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预算管理关键节点初探

2018-10-25姚青翠

中国经贸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关键点初探预算管理

姚青翠

【摘 要】全面提升现代化企业预算管理的质量,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还能适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但是,由于预算管理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落实好对预算关键点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关键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预算管理;关键点;初探

一、前言

当前,企业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也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对企业近期发生的预算和财务走向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经济信息,提升其决策的科学性。但是,由于预算编制和指标体系的匮乏,很多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危机当中。

二、现代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首先,现代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特征。想要实行全面预算,就需要预算管理人员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用数字来核算,建立一个全面化的数字监督系统,其中不仅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板块,还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在该系统中协同作业,从而保证处理经济问题和预测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及连贯性。财务预算人员需要将这些内容形成文书,并制作成预算报表呈交给审计部门,一旦预算经过确认,就不得随意更改。

其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市场性。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改善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为核心,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也需要随时关注经济市场的变动,做好编制预算、管理和审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与市场同步发展,从而有效掌握市场规律,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企业的全面预算具有全面性。第一,内容较为全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不仅与日常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预算、销售预算等也相互影响,也决定着企业的资本预算环节。第二,企业参与编制的人员相对全面,现代化企业中的经营目标和预算编制活动需要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参与。第三预算具有全程性,全面预算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指标的设定和下达上,还应该对预算过程进行执行和监督,并设定预期的考核计划,从而发挥全面预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作用。

三、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指导

现代化企业在实际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操作约束性和计划性相对较强,再加上企业管理者还无法对内部各项管理进行有序调整,导致很多基层企业缺乏战略化构想,全面预算管理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对接,不利于企業长久的发展。

2.企业的预算编制不合理

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导致预算的结果经常含有非市场因素,例如盲目扩大经营范围或是过多人为操纵活动等,使得预算结果与市场信息的严重不符,甚至整个预算指标与市场机制严重不符,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去。同时,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都喜欢用基数法,没有对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评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无法配合预算部门的工作,无法确认编制预算所需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投入的人力和时间过于漫长,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陷入僵化的局面。

3.缺乏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

很多企业受传统市场的影响,过于重视对编制成本、销售和利润等方面的预算,而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以及损益表的预算还不够完整,缺乏管理层的重视,因此难以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指标体系。使得企业中各项业务无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管理层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因此不利于科学投资和决策。

4.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的匮乏具体体现在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结果考核机制,再加上考核指标不够明确,导致最终的考核结果无法公平地公示出来,使得员工无法接受考核信息和结果,打击其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阶层的干预工作过多,这样一旦按结果执行奖罚政策,会产生大量不公平的现象,不仅难以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还容易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5.预算结果的执行缺乏合理性

想要合理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益,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预算执行结果具有充足的弹性,以满足不断变动的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但是这种弹性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使预算结果失去平衡。从当前企业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企业预算弹性过大,部分企业缺乏弹性,导致预算调整的流程不科学,预算结果执行效果也差强人意。

四、企业预算管理关键节点初探

1.建设良好的预算环境保护体系

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成立预算编委会,将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负责人,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激励机制,使执行预算的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明确奖励和业绩之间的对等关系,使其能够将企业的目标和个人的实际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应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将绩效考核和内部审计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责任中心,发挥好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从而在体系上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

2.创建科学的预算编制系统

企业预算编制体系的建立应该选择自上而下的模式,首先,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然后各部门的经理和负责人再根据总目标细分出部门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生产必要性的原则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在制定出预算方案之后需要对其审核,召集部门全体员工审核其中不科学的部分并加以改正,得到结果之后交由上级部门审核;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部门的预算方案,拟定出总体的经营目标和草案之后再反馈给各部门,这样自上而下、循环往复的模式可以提升预算方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切实了解各部门员工的实际想法和经营现状,以制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需要注意的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切方案都要依据实际的经营现状,谨防弄虚作假的情况,管理委员会需要始终发挥好监督的职能和作用,提升编制过程和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证企业的有序运行。

3.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

企业管理者要始终把实现预算目标为出发点,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预算方案一旦确定之后,在企业内部就具有管理效力,各部门在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实行预算方案中的内容,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定期召开资金调度大会,以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为两大核心内容,执行结果与预算方案中的差距,并说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制约,从而有效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和职能。

4.认识到预算考核的重要性

管理者要建立关于预算考核的基本制度,并形成配套的奖罚机制。保证被考核人员对预算管理能够有一个基本认识,从而更加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各部门负责人也应该了解企业中与自身部门发展相关的指标以及可控因素,从而对自身责任能有一个清晰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促进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职能,保证权责具体,分工明确,利用奖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定期为其制定工作指导规划,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企业强化对预算关键节点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整合市场信息和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建设良好的预算环境保护体系,创建科学的预算编制系统,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管理者也需要认识到预算考核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从而实现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永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18(08).

[2]刘洁.留学咨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J].现代商业,2016(36).

[3]郑莉莉.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7(14).

猜你喜欢

关键点初探预算管理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