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探究
2018-10-25陈凌云
陈凌云
摘 要: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关系到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应该通过怎样的模式渗透呢?结合教学实践,结合基础知识讲解、技能训练以及计算方法提升等方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是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的科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小学正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开展计算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有必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递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计算题的时候,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充分地理解和运用那些定律,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决定着学生是否具备计算能力,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作为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基础知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清晰地认识到基础知识对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在基础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要从知识入手,迁移引导,逐步深入教学,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关注计算方法的传授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历较少,他们就像一张等待作画的白纸,教师怎样涂抹,就会出现怎样的画作。可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就会怎样发展。并且学生都拥有非常大的潜力。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授课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传授,通过掌握一些规律性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计算,鼓励学生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正确地理解知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灵活性计算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运算定律、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运算的性质等,让原本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灵活性的方式引导,结合交换律、结合律等简化运算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还需要注重熟练性地引导,让学生可以运用不同方式引导渗透,提高他们运算的准确率。
如,在讲解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观察,找出运算的规律,从而简化运算的过程。15+4-5=?教师要先让学生发现,本题中可以先运算15-5=10,然后,再计算10+4=?通过这种方式阶段,可以减少学生的运算量,提高教学的质量。再如,计算12×3+12×7的时候,可以发现3+7=10,且题目中可以提出12,那么12×3+12×7=12×(3+7)=12×10=120,教師通过这样方式的引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正确率,提升了解题的速度,学生的计算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四、规范书写格式和算理引导
规范的格式是减少学生出错,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关键。尤其是在出现进位的时候,往往会由于对于运算法则的不熟悉,出现算错的情况。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强化算理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书写和计算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以乘法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丰富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可以在分析之后,确定应该使用怎样的方法计算,以降低计算错误概率。如,在计算4×3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然后再引导4×3=3×4,最后得出12的答案。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教师还可以将算式拆分成三个四相加或者是四个三相加,从而得出算式的答案。在讲解算理的时候,学生可以理解知识的内涵。在之后类似题目的解决中,学生的解题速度得到提升,计算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五、注重纠错和反思引导
计算教学中,提高学生纠错能力,引导学生反思,是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在教学阶段,纠错的重点并不是解题的过程,也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作为教师,有必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练习题训练,让学生可以在自主解题和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小学生的阅历比较浅,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地学习态度。之后,通过转变传统模式,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积极地探索知识的内涵,继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跃飞.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11).
[2]吴刚.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