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先行者
2018-10-25
8月的禹城,远比想象中炎热。
在《经济》记者调研的几天时间里,太阳一直炙烤着这方大禹曾经治水的土地,全然没有彼时的“清凉”。
“你们算是赶上我们这儿最热的时候了。”山东省禹城市发改局副局长安杨打趣地说。
“平时工作加班多吗?”
“不加班的时候少。”安杨身边一位发改局的干事笑着说。
虽然禹城已经开始落实公务员“强制休假”制度,但是安杨直摇头,哪有时间休息,下午刚从济南开会回来的他,第二天还要去德州汇报工作。自从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之后,禹城乃至整个山东省肩头的担子似乎都加重了许多。
新中有旧,旧能生新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到2028年,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既要解决制约山东省发展的内部问题,又要为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闯出经验,必须破除窄小格局,跳出一省一域,把地方发展融入全国大局。”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告诉记者,作为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关系当前,也关系长远。
在张安民看来,新动能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與过去的工业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一脉相承。“‘新主要体现在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内涵,即新中有旧,旧能生新。当前,有些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暂时遇到了困难,我们应当正向引导,予以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以化工产业为例,张安民认为,不能将其完全定性为落后产能,这是对化工产业的一种误解,“新加坡有一个占地9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发展的就是精细化工。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加这个产业的科技含量,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环境污染,避免事故发生,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发展”。
“新”的另一层含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变量,培育新动能。“在招商引资上,要引进高精尖的、有潜力的、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项目,这对县域经济来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张安民提醒,在引进新项目的同时,也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不能招来“女婿”忘了“儿子”,要把“儿子”“女婿”都照顾好。
新旧动能转换不仅要转调结构、创新驱动,还必须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能力作风等一转俱转。张安民告诉记者,虽然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但也不能过于着急冒进,要分步踏实推进。“这跟考大学是一个道理,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咱们不能光着急,要分析原因,为什么初中成绩还可以,高中就下滑了?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方案出来了,如何变成现实?这对干部的执行力要求很高。”
“不偏科”
在山东省这项重大工程中,禹城的目标很明确:努力建成新旧动能转换综合改革先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当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
这并非临时起意。早在“十三五”规划中,禹城就提出,要牢牢牵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打造鲁西北新兴的、极富创新活力的副中心城市。
在禹城发改局局长杨晓辉看来,禹城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偏科”,他用“均衡匹配、健康协调、和谐平稳”12个字来形容禹城当前的发展。杨晓辉告诉记者,与德州其他县市相比,禹城虽然没有巨无霸企业,但是产业匹配均衡,特色明显,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从“十二五”的表现来看,禹城三产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5.9∶55.7∶28.4调整为13.4∶47.9∶38.7,服务业占比上升1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1021.6亿元和97.2亿元,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7年禹城培强扶弱,通过政府收回、嫁接改造、破产重组,盘活落后产能企业16家,土地1506亩。今年1-8月,在税收增长8.1%、工业用电量增长18.31%的前提下,禹城持之以恒“挤水分”,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8亿元,同比增长9.27%;税收占比70.32%,财税质量明显改善;大健康、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均超过10%。
与此同时,禹城还建立了禹城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确定项目194个,总投资439亿元;69个项目被纳入德州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总投资584亿元;6个项目进入山东省项目库,总投资146.9亿元。“不管是农业、服务业,还是民生和社会事业,禹城都没有明显短板,这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支撑。”杨晓辉说。
“叠加区”
禹城的另一大优势是区位。禹城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向南临近省会济南,可融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向北隶属于德州,而德州又是山东唯一一个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借此优势,禹城可以直接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
与此同时,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巩固了禹城的这一优势。去年年底禹城东站开通运营,初步实现与石家庄、太原、济南、德州的接轨;今年7月又继续向南延伸,至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发改局干事闫敏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与北京的通勤,届时禹城到北京只需1个半小时。
依托这种区位优势,禹城吸引了很多从北京、济南转移出来的产业和项目。“目前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济南的土地和用工成本也越来越高,很多项目都在外迁,特别是制造类项目比较多。”杨晓辉告诉记者,为此,禹城还专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和新旧动能转换济南工作办公室。
山东迈特力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特力”)是来禹城比较早的企业,2011年由于业务发展需要,迈特力决定扩大厂区规模,“当时比较犹豫,考虑到禹城的招商引资环境好,还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最后公司决定将机加工业务和产品业务迁到禹城发展。”山东迈特力重机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部长公法宾说,目前迈特力三期起重型金属成型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中,预计今年将投入运营。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迈特力时,已临近下班时间,几辆班车正停在公司门口蓄势待发,挡风玻璃上挂着“禹城-济南”的指示牌。公法宾告诉记者,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济南过来的,为了解决这些员工的交通顾虑,公司特意开设了往返两地的班车,全程都是高速路,半个多小时就能到家。
与迈特力相比,去年年底刚刚签约的三一集团算是禹城的“新人”。记者来到施工工地時,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沈拥军正在监工,他告诉记者,这个厂区共占地300多亩,目前办公区和展馆已经初步建成,车间一期工程还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我们是今年3月底开始动工建设的,除去中间的雨期,已经干了4个半月了,很快就能试生产了。”说到来禹城落户的原因,沈拥军说,这里土地成本较低,离济南也很近,是济南经济都市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地理优势明显,并且禹城没有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在德州这类企业也比较少,高铁通勤之后,京沪线途经此地,将大大增加产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便于形成更大的市场。“禹城还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拥有山东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区——德州(禹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最吸引我们总部的地方。”沈拥军说。
钱从哪儿来?
“金融是我们的短板,在县域搞资本,我们没有经验。”张安民深谙禹城的发展短板,他明白,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资本投资,其发展“不会健康,也不会很快”。
创建城投公司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萦绕了很久,但是资产怎么来,是个大问题。为此,张安民采取了一连串的“拢资行动”。首先,他把所有市直部门的门店、办公楼全部“拢”了回来,这一拢不打紧,有效资产“一下子搞了178个亿”,张安民心中有了底气。紧接着,他将这些门店全部租了出去,“以往都是部门自己出租,积极性不高,如今每年光租金就增加了20亿元,现金流有了”。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2017年9月,禹城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城城投公司”)正式成立,由时任禹城财政局副局长张庆兵担任董事长。
这个职位,张庆兵很有压力。一方面就投资而言,前期准备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受国家全面收紧金融政策和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各金融机构停止了对政府类平台公司的贷款,新公司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张庆兵能做的就是牢牢把握金融、财政政策动向,拓展融资渠道。“一是获批银行融资规模36.32亿元,到位资金6.195亿元。其中,政府购买服务贷款11.6亿元,到位3.3亿元;棚改贷款22.43亿元,到位0.60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2.29亿元。二是以众益城投为主体,以中央创新区项目为募投项目,申请发行企业债12亿元,2018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审会通过,现已进入担保程序。三是探索土地增减挂钩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土地增减挂钩贷款获批5亿元。”目前,禹城城投公司已实施项目5个,为禹王、福田、贺友、龙力、鸿兴源等企业解决过桥资金10.6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为全市民生项目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PPP模式是禹城探索的另一种融资建设模式。
总投资23.5亿元的中央创新区核心区是禹城市政府工程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中国PPP基金)在山东入股的第一个PPP项目。“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孕育了8个多月。”在张安民的印象中,说服中国PPP基金投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不愿意投山东的项目,说这些项目不是修个路,就是建个桥,没有挑战性。我把中央创新区核心区PPP规划手册给了中国PPP基金董事长周成跃,我一边介绍,他一边翻看,翻完后他说这是个好项目,手册做得也很认真,有竞争力,我们投。”就这样,2017年12月,中国PPP基金确定入股中央创新区核心区项目1.66亿元,占SPV公司(特殊项目公司)30%的股权,2018年2月该项目被评为财政部第四批示范项目。
中央创新区核心区的另一个投资方是安徽省路网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路网”)。2017年3月,中央创新区核心区第一期面向全国招标,共有21家企业投标,经过层层筛选,5家企业脱颖而出进入竞争性谈判。禹城中央创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多次深入投标企业总部及项目建成区进行考察、磋商谈判,另一方面,邀请全国涉及法律、资本运营、建设管理、财会等7个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评审,最终安徽路网中标。
“这个公司在‘PPP+产业园区和‘PPP+产业小镇建设方面比较有经验,目前已在全国成功运营了16个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我们重点考察了其在合肥周边运营的7个项目,都比较成功。其不光会建设,主要是运营也比较拿手。”禹城市副市长、中央创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执行副指挥王建国说。
王建国告诉记者,目前,中央创新区核心区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并通过审查,桩基工程和1000平方米的规划展示馆工程已经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集聚和引资借智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进而带动总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建设,成为禹城经济发展引擎中的引擎、核心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