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际交流合作之构建国际化办学闭环体系
2018-10-25郑众
郑众
一、立足大学职能,谈国际处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西方的高等学校一般只承认大学具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分别于中世纪、19世纪初、20世纪中期被提出,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
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在建立之初开设了法学、医学、神学等专业,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在培养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19世纪初,知识的综合教学与科学研究同时在大学中盛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可以完全以学术研究为最终目的,不局限于培养人才。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提出将“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第二职能,强调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学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当时的洪堡大学并不是否定教学,而是在大学职能中补充了科研的内容。1755年,宾夕法尼亚学院曾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并创立首个专门服务于教职工的孵化器,但在当时,这一个案并未形成潮流。1862年,美国颁布《莫里尔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依照各州国会议员人数每人拨给3万英亩土地,并将这些赠地所得的收益在每州至少资助开办一所农工学院(亦称“赠地学院”),主要开设农业教育、机械教育等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服务各州;这些学院同时面向中下阶层的子弟,政府需对其给予资金及土地支持。这些规定不是自发的形式,而是法律强制。1904年的《威斯康星计划》进一步诠释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该计划提出了一个理念,即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也就是说,本州的大学要为这个州服务,这个州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建硅谷。可以说,斯坦福大学建造了硅谷,硅谷成就了斯坦福大学。
2011年,我国提出大学具有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实际上,所有的大学天生就具有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只要有人,只要有师生关系,只要有知识传授,就必然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和山东大学原校长、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徐显明先生认为,“文化的基础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的纽带是知识,文化的高度是思想,文化的创新是扬弃,文化的融合是交流”。
2017年,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大学的第五大职能被提出。高校国际处作为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第五大职能,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较大差异。
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例,学校原名为山东轻业学院,以轻工业为特色,2014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底、2017年初,山东省政府决定把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现科学院和大学的科教融合。在发挥国际交流合作职能的过程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山东轻业学院阶段,当时的国际交流主要是迎来送往和少量的国际教育项目;第二阶段是齐鲁工业大学前期阶段,学校增加了国际联合培养与援外培训项目,促进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出国留学生的派遣,加强校际交流,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第三阶段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阶段,国际交流合作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被作为一个核心功能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同为大学的主要职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际交流合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途径,应该服务于其他四大职能。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不应该与学校的核心工作割裂开来,而是充分融合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现阶段,学校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化办学的闭环体系,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到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贯穿始终。为此,学校制定了《一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行动计划》,这也是我们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以下与大家分享该计划的相关内容。
二、《一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行动计划》的指导原则
(一)根据自身特色,利用优势资源
在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引进国际资源、与国外合作方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都要基于自身特点。例如,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对其他大学而言的优质国外教育资源未必适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因为不同学校的特色与发展目标不同。需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已有的国际合作资源优势,扩大开放、规范管理。
(二)积极实践“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在以前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我国大多数高校更多的是“引进来”,下一步应当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一方面是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及顶尖技术,另一方面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教育合作。
(三)需求引领,重点推进
每一所大学都拥有自身特点,他校的需求并不一定能成为本校的需求,他校的合作国家和院校也不一定能成为本校要合作的对象。因此,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确认国际交流合作领域,重点推进优势项目合作。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提出一南一北两个重点方向:北是指乌克兰,我们今年要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开展合作,在乌克兰设立办事处,派遣工作人员进驻;南是指澳大利亚,我们和南澳大利亚州政府及南澳大利亚州的大学建有的三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在南澳州政府设立办事处。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点是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我们要建实验室、孵化器,而且要建到国外去。
(四)校院主导,院所主体
校院主导,校指的是齐鲁工业大学,院指的是山东省科学院;院所主体,院指的是二级学院,所指的是研究所。对大多数一般的省属院校来讲,要审定清晰的目标。根据我校的目标是:每一个学院、每一个研究所至少要有3个稳定的合作伙伴——稳定就是与合作伙伴之间要有协议、有平台(联合实验室或研发平台),且在这一平台中有三个在研项目;每一个专业至少要有一名外籍教师,至少开设4门国际课程;每一个学院要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国际联合培养项目。
三、机构建设与人才引进
2018年,我校在艾瑞深校友会的2018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排名中位列第128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同年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1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0位。两个排行榜上的排名相差近100名,这与其不同的评价指标密切相关——艾瑞深校友会的排名具有非常庞大的指标体系,包括校园捐赠、社会服务、科研平台建设等;武书连版的排名只有两个一级指标,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因此,虽然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0多个省部級以上的平台,与30多个地方政府、9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创办了70多家科技企业,构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效益1000多亿,但由于该体系没有包括社会服务评价指标,这1000多亿无法提升我们在排行榜上的位置。我们同时也在反思,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应该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而不是各自为政,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平台、项目和成果,都应该转化成人才培养的丰富资源。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现在推进机构建设,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研究生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研究生院实际上是利用现有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教师作为我校的博士生(也包括我校的学生或青年教师)导师,并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同时,国际研究生院还招收一定数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生(博士生优先),并为其免除学费。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运行的三大保障
(一)资金保障
《一流国际化办事水平行动计划》设有五个专项资金。第一个是国际合作研究专项资金,以科研为主。第二个是国际引智专项资金,主要为促进教育国际化,通过学术交流或访学、授课、引进及短期工作等四种方式。第三个是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访学研修专项资金,资助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访学、进修或者进行合作研究,而且规定出国12个月以上者,回国后必须能够开设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或者成功申报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第四个是学生海外交流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能力突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根据其申请项目的时间长短及项目性质,支持资金每个人1~5万元不等。第五个是国际学生专项资金,为优秀国际学生来我校留学或合作研究提供资金保障。
上述五项资金可以互相补充,发挥合力。例如,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的国外学者及其团队自然可以享受国际合作研究专项资金的支持,如果有引进的可能,就可以得到国际引智专项资金的支持。参与国合研究项目的我校教师和学生(也包括国际学生),也可以申请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访学研修、学生海外交流及国际学生专项资金。这样,五个专项资金就像五个手指,攥在一起,就能发挥最大效力,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所以每一个学院、每个教学科研人员都要通盘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五项资金的合力,而不是只申请其中的某一项。
在实施过程中,各院系的反响不尽相同。由于已有的资源状况不同,在理解或者运用这一政策时,可能会有不太平衡的地方。但在国际合作中,不可能所有专业的国际化程度都齐头并进,只要能够将优势专业或者优先发展的专业辅以国际化的手段,使其对实现大学的五项职能有所助力也是一种成功。
(二)制度保障
我们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作为制度保障之一,包括项目申请、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科研报告成果评定验收等。我们还制定了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办法,为教师增加国际化发展的动力。例如,规定教师国际化发展和职称评定挂勾;學校提供资金支持教师出国访学,并规定教师需拥有至少1年的海外访学经历才能评定教授或副教授职称,访学归来要有能力以英文开设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或成功申报一项国际合作课题。如果无法开课或开展研究,那么5年之内无法再享受相关的资金支持。由此,闭环体系的优势得以体现,既提出压力,也提出要求,同时辅以政策和资金保障。
(三)组织保障
仅靠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来实施国际交流合作职能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校设有由书记和校长负责的领导小组,副校长作为副组长,相关院士和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整合全校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渗透到科研、教学、引智、师生管理、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