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新话语空间下的的舆论新生态

2018-10-25李茜茜

声屏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舆论

李茜茜

摘要:在社交媒体中,社会事件信息呈碎片化传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推荐与筛选系统,又容易导致信息茧房的出现。后真相时代的来临,受众不再追问新闻事实,急于表达意见观点成为明显特征,其所产生的舆论生态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文章基于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对全新话语空间下的舆论新生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治理对策。

关键词:后真相 舆论 话语空间 新生态

“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这是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2016年9月发表的文章《Art of lie》中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也即“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时代舆论生态的新特征

新方式:多媒体平台联动,自媒体成关键节点。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以及新闻客户端等多媒体平台联动,共同形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同的媒体平台基于不同的新闻框架,建构起对于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报道,受众又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在虚拟的社交平台,针对不同的报道发表意见,交流观点,围绕事实进行讨论,形成舆论热点。

在多媒体平台联动的舆论格局中,开放的传播渠道让自媒体越来越来成为舆论传播的关键节点。自媒体垂直细分化的运营导致了受众不断加入到感兴趣的“圈层”和意见领袖的怀抱,原本异质化的个体因为同质化的意见抱团,粉丝替代了传统的受众,不断迎合粉丝需求的自媒体在舆论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弱于传统媒体。江歌遇害事件的迅速爆发主要推手就是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热议引发舆论大量转载,让个人悲剧迅速演变为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

新症候:信息传播碎片化,舆情反转常态化。“所谓舆情反转,是指随着事件的细节、过程逐步明朗,舆论焦点开始转移,网民质疑、批驳或同情的对象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反转。”诸多新闻事件前一刻言之凿凿,在后一刻反转成为失实报道,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舆情反转极大考验公众对于事件的认知,从山东毒疫苗事件到榆林产妇坠楼事件,部分人已经对于新闻的“罗生门”现象见怪不怪,“坐等反转”已经成为这些人对于舆情的态度。

当下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体现出“后真相”的特征: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于是,公共事件每每成为群体、派系对立的话语载体,“话语政治”不断撕裂着社会。“舆情反转”的频发反映了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导致真相的缺失。

新动向:公共领域细分化,意见领袖专业化。在多微一端所构建的全新话语空间下,公众的社交范围扩大,社交圈趋于集中。基于对周围舆论环境的认知,受众表达意见的公共空间趋于细分化、垂直化,而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则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想要成为面面俱到的意见领袖几乎不存在可能性。受众的分众化也对意见领袖的专业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挑战。传统的大V面对垂直细分专业领域的专业性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后真相时代,受众被粉丝所替代,针对垂直内容的粉丝效应加深了受众分离的想象与分离后聚合的细分群体,传统媒介生态逐渐重视垂直受众,分众化趋势加深了受众的分离,让意见市场愈加多元。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成为不同舆论的意见领袖,他们因为自身的专业性更让公众产生信任感。

新指向:观点表达优先化,情感诉求娱乐化。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时空的紧张感,受众接触到巨量的信息却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不再追问新闻事实,急于表达观点成为明显特点。习惯使用表情包、特殊字符等符号系统追逐浮华的表层娱乐,而不再追问深层次的意义,情感诉求更加突出,娱乐化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青年网民数量的上升让90后和00后成为网络上一股强势生长力量。他们拒绝“严肃”,是“天生娱乐派”,更喜欢用诙谐、幽默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注和焦虑。在“帝吧出征”事件中广泛运用的表情包已经成为亚文化的代表,網络新生代通过表情包来幽默、诙谐传达他们的观点和槽点。相比于以往严肃中立的文字表达方式,网络新生代更倾向选择生动活泼、可听可感的声音、画面来表达个性化的自我。表情包、表情字符、漫画、微视频在新闻中的运用未尝不是代表着新闻媒体开始迎合网络新生代的需求。2016年舆情报告指出:网络新生代已经成为新一代微博热点事件的关注群体,相比于时政类话题,他们更喜欢谈论娱乐明星等话题,“搞笑”“幽默”“音乐”“时尚”是他们追逐的话题,微博话题总体偏好娱乐化。

后真相时代舆论引导的策略

一、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高舆论引导力。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时候,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坚持真实、全面、公正、客观,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表述事实。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更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增强对事实的传播力,提升对舆论的引导力。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在舆论风波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着力挖掘事实的真相,追问事件的疑点,向公众释疑,助推公众理性。著名评论员曹林说:“舆论中的关键少数保持着理性,议题就不会偏到哪里去。有这种专业的媒体报道,不怕真相被掩埋,不怕说谎者不显形”。

二、加强舆情监测,构建畅通渠道。良好的舆情监测体系对于把握引导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对于表达意见情绪起着良好的效果。后真相时代,加强舆情监测,构建畅通的渠道,在追问事实真相的同时,理性的表达观点,交流意见。

后真相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真假难辨,对舆情监测也形成了挑战。要想更好地引导舆论,首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监测舆论。依托舆情监测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信息联系渠道,构建立体多元化舆情监测体系,为有关部门进行舆情引导做出决策建议。在舆情出现之后,政府、职能部门、主流媒体应迅速加以关注,在启动舆情应对系统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专家人才鉴别舆论类型,预测舆情走势。对于那些话题重大、关注广泛和容易积聚负面情绪的舆论,政府、职能部门、主流媒体要抓紧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布信息还原事实真相,及时组织访谈答疑解惑,畅通舆情通道,阻止谣言滋生,疏导公众情绪。

三、加强平台监管,培养专家型意见领袖。在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与不对称性,使自媒体的事实来源隐匿化。多源于对多个平台的信息进行拼凑,使用具有煽动性的标题吸引阅读,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评论更容易偏离事实本身。而处于社交网络环境中,加强内容监管尤为重要。

自媒体拥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平台的话语空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媒体作为私人化、平民化、自由化、普泛化的传播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在舆情中成为重要的意见领袖,应当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拥有双重属性的媒体不能单单发展商品属性,更要承担公共属性,审慎把关自身产品的内容。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管理,在提升自媒体人员素质的同时加强对自媒体内容的管理,让自媒体在合理有度的范围内自由发表观点。加强对于自媒体的即时监测、科学分析、依法处置,提升自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发挥自媒体在舆情处理中的作用,有效塑造舆情处置的自媒体平台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专家型意见领袖在网络自媒体平台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相关专业领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准与文化素养,专家型意见领袖围绕热点问题发表深刻见解,充分发挥对于舆情的引导作用。

四、注重理性表达,提高媒介素养。后真相时代,寻求真相要深度,表达观点要理性,提升新时代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传统的媒介素养主要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随著信息技术发展,媒介形态的演变,传统的媒介素养也逐渐扩展到对于媒介的识别和运用层面。加拿大社会学家威尔曼等人在《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中提出了新媒介素养,具体:图像处理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等方面。新的媒介素养更强调公众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在以传统媒介素养为前提下,更加注重网络空间中的道德素养。

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搜索、发布信息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跟风,为所欲为地发表各种意见观点。对于网络空间中的热点事件及舆论,公众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提升自身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网络责任。另外,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公众在使用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的时候更要注重培养自身媒介素养,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主动挖掘真相,发现事实背后的真相。

结语

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的社群化、大数据的精准算法以及新闻的定制化推送都让受众处于巨量信息中,各种信息碎片化传播,观点与意见相互交织。另外,受众处于大量同质化的信息内容包围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信息茧房”。在接触多元信息和观点的同时,倾向于表达观点而不再寻求事实真相。真伪难辨的信息、情绪化的观点,对于舆论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情况下,良好的舆情监测体系与畅通的表达渠道不可或缺,而传统媒体应回归传统,注重事实传播;既要加强平台监管又要提升全新话语空间下的媒介素养,疏通舆论,共同形成应对舆论新生态的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栏目责编:吉 庆

猜你喜欢

舆论
晚清《舆论时事报》:无声之国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