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善若水”给教育管理者的启示

2018-10-25李正本

祖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包容上善若水仁爱

李正本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其中蕴藏着许多管理思想和道理,对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校长负责制背景下的公办中小学,作为主要教育管理者的校长的管理理念对现代教育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思想精髓,对于校长树立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中施加有温度、人性化的措施,实现教育最终为实现人的全面这一目标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管理 包容 仁爱 自律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中所描述的“上善若水”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表述,对于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管理理念的提升带来了很多启示,为学校的管理运行提供了很多具有历史深度的借鉴,值得每位处于管理岗位的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

一、校长应具备一颗包容之心

水善利万物,水是万物生存均不可脱离的,但是它却能够接纳各种不同的存在,均提供其生机与活力,并没有任何对回报的索取,这也是作为校长在面对学校管理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现在的学校采用的是校长负责制,在实际的学校工作中,大到学校的发展,小到每名师生的利益,校长的言行决策都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一名校长有一颗包容之心,那么从教师角度而言,就可以使教师的个性与特点在班级管理与课程教学中得以更多的渗透与展现,而这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教学创新而言,都会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与之相应的,教师也会在这种氛围下,对学生更加包容,课堂也会更加的开放,能接纳班级中那些有想法有个性的孩子,从而将集体教育与个性培养更多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相反,如果一名校长缺乏包容之心,只是一味的要求全体师生按照自己设定的路子与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也许最终可能带来一个不错的成绩,但这却很容易扼杀掉教师们的教育思维,让学生失去了他们原有的自己,失去了学校要达到的“育人”这一目标。

为了更好的达到包容,就需要校长多去了解师生,多听取师生的意见。学校工作的开展需要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实现的,校长在开展工作时虽然发挥了指明方向的作用,但绝对不能脱离实际、脱离一线师生。那些只是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活动,有时容易变成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很美好,可是执行起来却容易缺乏实践基础,困难重重,最终虎头蛇尾,活动搞了、力出了,却不见成效,甚至还充满不满与抱怨。因此学校一些工作的开展,应该多做一些调研,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底现在一线的师生是怎样的情况,他们最需要什么。毕竟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为师生服务的,也只有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学校开展的活动才是更加符合规律并有效的。这也是对于学校民主、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二、校长应具备一颗仁爱之心

学校不同与企业,其运转及价值的发挥均不能用经济利益来衡量,其更多的还要掺杂大量人文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其更像是一个很大的家庭,而校长其实就是学校这个家庭的家长。如同每个家长一样,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尤其是子女时,既需要有严格的一面,又需要有温情的一面。学校的规章制度相当于“严格”这一面的体现,而“温情”则更多的需要通过校长的仁爱之心来传播。当校长充满了仁爱之心时,就能让学校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就会让教师们觉得学校并不是一个压榨教师去不断提高分数的机器,而是一个真正值得他们去付出的家,能更好的让教师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幸福感,而这是任何经济利益都无法带来的。当每天来到学校的教师都是充满幸福感时,那幸福感同样也会带给每一位学生。试想,一个连自己家都顾不上,个人生活一片混乱的教师,哪怕他真的每天能从早晨7点到晚上7点一直待在班中,但这些时间里他真的能够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带给学生知识与幸福吗?我想这很难实现,哪怕真的有教师做到了,我也会为这名教师感到伤感与辛酸。因为了解世界、获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又为什么要用一些所谓的“悲剧”来代替这原本就幸福的事情呢?而这也是校长应该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仁爱之心,让教师们做到幸福工作,让学生做到快乐学习!

校长的仁爱之心具体表现在对教师生活与专业成长的关心与帮助。教师既要在校园内教书育人,同样也是需要在学校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工作的开展不能只停留在向教师索取这一单项的方面,更需要通过开展系列互动,借助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更加高效的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应该针对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三个层面,既要针对性的关心其工作与生活,适当的帮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解决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像青年教师充满精力与热情,但缺乏经验与工作方法,容易走弯路;中年教师作为学校工作的主力,但可能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比较大,教学工作到达瓶颈,工作倦怠感明显增强;老年教师阅历丰富,但可能身体状态下降,缺乏工作精力。这些情况都应该在学校的人事安排、教师培训等工作中充分考虑,并积极探索作出最能发挥其价值的安排,使教师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能得到相对应的成长与提升,实现其价值。

三、校长应具备一颗自律之心

教育教学注重的是言传身教,校长的言行同样也影响着每位学校其余管理者的理念与工作,并进一步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产生影响。所以校长的自律之心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校长该如何面对各种利益及其关系。如果一名校长只注重满足自己的利益,比如只想着和上级领导处好关系,学校工作都分给副校长或下面中层干部得过且过,那这所学校将会充满了功利,学校也只能成为毁人的地方;如果一名校长过度关注学校的升学等方面的利益,而让教师通过过度的透支消耗来换取学生较高的升学率或良好的社会口碑,这也是有些可悲的;同样在面对教师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事关教师个人利益的事情时,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也将引起教师们的不满,影响其教学情绪,而这些不好的情绪也将最后带给我们的学生。这一系列的事情,不仅需要公众监督,更多的还是校长要提升自己的自律意识,用一颗“不争”的心去面对这么多的利益,做到“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才能做好各项具体的工作,才會让教师信服并安心教学。

教学水平的提升让我们更懂得教书,而师德水平的提升则让我们更懂得育人,水的德性不仅仅只是校长一人应该具有的,更是每位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应展现在他们面前,并一点点渗透给他们的。学校管理不能只关注教师教学成绩这一外显的指标,更要关注教师师德这一内隐的指标。虽然这一指标有时我们很难量化,但它的影响要远远超出是否让孩子多学会了些知识。学校应该将师德建设做得更加的系统,更加的日常化,达到每位教师都能不因学生的成绩高低、不因学生调皮与否,而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去影响他们,那我们的学生将从中真正体验到教育的真谛。

总之,学校虽不能善利万物,但只求无愧“教育”二字。如果一位校长的工作能让学校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中尽展才华,让我们的每位学生都能保留其个性的成长,学校的每个人将更大的实现自我的价值,学校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菊兰.老子《道德经》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2]苗春苗.《道德经》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J].语文建设,2017,(09).

[3]陈建翔.相拥而舞:《道德经》教育美学探微[J].教育研究,2016,(02).

[4]赵民胜,李璐茜.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思想教育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15,(01).

[5]罗希良.《道德经》与教育教学之道[J].文学教育(上),2012,(06).

[6]蒋东明.论教育中的“有为”与“无为”——读《道德经》有感[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7).

[7]李文辉.试论《道德经》的教育哲学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包容上善若水仁爱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三)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上善若水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上善若水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
智勇仁爱无所私的梁将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