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啸仙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贡献述论

2018-10-25庄春贤

党史文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丰游击战争伤病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苏区成立以项英、陈毅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分局(以下简称中央分局)、中央军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下简称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下的一部分红军及游击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于1937年秋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1]P393,“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2]P131。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高级干部阮啸仙等,先后英勇牺牲。“在他们的身上,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崇高气节。”[3]P404本文就阮啸仙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作一述论。

阮啸仙,广东河源人,1921年加入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共产党员。1931年11月在“一苏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3年10月进入中央苏区,1934年2月在“二苏大会”上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委任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为建立红色审计制度呕心沥血。

一、服从组织安排,协助项英、陈毅领导南方红军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轉移后,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独立团及地方游击队1.6万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长征时教条主义者把瞿秋白、阮啸仙、何叔衡等都不带走,我们也担心他们把毛主席也搞掉了。”[4]P3841934年10月13日,当阮啸仙得知自己留下时,他表示:“组织上决定我留下,我服从。”[5]P161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员严守革命纪律的高尚品质。

阮啸仙与项英、陈毅、贺昌(时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等一起,领导留下来的红军继续坚持游击战争。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时,中共中央赋予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根据地”;二是“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备将来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恢复和扩大中央根据地”[3]P404。

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以大兵团会同陈济棠部队共约50万兵力南北夹击中央苏区,企图将留守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全部消灭,“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血流遍地,一片废墟”[3]P404。这时,中央分局却对形势作了错误估计,“以为野战军出动在湘西建立了新的苏区,必然使中央苏区的周围环境有个大的变化,进攻的敌人要大部被吸引到湖南去,这样便于我们战胜敌人的进攻”,“准备在适当条件下配合野战军举行反攻,恢复被敌人占领的城市和已失的苏区”[6]P486。因而,在军事上仍然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针,要求中央苏区的政府机关照常办公,指示阮啸仙领导中央审计委员对外还要使用原来的名称,《红色中华》机关报正常出版发行。而陈毅对形势判断比较客观,比较准确。他认为要承认红军暂时的失败,当务之急就是及早部署和开展游击战争,并多次提出建议:“失败就是失败,承认失败,还可以不失败或少失败些,现在要赶快部署打游击”[7]P3;“大家穿便衣背起快枪,脱下军装,打游击去”[8]P546。阮啸仙赞成陈毅的建议,他对项英说:“审计委员会机关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已随主力红军转移,如果要保持苏区审计跟以前一样,这非常困难。”[5]P161

后来,阮啸仙多次公开支持陈毅,说:“分散突围是正确的,只要突围出去就是活路。”“现在已经到关键时候了,不迅速突围,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9]P238可惜,陈毅、阮啸仙等人的合理建议没有被采纳,他们还被认为是“悲观失望”“软弱”。后来,陈毅在1957年7月回忆三年游击战争时对此作了总结:“承认失败并不是悲观失望,不是软弱,正是政治思想坚定的表现。相反,不承认失败才是软弱的表现。我们要老老实实地承认失败,赶快收缩、赶快退却。这个时期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付出了很大的牺牲。贺昌、阮啸仙、何叔衡、李天柱、刘伯坚等中央的高级干部、老党员都牺牲了。”[8]P562

二、执行中央分局指示,组织动员广大军民抗击敌人“清剿”

由于项英对形势的乐观估计和敌人过于强大等种种原因,“没有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迅速实行战略转变,开展游击战争,而是继续打阵地战,致使许多地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受到严重的损失”[3]P405。项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与陈毅商量,并于1934年12月下旬在于都宽田召开中央分局扩大会议,对粉碎敌人“清剿”、发动苏区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作了一些决定和部署。陈毅提议由阮啸仙接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得到项英批准。阮啸仙从瑞金赶到于都,陈毅向他传达了中央分局扩大会议精神,共同研究了赣南省的工作。最后陈毅说道:“啸仙同志,你是中执委委员,是中央部委领导,身体又有病,现在叫你到地方工作,真是委屈你了。”阮啸仙坚定地表示:“在哪儿都是干革命,请陈毅同志放心!”[5]P164

阮啸仙不顾自己身患严重的哮喘,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与赣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钟世斌、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和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组织赣南省军民,扩大革命武装,组建了新的独立营、游击大队和游击小组,部署游击战争任务;领导赣南苏区军民,以于都、安远、兴国、信丰等地为中心区域,积极筹粮筹款,广泛实行“坚壁清野”。

为了加强赣粤边游击区的斗争,巩固和扩大游击根据地,阮啸仙按照中央分局指示,在于都小溪成立中共信康赣雄特委和信康赣雄军分区,由李乐天、杨尚奎、王龙光、李国兴、刘建华组成特委,李乐天任特委书记,杨尚奎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王龙光(后脱逃)任组织部长,李乐天兼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向湘林(后叛变)任参谋长,李国兴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了以刘建华为书记的少共信康赣雄特委。还组编了一个独立营,配备两挺重机枪、6支冲锋枪及300余支步枪。

李乐天率领特委机关干部和独立营共700余人,从于都转移到信丰油山,在信丰油山糟里与中共信康赣县委书记刘符节、长安区委书记朱赞珍、区委组织委员李绪龙等党政干部和武装人员会合。随后,部队经信丰上下坪转入广东南雄廖地村,与曾彪率领的南雄游击队会合,开展游击战争。项英、陈毅突围到油山后,李乐天率领的这支部队为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时,在中央苏区留下了1万余名伤病员,原先分布在于都、瑞金、会昌、宁都、西江、石城、宁化等县的红军医院中。中央苏区各地相继沦陷后,各地醫院陆续向瑞金、于都县境集中。由于众寡悬殊,红军伤亡惨重,不断地有伤病员运输到赣南省苏区。阮啸仙二话没说,立即与赣南省委、省苏政府机关人员一起,分别到区、乡召开会议,安置好伤病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治疗。据曾经担任于都禾丰区委书记的叶天放回忆:“1934年春节前,我在区里主要是安置伤病员。安置伤病员是赣南省下的通知,并且从省里派了郭怀金和邱天朋(兴国人)两人专门负责此事。我们区接到省里的通知后,立即召开区、乡干部会,将任务落实到各乡,各乡再开村代表会,具体将任务落实到村,由村落实到户。”[10]P310伤病员在群众家中都受到了很好的关怀和照顾。比如,于都禾丰地区“上级给每个伤病员发了一百五十斤谷票、三斤油、二斤盐。伤病员到户后,生活由各户照顾,上药即由医院或医务所的医护人员负责。”[10]P310禾丰地区各家各户都安置了伤病员,最多的一家安置了7名。在苏区群众的细心照料下,许多伤病员较快地痊愈康复。但到1935年2月,仍有约2000名重伤员留在医院。中央分局决定由陈毅负责妥善处理安置好伤病员。陈毅召开地方干部和革命群众开会。陈毅说:“把这些战士带回家吧。他们是我们大家的儿子。他们都很年轻,可以当你们的好儿子、好女婿。他们能给你们干活,你们家里会多一双手,多一份劳力,也许还会多一个为你们报仇的人。”[11]P243在阮啸仙和赣南省委、省苏政府的有力配合下,重伤病员很快疏散完毕。

三、转变斗争方式,毫无畏惧地率领部队突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12]P9,从而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13]P14。中共中央及时研究了留守苏区的形势,作出了相应决议,先后四次致电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第一次是2月5日,电示中央分局要“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14]P61,以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等;第二次是2月13日电示中央分局主要任务是“坚持游击战争”[14]P63;第三次是2月23日对坚持游击战争进行具体指示[14]P69;第四次是2月28日,中共中央向中央分局通报了遵义会议的情况[14]P71。

1935年2月,留在中央苏区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机关及红军部队,被敌人围困在狭小的于都县南部山区的禾丰、黎村地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央分局当机立断,决定从2月中旬开始,将部队分九路突围,派负责干部到各游击区领导斗争。

2月21日,阮啸仙在于都禾丰主持召开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全体人员参加的游击战争动员大会。他传达了中央“二月指示”精神,对赣南省机关工作人员突围打游击作了部署。随后,阮啸仙率部队到于都上坪山区。“在上坪的几天中,主要是隐蔽器械物资。一些多余的或损坏的枪支,全部埋掉了。一些迫击炮因缺炮弹,也埋藏起来了。无线电报机和发动机,则拆散埋藏,有的则扔到河中深水潭中。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则将多余的用品处理掉,其中一部分送给当地的群众。三月上旬,这些工作基本结束了。”[10]P305

1935年3月4日,根据中央分局的部署,阮啸仙、蔡会文、刘伯坚、梁柏台等率领独立六团及赣南省领导机关、中央工农剧社、红色中华报社等工作人员共1800余人,向赣粤边境的三南(定南、龙南、全南)与信丰地区活动。

突围前,阮啸仙鼓励大家:“哪怕剩下一个人,只要突围出去,就是活路,就是党的一份力量!”[5]P933月3日,他们将突围转移的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编为3个支队。此时,安远和信丰驻有国民党粤军3个师和1个独立旅,装备精良,并且在这一带筑有坚固的碉堡,重兵防守。山高林深,敌人封锁十分严密。4日晨,3个支队成一路纵队,从于都南边的上坪山区出发转移。当天上午10时许,阮啸仙、蔡会文觉得3个支队集中成一路纵队行进有危险,立即命令支队长林匡、政治委员刘英:“你们的部队应以连或两个连为单位,这样来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到三南与河西去活动。详细计划,由你们决定。此时,任何犹豫不决,都是等于帮助敌人、自杀的方法。”[15]P371然而,为时已晚,部队尚未展开,即在畚岭(在今于都县境)的罗坑、金沙一带与粤军遭遇,激战数小时,部队被打散。随后,阮啸仙、蔡会文收拢部队,分两路突围。第一支队、第三支队为一路,在刘伯坚等指挥下,与堵截红军的粤军拼杀,双方均遭受重大伤亡。

阮啸仙、蔡会文和陈丕显率领的另一路人马即第二支队,于3月6日冲向敌人在马岭、牛岭设置的封锁线。子弹像飞蝗一样,落在阮啸仙的前后左右。但他毫不畏惧,一边指挥部队阻击敌人,一边率部向西南转移。3月6日突围中,经过信丰安息(即今安西)上迳上小埂时,阮啸仙不幸被敌人一颗流弹击中胸口,当即壮烈牺牲,年仅37岁。时任少共赣南特委书记的陈丕显,后来详细回忆了阮啸仙牺牲的经过:

天亮了,侦察班和跟随阮啸仙同志的警卫员余虎,从山间小径飞奔而上。余虎见到蔡司令员,抽噎着断断续续地说:“报告司令员,我们首长牺牲了。”他的两眼深陷,满脸血污,泪和着血,滚滚而下。

蔡司令员听了一惊,跨前几步,紧握余虎的手,忍着悲痛说:“什么?快说!”

“首长长期生病,身体本来虚弱,连日急行军,十分劳累。当他冲过牛岭的封锁线后,气喘病又发作了,不得不停了下来。战斗开始时,首长带病指挥,鼓励战士们奋勇作战。忽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胸口。他喘着气,高呼‘为革命战斗到底!倒下了。我摸摸他的脉搏已经停止跳动,地上流着一大摊血……。”

蔡司令员望着远方,脸色阴沉。他轻声地说:“圣地埋忠骨,浩气贯长虹。阮啸仙同志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同我们永别了。让他们留在苏区的土地上吧!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16]P18-19

蔡会文、陈丕显率部队抵达信丰、安远一带,与国民党粤军第二师遭遇。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摆脱敌人,转向定南,复转信丰,于4月上旬到达赣粤边界油山地区,与先期来到的项英、陈毅胜利会师。

1935年4月,惊闻阮啸仙、贺昌等人牺牲的噩耗,陈毅在信丰油山含泪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哭阮啸仙、贺昌同志》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17]P7诗中“阮誉传岭表”、“审计呕心血”,是对阮啸仙一生功绩的最好总结。

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阮啸仙的英雄事迹。2009年,阮啸仙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中共河源縣委宣传部,中共河源县委党史办.阮啸仙研究史料(纪念阮啸仙牺牲五十周年)[G].内部出版,1985.

[5]陈其明.阮啸仙纪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6]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综合篇[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7]陈丕显.赣南三年游击战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陈毅,肖华等.回忆中央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9]刘路红,廖金龙.阮啸仙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10]庄春贤.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亲历记[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11][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12]陈云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3]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14]庄春贤.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文献汇编[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15]阮啸仙文集[M].北京: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16]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

[17]陈毅诗词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作者简介]庄春贤,中共信丰县委党史办主任、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央苏区史、苏区精神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信丰游击战争伤病员
习作《水粉画静物》
赣南名楼
——信丰阁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构建五大体系,推进信丰脐橙产业转型发展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江西·信丰县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脐橙志
项英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