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焦立枯

2018-10-26

儿童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簸箕诗书子贡

古时候,有一个叫鲍焦的年轻人,虽然人在乡下,家庭条件也不好,但爱看书,各种书读了不少,也算是自学成才。不过,可能是没怎么接触过当时流行的“统一教材”,他的人才类型和一般秀才书生不太一样,人家都觉得他怪怪的。

怎么个怪法呢?

他不去投师,不拜门下,更不愿巴结恭维权贵。他觉得,自己饱读诗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那些权贵就会发现和任用他。

可现实是,等了那么多年,并没有传说中的伯乐来三顾茅庐,他依然不被人发现和重用。渐渐地,鲍焦越来越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吃自己种的东西,喝自己家井里的水,穿自己妻子织的布。万事不求人,同时也不再做任何额外的事情。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心安理得。

有一天,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貢路过他家门口,看见一个黑瘦的中年人,穿着一件很破旧的衣服,身上的肉都露出来了,一只手拿着簸箕,一只手捧着几根菜叶子。

子贡诧异,脱口问道:“哥们儿,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样?这算是哪副德行呢?”

鲍焦上下打量这位气宇轩昂的大儒,刚要开口,手卜的菜叶子就掉了几根。

“这天下丧失道德教化的人多了去了,我怎么就不能是这个样子呢?我的学识告诉我,世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却一直坚持去做,这是错误的行为;君主不使用自己,自己却不停地还要去做,这是毁坏清正操守的态度。为什么很多人还要那样继续做下去,坚持自己的错误,不愿意舍弃呢?那是因为他们经不起个人利益的诱惑。”鲍焦开口头头是道,确实是读过书的人。

子贡听罢蹙眉,很快狡黠地一笑,回应道:“兄弟,你这是哪门子学识?要知道,看不惯这个世道的人,就不该从这个社会中获取利益。污蔑诋毁君主的人,就不该站在人家的国土之上。今天,你生活在人家的国度里,却还侮辱人家,手里捧着人家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蔬菜却还口口声声说无碍于这个世道,你这算怎么回事?”

鲍焦听到这里,不禁哑然。

可是子贡仍旧不依不饶:“《诗经》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下(包括你)都属于谁呢?你想过这个么?”

“唉——唉!”鲍焦接连长叹,“我听说贤能的人在乎进取而不轻言放弃,清正廉洁的人容易羞愧而并不在乎生死……”

说着,双手一软,蔬菜掉在地卜了,簸箕也跌落了,他呆傻地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了。

子贡赢得了辩论,还想再说什么,却见那鲍焦已经用口咬舌、自绝身亡了。

想一想

这是一个可怜人的故事,但绝不是让我们可怜可怜那么简单,知识、成长、抱负、价值……它涉及了很多问题,值得让我们多想一想。

挺好的一个人,那么自律自觉,怎么让人一说,就给忽悠死了呢?

苦读诗书,终有所成,却不被重用,就把自己完好地保存起来,封闭着,否则,沾染了不好的东西,发生变质,那更是得不偿失,非但如此,还不给社会徒增任何的负担,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就如同干干净净、自生白灭的一株植物。

鲍焦的逻辑是:既然无用武之地,就暂时什么事情也不要做。宁可不做,是因为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于利己和私欲,势必就会成坏事。鲍焦觉得自己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可是,当他碰到深谙世事的子贡,一番言语的交锋,立刻显出了脆弱天真。

现实的理论和伦理,把鲍焦这样读圣贤书、认死理的呆子一下就击蒙了,他的知识体系一下子就崩溃了,再也找不到可以反击,哪怕辩解的论据,他哑口无言,呆若木鸡。

他完伞没有料到的是,对于热血至真、守身如玉,现实好像也是不大允许的——你不做坏事,立在一边不搭腔、不参与、不鼓噪、不附和,这种消极也是对抗。

儒家后人继续评判道:“山要是太尖耸,它一定不会很高大;水要是流得太直,一定也不会聚集得很深……想与天地比拟的人一定不会吉祥。鲍焦就是这样的人,掌握不了说话做事的深浅,最终落得那般地步,也是活该!”

鲍焦有独立的思想,有坚强的意志,有艰苦的践行。但是,他的知识结构还是有很大的缺陷,他只是有个性,还没有真正的思想,更没有理论和见闻的支撑。当然,那个年代,作为读书人,这是难为他的。

读一读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捋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是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捋其蔬,其可乎?《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之有哉?”鲍焦曰:“於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

——见于《韩诗外传》卷一

猜你喜欢

簸箕诗书子贡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知不识
行走的簸箕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倒翁扫帚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