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艺术解放儿童,让儿童走向自然
——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2018-10-26王丽娜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少儿美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绘画机构美术

■图、文/王丽娜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从远古至今,艺术的发展就像我们人类一生的成长过程,由幼小变壮大,由稚嫩变成熟。同样,艺术的传播形式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从古代的口耳相传、师傅带徒弟和一些画院的建立到近代学校的创办以及现代学校美术教育,极大地使艺术得到了普及,使艺术的受众人群得到了扩大。伴随着对儿童美育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校外兴起了一股开办儿童美术教育培训机构的热潮。这些培训机构中有些有自己特有的一套教学体系,开设的教学内容也十分丰富而全面。手工、水彩、丙烯、国画、油画……“创意美术”常常被提及自己的课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作品也可谓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这些机构的美术教学极大地对学校美术进行了补充。但这看似美好的教学下,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多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作品出效果。作品成了家长对教学的一个衡量标准。所以教师为了达到这种教学结果,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方法。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观察,提出点个人的看法。

一、引导不是照着画

对于儿童绘画的阶段分期,许多教育家以及心理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分类。但不管是以何种方式的分类,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始终是一致的。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将儿童绘画发展概括为三个方面: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处于涂鸦期的儿童因为文字和语言能力的不足,都喜欢涂涂画画,绘画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与内心情感,同时表现出对绘画强烈的喜爱。所以在图式期时,多数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进入美术培训机构中学习,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但一些机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注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不能对儿童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常常会采用让儿童临摹的方式,黑板上悬挂着一幅老师的范画,然后给孩子讲解绘画内容。我们通常说儿童是画知不画见,但这样的方式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了具体限定,作画过程中多数的儿童很容易对教师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儿童的“我想要画……我喜欢画……我觉得……”变为教师的“你要……你应该……跟着老师来画……”其结果变为大部分儿童的绘画作品变成了老师课堂上那幅画的复制品,毫无新鲜可言,儿童也体会不到绘画创作时的乐趣。美术教育中提倡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这样的课堂中会被慢慢磨灭掉。

二、指导不是帮着画

学校的美术课堂中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一一进行具体的指导。但是在美术培训机构的课堂中,学生人数较之学校要少得多,孩子能得到老师“全面的辅导”。如果说一开始对孩子的引导就依照教师的观念,那么指导绘画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作品就很容易掌控。因为当教师发现孩子在作品中出现画的效果不是太好时,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快速的修改(这里的修改指教师帮着画)。但有些孩子不愿意让老师修改自己的画。笔者曾经在课堂中发现,当老师拿着画笔要对孩子的作品修改时,孩子要么表现出不愿意把手中的画笔给老师,要么改完后发出一声“啊”的感叹,原因是老师改掉了自己原本的设想。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成人的绘画观指导孩子,重视作品的结果,然后将孩子称为所谓的“大师”。

在这些机构中常常有一些名为“向大师学习绘画”的课程,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儿童向大师学习?是学习大师的绘画内容,还是绘画的用笔用色?可大师的创作是在自身经历了社会后的感悟,而儿童是不能够体味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太想让儿童按照成人的评判标准来发展,是我们不相信他们本身是可以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儿童通常不会去考虑画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分、一些形的胚胎。可是现实中,一些大师在经历娴熟的技巧训练后反而转向对儿童画进行模仿,如米罗、保罗·克利等艺术家。他们的绘画向儿童学习,他们觉得儿童画中的那份天真、稚拙以及充满童趣是十分宝贵的。所以有人说:“真正的艺术家就像是儿童,都是天生的泛神论者。他们相信每只鸟都有心事,每条鱼都有灵魂,每棵树都在窃窃私语,每片云都有自己的梦。”所以我们选择相信儿童,不在意画面的细枝末节,放手让他们大胆快乐地进行创作呢?

三、解放儿童,回归自然

前面笔者对校外美术培训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肤浅的个人解析。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单单是来自机构方面的,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大部分家长的趣味,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原则。但机构还是需要去正视这些问题,并和孩子的家长一起努力尝试着去改善。学习艺术可以带给儿童快乐,艺术不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枷锁。所以笔者提倡用艺术解放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然。那么如何让儿童学习美术呢?

首先在理念上要以儿童为中心,在具体课程上也要尽可能地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只有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帮助儿童在美术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挥得更好。”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谈道,“自然教育的手段就是通过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并且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和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出发,寻找贴近他们生活并且可观可感的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美术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多带儿童到大自然中进行写生,或者直接到美术馆、博物馆中进行美术学习,让孩子学到的不仅是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美术的作用,奠定将美术应用在社会中,生活的意识。

其次是在这个“创意美术”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无法辨别其真伪。其中培训机构有些课程打着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旗号,形式大于内容。为了所谓的效果仅仅停留在表层,就好像披着华丽的外衣,脱掉后毫无内容可言,一节课下来孩子什么都没有收获。因此,“多样化”不一定就是好的,回归“简单化”的教学有时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要真正从孩子角度出发,符合他们年龄特征,果断撇弃不适合给儿童开设的课程。游戏,故事,手工,陶艺是他们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黏土、堆沙子、捏面团。只要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差不多都会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或终止正在进行的游戏,拿着泥巴或面团大玩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愉悦身心,快乐地成长。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莫再以儿童作品是否符合成人观的评价标准来阻碍儿童的绘画。儿童在美术学习中的身心发展状态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这不是美术培训机构单方面可以改善的,因为还需要“消费者”——儿童的家长来共同实现。机构需要对家长进行一些理念输入,“帮助家长提高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美术能力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而不是起阻碍的作用”。

关于对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的见解,也许会存在笔者个人的偏颇。但借此也希望美术培训机构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美术教育的手段,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作品展示

教师作品

儿童作品

儿童作品

儿童作品

儿童作品

猜你喜欢

绘画机构美术
美术篇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