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思维力的培养

2018-10-25李晓云

祖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思维力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李晓云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思维力的培养,可以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维思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本文就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局限性,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维力 道德与法治

一、核心素养,思维力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顺畅交流表达的能力,其目的是培养21世纪适应信息时代高速发展,适应知识社会的新型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注重、提升思维力培养, 思维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思维力就是思维能力的简称,具体说就是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原有思维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改造,透过各种表面现象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最后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制定新的决策的能力。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它在学习和创造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学习中,在不断明辨是非善恶,逐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培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道德与法治思维力培养现状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以引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增强法治意识为根本目的”,它是体现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落实性教育。新编教材没有单纯以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着眼学生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或者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通过道德、法律、国情、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需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内容的学习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思维力的参与,但是现实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把实际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结合起来,学生思维力培养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备课环节以备教参、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等为主,忽略了课标中备学生思维力这个方面。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环节则更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顾及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思维力培养的引导不深入、不到位,浅尝辄止。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课后延伸作业的布置多为机械化的背诵、抄写,涉及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较少。

三、思维力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在形成阶段,教师不能仅仅教授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影响学生一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思维力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与思维力培养的认知有待加强

一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固有教学模式,多年后,这种教学模式会慢慢固定下来,教学观念也随之固定。可随着时代发展,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学生成长环境日新月异,课程标准会发生变化,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也随之变化。固有的教学理念就跟不上时代步伐,顾及不到对学生核心素养与思维力的培养也就在所难免。

(二)教师对思维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欠缺

1.备课环节

教师在组织备课时重点备教材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等思维能力,涉及对学生思维力在课堂中表现的预判不够,对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方式方法准备不足。

2.教授过程

在道德与法治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提出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都是一些直来直去、无思维价值的浅层问题,导致学生对课本中、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等缺乏多元化思考和解读,思维发展受限。

3.课后延伸

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作业的布置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考虑到课后作业可以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力、创新性思维力与发散性思维力的作用,作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摸索、改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力培养对策

教师是学生思维力培养与发展的引领者,针对目前思维力培养现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核心素养与思维力培养的认知水平

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学习新的国内外改革经验,积极参加核心素养观和思维力培养的专门培训,加强对核心素养和思维力培养的认识并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同时加强对核心素养与新编课程标准的研究,全面、系统地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领悟核心素养与培养思维力的密切联系,把核心素养和思维力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重视核心素养表达,注重发展思维力。

(二)制定好核心素养与思维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思维力所需要的能力,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与思维力培养的目标。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力培养目标呢?

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和习惯、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后依据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确定思维力培养目标。如初二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做诚实孩子,不说谎话不骗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目标即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素养即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思维力目标即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综合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

(三)指导好课中的體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规定:“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就能以阳光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本领和技能。

因此,课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化的现实场景,或时代小短片,或有深度引发思维碰撞的问题,给学生应有的场景、应有的时空,引导学生自发灵感、诱发灵感、触发灵感等灵感思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体验“做人”。

(四)规划好课后延伸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多地摈弃了理论说教方式,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结论。这些活动都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再现,给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之后,可以以活动课或实践课的的形式,安排学生更多融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思考,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力。

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是核心素养的体现,而思维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思维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研究。期待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赵丽群.新课改形势下思维培养解析[J].学周刊,2011,(04).

[2]黄美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3]王光剑.在初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J].考试周刊,2017,(27).

(作者单位:东昌完全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力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创新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