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

2018-10-25王巍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言迁移英语对策

【摘要】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传统思维,文化传统及社会历史的影响,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发生语言迁移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语言迁移的影响以及基本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语言迁移;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王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

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母语在外语学习中有不利的,干扰外语学习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有利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不同。汉字是象形文字,意和象总是连在一起,汉字的词素也具有视觉的象形性,另外,汉字与英文的发音不同,英文中的音调和连续对学习者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在英汉句子结构中有相似性,但不同是非常明显的。造句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很大,汉语中没有英语中那样时态,习惯汉语表达的学生在写英文句子时,常常因为考虑时态而耗费时间,或忽略了对时态的选择。其原因是受汉语的影响,没有能够深入领会不同时态的含义。还有中国学生反义疑问句使用少,这些都是汉语习惯影响的明显表现。

2.思维方式不同。除中西方的文字不同外,思维方式差异也不能忽略。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与语言的桥梁,它与文化密切相关。例如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实际上是汉语写作的思维方式。另外,英汉语言分别遵循两套不同的篇章结构原则,英语的“形合” 是“ 意合”的逻辑前提,而汉语却可以“形散” 而“神不散”。这些不同的思维观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帮助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掌握英语知识。尤其在英文写作中,要培养英文思维,克服汉语思维习惯。

3.文化背景不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也不能忽略。宗教的影响是明显的,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英美基督教文化差异巨大。只有揭示了东西方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藏部分,才能找出民族间的深层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区分英文表达和汉语表达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交流。在英语学习中,通常是脱离背景的,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注意两种文化的差异,更大程度地去获得背景知识,以达到充分理解原文的目的。例如中国人比较敬重老人,强调老的价值,而西方人并没有这样明显的表现。如果用老字称呼西方的老人,会引起误会。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敬。由于文化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以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去理解英美国家的英语文章,可能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惑。

二、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

中式英语主要是由英语和中文在词语意义、表达方式和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

1.词语意义。由于词汇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中式英语的现象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归纳如下:

(1)在学习词汇时,只根据字典中对应的汉语解释生硬地掌握某一单词,并不深究英汉两种词义内部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结果只能闹笑话。比如因为知道“eat” 是 “吃”的意思,“吃中饭”就被说成“eat lunch”( 应为“have lunch”)。(2)词的外延,内涵不清。外延是词的字面意义,而内涵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中式英语的现象在于只抓住了词的外延,而忽略了詞的内涵。不了解词的语体色彩是褒还是贬,是书面还是口头,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等。Politician和statesman 两个词直译过来都是“政治家”。前者 带有明显的贬义,更适合译为“政客”,而statesman 则是中性,有时还偏褒义。掌握这类词汇就必须对英语的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2.表达方式。同一事物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同一事物其表达方式有同有异,最易产生干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这一现象较多地体现在词形错误,虚词用法错误,结构错误等。中文中动词无时态之分,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曾经” “正在”“将要”等或利用虚词“着” “了” “过”等时态助词来体现,动词本身并无变化。英语则不同,时间的表达是通过动词的时和体来体现的。这种语法表达上的差异使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而导致不正确的用法。比如“我去年去黄山了”被说成“I have been to Huangshan last year.”英语的虚词也是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包括冠词、介词、助动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等。常常一词之差,意思就天差地别。比如She was with a child. (她带着一个孩子)。而She was with child (她怀着孕)。

3.文化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目的语文化上,从而发生文化负迁移。因此,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式英语在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对英语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硬套汉语习惯就会产生如下中式英语现象:

(1)不了解英语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习惯而造成的错误。如:How much can you earn in one month? 这样涉及他人隐私的问题可能在中国并不越界,但在西方就非常不礼貌了。(2)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对英语中的比喻和成语的生成及使用产生误解。如“胆小如鼠”应为“chicken hearted” 而不是“ as timid as a mouse”;“ Kick the bucket” 意为“过世”,而不是“踢桶”。(3)缺乏对英语典故的理解而造成误解。与中国的成语一样,英语中有不少词汇都有出处,比如《圣经》或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还有一部分来自文学作品,都有其文化历史背景。如果不知道拜伦的长诗《唐璜》,就理解不了“He is Don Juan”意为“他是个花花公子”。

三、正确对待母语的干扰,促进英语学习迁移

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待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学习者的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促进和干扰两方面的双重作用。外语学习或教学完全可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肯定这种影响的有利方面,利用本族语作为学习或教学的手段,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摆脱对本族语的依赖而走向独立,二是重视这种影响的不利方面,在主观上完全排除本族语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介入。具体来讲,可以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其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与母语迁移的关系,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母语和外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会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式,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背景之间差异对比分析,对培养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变换不同的教法,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学习的迁移规律,为学习者更顺利更成功地实现正迁移创造条件,减少或防止干扰发生,以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语言迁移英语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法语初学者语音错误分析及语音课程教改思路
读英语
探究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使用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