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儿童现场学习力

2018-10-25汪善玲

新课程·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

汪善玲

摘 要:语言是在生活交际当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生活交际,语言就发展不起来。如果语文学科与生活分离了,那么语文学科是学不好的。所以语文对孩子来说,现场学习力是最为关键的。

关键词:现场学习力;创设情景现场;语文经验;途径;方法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的活动要适合低年级,不要高年级化。怎样才能做到呢?四个字:研究儿童。要研究我们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语文能力生长的规律、发展需要。掌握了这些,就掌握了本质。

所谓现场学习力就是在现场的情境当中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学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现场学习力呢?因为语言是在生活交际当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生活交际,语言就发展不起来。如果语文学科与生活分离了,那么语文学科是学不好的。所以语文对孩子来说,现场学习力是最为关键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孩子从出生一直到进入小学,他的语文能力或者说语言能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每个孩子在出生以后,一直进小学之前,他的口语发展得都比较好。这语言是不需要老师教,他也能掌握的。经过研究发现,语言启蒙的秘密在现场学习。这个现场学习有几个必须要关注。

1.孩子在学习说话的时候是不知疲倦的。出生不久的小孩,只要看见有人跟他说话,他就会牙牙学语。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也会一直不停地跟你对话、交流。这也就是说,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不知疲倦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征。

2.孩子语言的内化是一个暗箱。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无法认识我们人类自己的语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去观察孩子语言的发展。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3岁是一个转折点。进入小学以后,他的语言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一个转折。所以这个暗箱如何破解,这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一、唤醒儿童的学习天性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有学习的天性,天生就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我们来看一下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6岁以前是听说学习,是口语交际,他积累了丰富的听说实际经验。进入小学以后,他主要学习借助文字来读写。口语是通过声音的传递来交流,书面语言是通过文字的传递来交流。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但问题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读写如此艰难?实际上也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孩子每天说的话语,我们如果把它录下来,那几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孩子是在大量的重复的对话当中发展他的听说能力。那么读写要不要一种大量的读、大量的写的实践活动呢?要。但是很可惜,非常少。所以我们语文教学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是越简单越好。就是识字、读课文。用什么方法最简单呢?基本有效的方法就两步。

第一步:“跟我读”。现在部编教材一开始不是教拼音,而是教汉字。识汉字怎么识?就是“跟我读”。字不识,跟我读。课文不会,跟我读。“跟我读”很重要。教师的示范、引领是最好的学习。所以“跟我读”时,我们要说普通话,让孩子浸入在这跟读当中,非常有效。这个很简单,不用动脑筋,不用PPT。

第二步:“听你读”。跟我读完就要听你读。读得对不对?读得流不流利?所有的朗读方式都藏在我们教师的引领示范中。

研究表明,一个人熟练的语文朗读能力要经过两百个小时的训练。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大概一百天,一共四百天。如果四百天要训练两百小时的朗读,那平均每天要三十分钟。老师每天两节语文课,会有用三十分钟让孩子大声朗读的吗?没有。语文老师大都用来讲解课文,观看PPT了。每天确保孩子三十分钟的朗读,孩子的朗读一定正确、流利。不用讲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是随着对文本的理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熟练的默读能力要训练2000个小时。如果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初三,六年时间学习默读能力,平均每天100分钟,到了初中,每天要阅读30000字,现在有没有?没有!量是不够的,怎么可能产生质的飞跃呢?所以根本来讲,朗读要花时间,文字的默读也要花时间。小学三年级开始要大规模的书面阅读、默读。现在中高年级阅读课有多少孩子在看书?看来看去就是一篇文本。这篇文本三五百字,跟每天要看两三万字比,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孩子的语文能力是呈阶梯发展的。这个阶梯就是:字—词—词组—简单句—复杂句—语段—语篇。其中,词组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也就是很多词语在组成词组的时候,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我们不用讲名词、概念、术语,但是要让孩子丰富起来。然后是简单的句子,复杂的句子,到语段,最后到语篇。例如:人教版第六册有篇课文《燕子》,其中有句话很难读。“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三年级小朋友很难读。问题是这样一个长句子,我们怎样让孩子呈現阶梯式发展呢?这是需要设计的。需分步进行训练,台阶式地发展。这个句子的训练应该分两步,每一步里有四个步骤。眉眼——黄绿眉眼——舒展开黄绿眉眼——才舒展开黄绿眉眼。微风吹拂着柔柳——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柔柳——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千万条柔柳——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才是扎实地进行阶梯训练。从字到词到短语,到简单句、复杂句,最后到语段和语篇训练,语言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个就是“跟我读”进而变成他自己练习读。以后遇到长句子,他会模仿老师的这种朗读方法,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来进行练习。

二、创设学习的情境现场

1.字源识字:旨在通过字义识字

孩子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情境感,从识字到阅读。识字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的阅读和表达的。所以,识字和阅读是分不开的,不能隔离的。现在教材都是课文。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书,能不能识字?也行,查字典。读本字典——《汉语字源字典》。这本字典适合一、二年级读、非常形象生动,能激发孩子对汉字的探究欲望。

2.课文阅读:旨在通过阅读“运用”

课文的识字目的是旨在通过阅读运用这些汉字。运用的方式是组词与造句。为什么让孩子组词?目的是什么?组词的意义在于认识事物,组一个词就是认识一个事物。所以,有些字组成词,例如:李大钊的钊,只能是李大钊,没有意义,所以组词是认识一定的事物。因为词汇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是相关联的。不是简单地运用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如果你这样理解,造句就会出现问题。真正的造句是什么样的呢?于永正老师的造句堪称一绝——在情境现场造句,表情达意。我们来看一例:“安安静静”造句。老师出示一幅画:两个小朋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让学生用上“安安静静”说一句话。孩子说:“放学后,两个小朋友做完作业后坐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看电视。”接下来老师说了一个故事:孙悟空生来爱动,坐不住,有一天,唐僧叫悟空坐下来念经。猪八戒一听,在唐僧旁边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安安静静这个词。想一想,猪八戒会说什么?这是一个故事情境。一个孩子说:“师父,我从来没见过猴哥安安静静地念过经。”另一个孩子说:“师父,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念经呢?”但是于老师还不满意。于老师说:“猪八戒就是这么说的,谁能把刚才的小故事连起来讲一讲?”发现没有,从句子发展成句群,也就是语段。结果,一个孩子讲:有一天,孙悟空犯了错误,唐僧叫他坐下来念经,猪八戒一听笑了,他对唐僧说:“师父,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念经呢?”从一个词造一个短语,到一个情境当中的应用,它就是一件叙事了,表情达意就形成了。所以造句就是要营造语境。在情境现场中造句,它才能有实质性的意义。

三、提升儿童的语文经验

语文学习给孩子两种经验,一种叫生活经验,一种叫语文经验。两种经验很宝贵,因为语文经验有时需要生活经验作支撑。比如对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没有生活经验作支撑,很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经验。所以丰富语文经验是发展语文能力的根基。那么,我们的语文经验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从经验到知识,每个人都有很多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语文学科教的是知识,知识是超离了语境抽象化的经验。比如,孩子经常会说比喻:妈妈很漂亮,像一朵花。妈妈很温暖,就像太阳一样。他能说很多像诗一样的语言,但他不知道这是比喻句。等到你认识到比喻句,这就超离了语境。本体、喻体、比喻词,从知识到技能,我们创设的语境是单一的、确定的、练习的语境。语文学科仅仅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从技能到能力,它创设的情境是复杂的、不确定的,是指向文题解决的语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经验到能力是怎样经历一个知识、技能、能力的发展过程的?我们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设计有梯度的、从经验到知识到技能到能力甚至到语文素养的系列活动。这才是我们语文老师专业性的体现。

从语言的积累,从经验到知识,需要转化,从知识到技能,需要转化,从技能到能力需要转化,从能力到素养需要转化,而所有转化的根本在于语境的创设,也就是语言活动的创设。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有明确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步骤。由此,我们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地生长。

小学语文老师应设计学生喜欢的,学生能够从经验到知识、从知识到技能到能力转化的现场情境,也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体现一个语文老师专业水平的根本标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设计的活动要适合低年级,不要高年级化。怎样才能做到呢?四个字:研究儿童。要研究我们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语文能力生长的规律,发展需要。掌握了这些,就掌握了本质。

参考文献:

[1]林薇.唤醒儿童学习力[M].五洲传播出版社,2016-08.

[2]于永正.于永正语文课堂实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01.

[3]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6-01.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学习方法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可能是方法不对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