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元化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2018-10-25
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史地政生等多学科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科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和价值。六年的研学旅行实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也深受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
我校研学旅行课程首先设置了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校内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学科课程相结合,通过体验式活动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其课程性;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拓展初中学生对上述学科学习内容的学习深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科学性;利用研学活动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加强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性;将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课程与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美术等人文课程相融合,适应北京市中高考改革需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1.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研学路线
依照初中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喜欢动手和参与的认知特点,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全国各地研学旅行课程基地,自主设计研学活动课程,开发了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路线,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评价与分享方案。不同主题的多元化研学旅行精品路线,适应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2.以活动为依托,丰富研学活动课程
通过研学基地考察,在这六年中,我们努力把我国各省市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真正挖掘到极致,让孩子们在“丰富”的特点下有充足的选择空间,比如基地选择、线路设计、课题确定、学习方式、成果呈现方式、课程的改进意见等方面都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在考察每一个研学旅行课程基地的资源时,我们重点关注三个要素:一是该基地的资源是否与历史、地理、生物或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保证其课程性;二是该基地的活动资源是否丰富,突出研学旅行课程的活动性;三是该基地的安全系数是否较高,保证研学旅行课程的安全性。满足这三个要素的基地才是我们要选定的理想的研学旅行课程基地。
总的来说,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是学科教学课程的延伸,是我们研学旅行课程组全体老师通过研究各学科的学科标准之后,以活动为依托,倾力打造出来的精品课程。通过这几年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我们已经架构起覆蓋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辽宁、河南、云南等省市的研学旅行课程网络。
考察好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确定了研学旅行路线后,我们就开始编写《研学旅行课程指南》。《研学旅行课程指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每一个课程基地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它包括研学地点简介、研学活动提示、学习任务说明、效果与反馈关键评估点等四大部分。“研学地点简介”是提供研学地点的资源信息,让学生在参加研学前了解自己要去的地方有哪些学习资源。“研学活动提示”主要是提示研学地点的安全和注意事项。“学习任务说明”是让学生明确到达该研学地点的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效果与反馈关键评估点”是让学生提前知道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要求。
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
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既包括课程方案的设计,也包括课程方案的落实,还包括课程的评价。为了保证研学旅行课程的课程性,防止出现只游不学的状况,在我校的课程体系里,研学旅行课程是学生的必选课程。初一初二的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一次研学旅行课程,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因此,建立起有效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引导学生认真参与研学旅行课程,也关乎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目的包括:建立牢固的安全机制,确保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分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过程性评价内容(80分)
我们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时间观念(能够做到守时,没有无故缺勤、迟到等现象,10分)、专注学习(态度认真,准备充分,按时认真完成研学手册,有收获,30分)、纪律意识(能够自觉服从老师管理,听从指挥,维护大局,20分)和自身形象(在公共场合能够注重礼仪规范;严于律己,乐于助人,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中学生形象,20分)等方面,由指导教师全面、具体负责考评。
指导教师除了要关注每个孩子研学旅行期间的纪律观念及行为表现,重点是督导并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校云平台上完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终结性评价内容(20分)
终结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包括成果原创性、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分享交流活动中的表现(比如态度、见解等),分优秀(4分)、良好(3分)和一般(2分)三个等级赋分。
研学旅行课程组老师认真研究每个研学旅行课程基地的资源,设计了多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在选择研学旅行课程路线之前,先熟悉老师们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准备研究的学习课题(学生也可以自拟研究性学习课题),再根据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报研学旅行课程路线。
研学旅行课程的师生指导课
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是研学年级的所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课程。当学生确定研学课题后,由研学旅行课程组制定《研学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组织研学指导教师的培训会,帮助老师建立起课程意识,要求老师们熟悉自己所带路线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突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研学旅行课程是有外出要求的特殊课程。在外出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前一周,研学旅行课程组还要组织所有参与研学旅行的带队领导、指导教师、校医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每位研学指导教师指导15-17名学生,不分学科,重点给予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研学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适合所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研学课题。研学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课共4次,并全程陪伴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课程。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课都由研学旅行课程组老师提前备好课,制作好课件提供给研学指导教师。
研学旅行课程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次课:创建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班,确定指导教师助理;创建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班学习微信群,培训如何规划研究性学习课题。
第二次课:交流研究性学习课题规划;榜样示范引领,教师点评。
第三次课:行前安全教育,行程确认,发家长信,发《研学导读手册》。
第四次课:学生交流分享成果,教师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研学成果给予终结性评价。
研学旅行成果的征集与表彰
为了激励学生认真考察,积极思考,认真完成研学旅行课程任务,力求研学效果最大化,我们还为学生搭建了各种各样分享研学成果的平台。常规的有初一年级语文组利用随笔交流平台“浅草”微信公众号,用来征集学生的研学成果。此外,研学旅行课程组设有专门的邮箱征集学生的优秀研学成果,学校还划拨专项资金,购买奖品,以奖励优秀研学成果的小作者。
总之,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在内容的设计、课程的评价、安全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近年,我们研学旅行课程组又吸纳了语文、艺术等学科的优秀老师,请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更精心精细地设计研学课题、修订和完善《研学旅行课程指南》,继续丰富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我们希望让孩子们的每一次研学之旅,都能成为他们有意义的学术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