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2018-10-25刘顺霞丁葳石新华
刘顺霞丁葳 石新华
摘 要:本文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河南省之外其他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可行做法,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河南省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力度,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帮助更多的适龄劳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关键词: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困境 策略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绝大部分地区成果显著,但是与河南省之外的其他省市相比,在工作的展开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引起关注,并加强引导。
1.精准扶贫资源不足
在教育扶贫这块大蛋糕上,扶贫资源更多的是倾向于基础教育的扶贫工作,无论是对职业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基础教育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职业教育的扶贫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大多是照搬基础教育的做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是资金支持不到位,贫困学生的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河南省的职业教育扶贫工作仍然处于水平不高、方法简单的境地,距离“精准”二字还有一定的差距。[1]
2.教育扶贫定位不精
一方面,河南省地方经济疲软发展,使得学校无法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来设定课程、变动课程,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出现“脱节”,“延时”,“不精”,不能对教育进行精准定位,另一方面河南省人们的主流思想并不认可职业教育,一般只有孩子不能接受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时,才会被迫选择職业教育。社会崇拜学历,轻视技能型人才的风气,让人们对河南省职业学校里学生误解颇深,总认为所有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或者混文凭的学生。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很难精准的开展。[2]
3.精准扶贫缺乏针对性
目前河南省部分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缺乏专门的机构,缺乏明确的计划和实践可行性,并未细化职业教育扶贫的任务,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自身优势,把精准扶贫工作没有真正融入到职业教育的课程学习中,因此部分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不高。[3]
4.精准扶贫重物质轻技能
受基础教育扶贫工作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帮扶重心侧重于对贫困学生的物质帮扶上,对加强学生的技能帮扶、智力帮扶方面,工作开展的不尽人意。此外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发挥学校、教师的作用,没有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的素质进行强化建设,使得精准扶贫未深入到职业教育的内在,没有把将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域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势
1.打破传统观念的阻碍
职业教育是以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教育,受教育的对象包括未成年人和适龄劳动力。相比较北京、上海、浙江的职业教育,人们高度重视职业培训的长远收益,把职业教育放在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位置上,因此很多家庭除了应付繁重的经济负担之外,对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改变贫困处境这条“捷径”往往投入很大的心力,使得职业教育在这些地区发展迅速。比如在天津市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里,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初高中毕业后,在家长的支持下会自愿选择职业教育。
2.教育定位明确
相比较河南省的职业教育,广东省、辽宁省等多个省份的职业教育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定位明确,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也积极融入到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实践学习中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企业的发展相挂钩的,能够不断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对口人才,这既利于地方企业的发展,也利于贫困家庭受益与职业教育,逐渐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每隔三年就会根据当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对学校设置的学科进行一次调整,并且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软硬设施充足
江苏省、湖南省、广东省、辽宁省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运用,不仅对多媒体设备、图书资料、仪器用具等必备的硬件设施给与充足的配备,而且也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以此来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同时对学校的贫困学生,分配帮扶教师,帮“智”和帮“志”工作同时进行,让贫困生充分的享受教育资源,在这种硬件软件都充足的环境中,扶贫工作要向“精准”二字看齐,让学生通过一技之长来达到家庭精准脱贫的目标。比如辽宁省的职业院校在开展帮扶工作时,许多学校实行“一对二” 帮扶政策,一个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帮扶两个学生。同时党员教师要对非党员教师进行帮扶,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帮扶。
4.单独设立扶贫机构
北京、上海、广东等其他省份的职业教育,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通常会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扶贫机构,明确扶贫机构的监管职能,避免了多个部门一起统管,减少多头管制、政令不一的事情的发生,把教育扶贫的资源集中一起调用,提高扶贫对象的识别、帮扶、退出,让精准扶贫的“精准”二字落到实处。比如陕西省很多职业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专门成立精准扶贫帮扶委员会,对贫困学生实行“建档立卡”政策,安排老师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根据致贫原因、帮扶需要,来对贫困家庭开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地帮扶。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
根据省外其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可行做法,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1.加强宣传力度。要加强宣传力度,充分的发挥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宣传形式的作用,让大众理性地看待职业教育,转变传统的思想,接受职业教育;要发挥学校的作用,矫正学生和家长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盲目比较,减少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宣传,让学生和家长正确科学的认识职业教育;要扭转唯学历至上的趋势,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人才招聘观,以专业、技能为标准来招聘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强化多维度的宣传渠道,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社会、企业、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国其他地方职业教育面对这些问题时,通常的做法就是申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此种做法对河南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样也很有效果,可以增加河南省的职业教育财政支出,通过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3.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除了和省外其他地方一样,重视硬件设施的投资,软件设施的投资也不能放松。这就要对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进行强化建设,加强与域外优质职业学校的学习和交流,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打破职业学校之间的壁垒,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人才留的住、愿意留。
4.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合作,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以企业作为课堂实践的大舞台,鼓励一线工人走进课堂传授经验,的让学生掌握社会需要的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教育目标,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缩短职业教育的回报周期,让贫困地区通过教育来脱贫,走上一条富裕之路。
5.健全精准扶贫的管理机构。为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力度,河南省可以借鉴其他省市成立专门的精准扶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对地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指挥,明确各个机构能够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合理使用资源,完善职业教育扶贫对象的识别、评价等级、退出机制等工作,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会因为家庭负担重、管理不当错失求学的机会。
结语
近年来,河南省重视与省外其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交流合作次数不断增多,在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河南省也借鉴了不少可取之处,如从职业教育的定位、师资队伍的建设、专项资金的拨发、扶贫机构的完善等方面,发挥职业教育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的作用,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受益于精准扶贫,通过技术培训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逐渐走上小康的富裕之路。
参考文献
[1]冯胜清.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J].教育科学论坛,2017.
[2]王僖.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研究现状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7.
[3]王希球,陈婧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与路径[J].职教通讯,2016.
作者简介:刘顺霞(1974—),女,河南漯河,硕士,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