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探究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2018-10-25赵咏馨
赵咏馨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的场所,是教师“教”的阵地,是要将“学”和“教”有机结合的。把握好课堂这个“军事重地”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工具性课程,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地位。建立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并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切实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是难题。在不断地摸索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何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实处呢?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 应用
如今,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象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是“教”和“学”的不一致性,即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发生分歧。仍旧采用传统模式,只关注教什么,忽略怎么教,导致课堂缺乏气氛,抑制学生思维发散,学生与课堂脱节;过分重视结果,忽略学生课堂表现,课堂教学重心偏移,影响教学效率;备课时,过于重视教学内容,忽略与学生互动,导致学生厌倦语文,没有兴趣。
对于高效课堂而言,小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方式。学生通过形成小组,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我以初一年级为蓝本,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浅析一下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环节及内容
1.课前展示环节
课前展示即通过小组合作,以板答题、必答题、抢答题等环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展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分员、板答题总结人员、纪律记录员等,对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提问考核,小组间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可点评展示小组的表现。
课前展示环节是一个有效的复习方式,相当于小测试。内容包括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古文诗词等诸多方面,可以实际情况,随时改变内容。提问按组别组号进行,随机性较大,学生的参与度高。展示的流程及环节相对固定,但内容可以自由的发挥,针对性更强。
2.课堂授课环节
以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为例,当学生完成一篇记叙文阅读之后,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将之作为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将学生普遍感觉难以作答的题目作为合作探究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程度,给予探讨的时间。做好各组小组长的工作,由小组长负责将任务继续细化,并带领组员得出有效结论。上课时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分析做题思路、答案要点,总结做题规律。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者质疑讨论,教师随时引导。
精讲古诗同样采取这种方式。布置下去,哪个小组负责哪首古诗。让学生查资料,小组配合整理展示的内容,理出整体思路和人员分工,进行展示。比如讲授《登幽州臺歌》和《望岳》时,1-3组探究《登幽州台歌》,4-6组探究《望岳》,寻找所有对于理解有帮助的内容,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展示的学生基本都能够从作者、创作背景、诗句的含义及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写作的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时引导学生去总结赏析古诗的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以一首或者两首古诗作为例子,让学生方法,尝试进行自主的分析,再进行训练。这样学生自己会找到切入点。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并不是简单地思维叠加,而是不同思维相互碰撞,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学会主动思考、参与学习过程。
3.反思总结环节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将自评、他评、互评结合起来,学生清晰了解知识内容,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小组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共同参与,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更高,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应用时注意事项
1.小组的人员分配要科学
小组人员分配根据成绩、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等方面综合考虑,要多样化,多层次,不同小组之间实力要相对均衡。另外,小组长是核心人物,要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展示人员多次轮换,当一名组员有问题时,鼓励小组内其他成员帮助,共同进步。
2.任务分配要明确,时间要充足
任务内容及分配要明确清晰,不能模棱两可。探讨的问题要符合实际,有操作性,有价值,不能流于形式。探讨时间要充足,不要拘泥于形式,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活动,发现没有思路及时指导,免得学生浪费时间,失去了高效高质的价值。
3.教师备课要足够细致
此方式,看似将老师解放出来,实际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更为严格。教师的备课要充分、细致、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前期引导非常重要,学生开始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开始时会非常困难,循序渐进,慢慢学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4.课堂评价机制要规范完善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度,要一直保持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课堂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小组相互竞争,小组表现,各个环节的工作,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应该作为评价的内容。通过课堂即时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有一个具体的印象和了解,有了努力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
三、小组合作探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1.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思维更为活跃,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中,大家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价值认知更明确,积极性更高,每个人都在思考,学习,小组中成员互相帮助,学生的成长会更快更明显。
2.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个体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相互促进。
学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利用集体的力量,更为深刻的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断地相互磨合,寻求最适合方式,个体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直观灵活,理解更深刻,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时间利用率更好。
将任务分解成各个部分,小组内部成员每个人只需做其中一部分即可,大家相互配合,将成果进行有机整合就能完成,效率的提高非常明显。相较于吃力的处理一个难度非常大的任务,仅处理一个中等难度的小任务更容易,更可行。
4.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发展更全面。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全方面锻炼学生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发展多元化,基础素养得到提升。
实践出真知,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应用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当然,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教育方式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求最适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