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写作教学中的价值观照

2018-10-25高强

祖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写作教学

高强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着重体现了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利用校本课程写作教学,可以实现四大核心素养整合建构,将德育、美育融入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初期应让学生感觉有范本,有抓手,能学习,能落实,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方法。有章法的写作教学是为写作“随心所欲不逾矩”奠定基础的。写作教学更是为了引起学生内心对“美”的感知,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把“所见”写透,更要把“所感”说清。

关键词:校本课程 写作教学 周恩来作文 语文核心素养

一、写作教学应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利用校本课程写作教学,可以实现四大核心素养整合建构,将德育、美育融入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雕琢文字之际,感知外在世界的美,感受生命的张力。

叶圣陶说: “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学生作文不能做到‘有物、‘有序、‘有法”①写作教学初期应让学生感觉有范本,有抓手,能学习,能落实。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在泛读文本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的美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探讨作家写作的方法,再由教师归纳总结,最后模仿训练,让学生有所得,有提升。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强加于人的“绳索”,而应该是一种“唤醒”的艺术。所谓“唤醒”,就是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读书、思考、求知的欲望。②

在校本课程《周恩来作文研究》写景教学一课中,我挑选周恩来中学期间创作的《春郊旅行记》一文作为阅读文本导入写作教学。

春光乍泄,寒气初敛。当万事更新之首,百物起蛰之时……出城刚数十武,但见杨柳列道,青草满溪,风和和以拂面,鸟唧唧而依人;一缕春光,于焉斯睹;而平居闷郁之气,为之一吐殆尽。复进则见茅屋两三,点缀于郊原之上。清溪回绕,舒流于荒野之中。远望云山,连成一色。俯观禾麦,都是新播。③

学生感知出作者描写津郊春景的清新雅致及盎然生机,随后我请学生合作探究,作者用到了哪些技巧把春景写得如此富有生机。

学生感知出作者选取的意象能切合春意盎然的特点,如杨柳、青草、拂面春风、鸣啼之鸟等。

我便引入古诗中描写春景的句子,配以网络中寻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画面和诗句的美,在美感的陶染中深化这一认知,了解选取意象在写景中的重要性。

图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图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有的学习小组总结出,这段景物描写注重写景层次,总体按照游览顺序写作,同时还用到了由近及远的方法,先写流水,再写远山。为了突显环境之清幽恬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由此,我展示出《故都的秋》一课中的写景片段,深化学生们对于“动静结合”手法的理解。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④

通过文本,引导学生分析郁达夫为展现故都的秋“静”的特点,特别选取了“西山的虫唱”,“潭柘寺的钟声”,“驯鸽的飞声”,体会以动衬静。

在学生自主探究三种写景方法后,我通过板书总结写景方法,要做到精准选取意象,合理安排顺序,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除此之外,还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在此处,我以《荷塘月色》为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安排训练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写作南开校园之春景,感受自然风光掩映下的古朴校园所散发的人文气息。我希望学生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来创作,对生活细腻的体悟才是写作本质的要求。我展示了几张校园景致照片,让学生根据画面材料创作。

画面材料是运用构图、造型和设色等直观表达手段创造出来的可视形象,易于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看图作文的过程,也是由形象视觉——思维(内部言语)——言语动觉(外部言语)这样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画面)成为一幅“浓缩”的生活场景,学生必须经过仔细地观察、反复思考以后,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把画面的内蕴逐层剖析出来。⑤

学生观察图片后找到写春景的意象,如海棠、绿草等自然景物,还有严范孙、张伯苓铜像,民国建筑等人文景物。我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中介绍的方法完成文段创作。

有的学生写到:“总是在某个午后,抬头会望见天上的几块破碎的云块后面的天,是通透的蓝。伴着微风拂过,眼光突然掠到一抹熟悉的淡粉。转而发现,身旁的海棠花,已悄然开放。于是才知道,春天,是真的来了。它会挟着摄人心魄的粉红,伴着含蓄又雅致的姿态,独自绽放,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也只有几簇海棠,可以给这向来庄重的古校,带来初生般的鲜活。他们总说,因为有了这海棠,南開的春天是柔情的粉红色;他们还说,海棠是春天的使者,因为一朵初开的海棠花,会倏忽一下,降临一座城的春天。”

有章法的写作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感知如何用文字叙述出所见所感,但是有章法只是第一阶段,是为写作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奠定基础的。

教师应运用章法指导写作教学,引导中学生熟悉行文的基本格式,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在学“规矩”的基础上再形成技巧,就可以先做到“教学有法”,而后再步入“教无定法”的新境界。⑥

二、“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本节校本课程以写景教学为教学主要内容,但是写景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描写所见,当外在事物透过我们的眼睛被观察到,只有它和内心的某些情愫达成共鸣,才能引起我们内心“美”的感知,也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要把“所见”写透,更要把“所感”说清。

教学最后的环节,就是感受少年恩来写景文字背后的情感蕴含,让学生改造自己写景的文段,将情感实实在在用语言表述出来。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便让学生再阅读文本,体会少年恩来几人郊游所见野外景致后,其同学的感慨是什么,总理的思考是什么。

天下之嗷嗷待哺,在在需衣者,均引领望之,缺此则苍生之命,朝不保夕。而农人之价值,岂在凡百事业之下乎,吾安得不羡之慕之,思为是种之营业乎!⑦

学生总结出郊游后,少年恩来的同学看到美景,认识到农人的价值,可为人民之温饱贡献力量,心生羡慕。再观少年恩来的感想。

余应之曰:非也。今之世一战争之期,非曩昔可比。彼老农老圃,安知现势。唯恃有一般学者出以济世之才,以槃国家于累石之安。不然尽驱人为农为织,必至举国尽为盲聋,为人奴,终非至绝种灭族不可。彼亚美利加之土人,是其殷鉴。然则君之思此,亦可以返矣。⑧

学生感知到少年恩来的反思更为深刻,他认识到必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拓眼界,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郊游之时,尚有次感叹,更能体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非口号。由此引导学生修改写景的文段。

有的学生写道:“东风吹活了满园春色,西府海棠已串满了枝头,挨挨挤挤,笑嚷在阳光里。由近至远,沿小路延伸过去,朱粉和雪白已经连成一片,如同天边无垠的流霞。待到春暮,外层的粉瓣褪落在和风里,飘飘洒洒,在空中打着旋儿,而此刻,海棠洁白的花心敞露出来,映在挺立的石像身侧,映在古楼的飞檐底。纯洁的光点与古朴的青砖相依相应,使人忘了,是应该去赞叹花如雪般的新生,还是悠悠历史重焕青春的美丽与典致。花开花谢一年又一年,历史的痕迹镌刻在砖缝之间,想起百年之前的先人也曾在此留恋叹惋,感叹海棠之美,长叹国运民生之艰。海棠依旧,物是人非,变与不变之间,数代人寻香而来,去追忆,去缅怀。”修改过后的文段,讲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相结合,使文段写景之余稍有厚重之感。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了解了写景的方法,认识到体验生活的重要,同时也将德育、美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外在世界的美,感受文字中能展现的生命张力。

注释:

①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第241页。

②雷玲主编:《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③周恩来著,天津市南开中学、中共中央第二编研部编著,《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页。

④《高中语文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页。

⑤张鸿苓、张锐,《中語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194页。

⑥耿红卫、张丽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⑦周恩来著,天津市南开中学、中共中央第二编研部编著,《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页。

⑧周恩来著,天津市南开中学、中共中央第二编研部编著,《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8页。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写作教学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