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支撑是关键
2018-10-25
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人才。
在这个人才济济而又人才紧缺的时代,大到北上广深,小到禹城,谁都无法忽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在禹城市市长滕海强看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支撑是关键。但是作为县级市,禹城在吸引人才方面显然并没有什么优势。
“县域企业吸引人才有客观困难,顶尖人才都不愿意到这来,他们考虑的因素很多。我们研发团队100多人,技术研发部门七八十人,基本都是研究生学历,博士比较少,这不是给多少钱的事。”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霞说。
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博士生物科技”)董事长助理王晓晶也有同感,“禹城当地有很多优秀的工人,但是中端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同样一个技术人员,在济南、德州招工就比在禹城容易,这是我们企业无法控制的。”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了弥补这种先天缺失,禹城多方引才,一方面,鼓励企业采取项目承包、弹性聘用、技术合作、业余兼职等多种途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瞄准全国高校院所,大力推进深度融合,先后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禹城先后集聚高层次人才129人,其中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10人、“万人计划”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5人;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6家,其中国家级29家、院士工作站6家。
“有人问我,院士工作站有什么用?我很着急,连性质都没搞明白,怎么能发挥作用?”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向《经济》记者解释道,“院士工作站是一个科研团队,院士本人不长期在这里工作,但是他的科研团队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能对当地经济起到引领作用。”
为了让现有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6月25日,禹城还召开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暨科技人才工作大会,对164个科技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197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集中表彰,奖励金额达3800万元,这也是禹城连续第6年重金表彰科技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会上,禹城还宣布,将6月19日确定为“禹城市科技人才日”。
“家”的感觉
禹城贝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城贝尔新材料”)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侯士峰落户在禹城的科研团队,《经济》记者偶遇总经理徐继正时,他正带着两个女儿在人才公寓的健身中心参观。“我们是2016年12月入驻禹城的,一直都住在人才公寓,这就是我们的家了,孩子们放暑假接过来,看看我在禹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笑着说道。
同樣以人才公寓为家的还有王晓晶,“我现在基本上是禹城人了,爱人也搬了过来,济南的家基本上空着,这边就住人才公寓。”她告诉记者,自己还不是最“疯狂”的那个,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月萍自2017年搬进公寓,已经连续两年在这里过春节了,家人也都陆续搬了过来,孩子今年也会转学到禹城。
“禹城是我们考察的所有城市中,唯一一个建起了人才公寓的地方。”王晓晶表示,这也是法博士团队选择来禹城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团队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在禹城人生地不熟,人才公寓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每套公寓都配备独立卫浴、全套家具以及家电、网络等设施,同时还设立了会议室、餐厅、超市、健身房和咖啡屋,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过节还组织包饺子,企业在这里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住得舒心、创业安心是禹城创建人才公寓的初衷。为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在禹城找到“家”的感觉,2015年禹城投资7800万元建设人才公寓,凡是来禹城创办研发中心、科技企业,或与禹城企业签订3年以上合作合同且在禹城无住房的人才,均可申请入住。自2016年正式运营后,人才公寓3号楼、4号楼共计98套公寓房已全部住满,1号楼、2号楼也正在加紧装修中。
正在接待大厅值班的禹城宾馆陈经理告诉记者,为了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人才公寓已经将住宿和餐饮全部委托给了禹城宾馆。“我们会不定时地举行团队会,听取住户的意见和建议,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陈经理说。
此外,为了方便济南专家人才往返禹城,今年7月,禹城还开通了通往济南的“人才班车”。“每周五下午在人才公寓发车,周日下午返程,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设立停车点。我们团队多是山大的博士生、研究生,以前回济南都是包车或者打车,现在有了班车方便了很多。”徐继正说。
成果转化急不得
人才公寓向北步行5分钟就是禹城市科技创新创业园,这也是徐继正和王晓晶团队工作的地方。
王晓晶告诉记者,吸引他们入驻禹城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创新创业园。“这里配套完备,能够提供孵化场所,除了租赁的厂房,政府还免费提供办公、研发场所。”她认为,企业创业前期资金本来就很紧张,政府能够这样大力度的支持,对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山东禹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泽医药”)是另一个被吸引来的团队。记者来到公司时,总经理孙志强正在与另一个项目团队进行业务交流。“他们是做环境检测的,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方面跟我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会经常交流。”他告诉记者,类似的交流在人才公寓的餐厅里也经常发生,“业务上有交叉的、能互相帮忙的,大家都义不容辞”。
在孙志强看来,禹泽医药落地禹城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之前我们也考察过一些地方,禹城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政策上面面俱到,优惠力度非常大;另一方面,其不仅有政策,还能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帮我们购买设备等,很有诚信。”而禹泽医药对于禹城的价值,他认为,是在业务上与禹城现有企业存在诸多契合点。“我们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在中医中药方面有20多年的研究基础,与大健康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能够给禹城当地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目前,禹泽医药已经与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大功能糖巨头,在功能糖副产物二次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特医食品等方面实现了合作。同时,其还联合两家企业申报了多项山东省省级课题,其中因与龙力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医用食品)“功能糖与仿生酶活性肽在糖尿病全营养医用食品中的应用”项目,被禹城科技人才表彰大会评为“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先进单位”。
与禹泽医药一样实现产业对接的还有禹城贝尔新材料。该团队主要从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研究,相关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这儿有一家做锂电池的公司,是我们的下游客户,目前已经开展了紧密合作。我们会根据对方需求,量身定做产品供应给他们,他们也会试用我们的材料,相当于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的产业链。”徐继正说。
像法博士生物科技、禹泽医药和禹城贝尔新材料这样的项目团队,在创新创业园区共有29家。“有人问,引进这么多科技人员,究竟有多少能转换成生产力呢?其实100个中有4个就够了。”张安民告诫相关人员,“不要想着科技人员一来就能转换成生产力,已经转换成生产力的项目也不可能到禹城来。”
“一次办好”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禹城市商务局很配合,帮我们对接手续,第二天就办妥了,项目推进得很快。”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晓晶告诉记者,禹城吸引法博士团队的第三个因素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不管是当地企业,还是创业团队,都无一例外地会提到“禹城效率”。记者在调研期间,恰巧赶上禹城举行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抱着强烈的好奇心,记者去探了个究竟。
会议的气氛可以说很凝重,市长滕海强讲话的语气也很严肃。他以一个例子作为开场:7月30日、31日,德州日报对13个县市区的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暗访,发现禹城梁家镇的一对夫妇5月份提交了相关材料,要求办理特殊疾病门诊医疗卡,在家等了两个月,还未接到任何通知;7月30日,他们从梁家镇骑电动车1个多小时到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办理情况,却被告知还缺少一份体检证明。“试想,如果群众来办事,一天两天三四天,五趟六趟七八趟,心中憋着一团火,‘幸福感从何而来?”他质问道,“对于我们来说,对标德州市内,一直位居第一方阵,但是对标省内外先进县市,江苏实行‘不见面审批,苏州工业园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仅需33个工作日,这样的审批速度,已经和新加坡接近了。在这方面,我们是落后的。”
“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对‘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尚成文告诉记者,禹城的营商环境一直走在德州的前列,2017年率先在德州成立行政审批局,探索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就是把原来代表政府行使审批权限的四五十个部門,全部放到行政审批局,由这个部门统一来实施。比如二手房交易,可能需要过户、贷款,涉及不动产、房管、地税等多个部门,我们将其打造成一个窗口,让老百姓只进一次门就能办好所有事。”
在他看来,原来的服务机制是政府提供服务,老百姓被动接受,现在是政府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来提供服务。“与之前一个窗口只办一件事不同,我们提供无差别服务,前台20多个人,全是受理人员,每个人可以办理900多项事项,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时,把审批要件的要求在网上全部公开,让群众能够一次性把材料准备完备。”尚成文表示,这样既解决了忙闲不等的问题,对窗口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