的同时,对于传统技艺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同时提升了整个片区的文化氛围。
在对工人新村的更新改造时,应当在保留社区中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原有产业风貌特征的表现,强化工人新村的特征与个性。
6 结语
通过对工人新村进行改造和更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其焕发新的活力,这对于城市、社区、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居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体而言,他们是工人新村改造和更新的最直接受益者。尤其是原先工厂的老职工,他们亲眼见证了工人新村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对工人新村进行改造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适老化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对于社区而言,通过更新改造,可以让工人新村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环境获得有效的保护。同时,工人新村大多位于城市中较为核心的位置,但由于居住品质差,致使其经济价值较低,改造不仅可以提升社区自身的经济价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土地开发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城市而言,工人新村占据着城市中重要的地段,但是工人新村内破败、萧条的景象不仅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对于工人新村的更新改造一方面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城市的协调发展。工人新村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剩余价值为改造提供了契机,加以有针对性的发掘或许可以让工人新村成为城市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工人新村具有鲜明的时代象征意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合肥市老旧工人新村的未来走向,我们试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让老人感受便利,让社区焕发生机,让文化获得尊重,让拆迁不再是唯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